借助提示讲故事 发展语言促思维
2023-12-15吴晓红余琴
吴晓红 余琴
【教材解析】
《黄帝的传说》是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传说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故事内容富有童趣,讲述了黄帝带领部落民众发明车和船,为民造福的故事。传说故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学习这一类文本,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索人类祖先的奥秘,感受中华民族的文明。
课文结构清晰,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主人公及其生活的年代,总写黄帝深受人们爱戴。第二、三部分的两个小故事都有小标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内容,分别写了黄帝带领大家造车和造船的过程。两个故事结构相同,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先写事情的缘由,即黄帝发现了一种自然现象;再写黄帝由此受到启发,产生联想;最后写黄帝带领民众找来需要的材料,“试了一次又一次”“一起商量”想办法,终于造出了车和船。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写车和船的发明带来的深远影响,呼应课文第一部分。
课后第二道习题提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能借助提示讲故事。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搭建思维支架,利用真实场景,借助“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的提示,帮助学生讲好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亲近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我爱阅读”中读过一篇传说故事《大禹治水》,对于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有了初步感知。
讲故事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对讲故事这一能力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小蝌蚪找妈妈》要求借助图片讲故事,《蜘蛛开店》要求根据示意图讲故事,《羿射九日》要求根据表格内容讲故事,等等。这篇传说故事要求借助“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的提示讲一讲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体现的是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第一学段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但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时容易出现讲不清楚、讲不完整的情况。因此,本课中讲故事的提示为学生搭建了适切的学习支架,给出了有效的方法指导,是学生讲好故事的有力抓手。
【教学目标】
1. 认识“帝、创”等14个生字,会写“帝、传、启”3个字,会写“传说、首领”等6个词语。
2. 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 能借助“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的提示讲黄帝造车的故事。
一、情境激趣,知传说师: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播放音频1: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在那里逗松鼠、逮蝈蝈、采蘑菇……那些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师:祖先的生活多么美好,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接着听。
(播放音频2: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最東边的海上,生长着一棵大树,它的枝头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师:这棵长着太阳的大树名字叫?
生:扶桑。
师:再往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看图。(出示课文《羿射九日》插图)生:羿射九日。
师: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下来(出示字卡“传”),说给子辈们听(出示字卡“说”)的故事就叫传说。(把“传”和“说”两个字的字卡合起来,生读)(板书:传说)注意“传”的第五笔是竖折撇,一笔写成。今天我们也来读一个五六千年前的传说,争当小小传讲员,把它讲给更多的人听。
【设计意图】从单元整体入手,通过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创设“争当小小传讲员”的任务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读传说
1. 初读课文,交流故事大意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传说是?
生:黄帝的传说。
师:“帝”是这篇课文要求会写的生字,跟老师一起写。(板书:帝)关于“帝”,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会被称为“帝”,比如“玉皇大帝”,后来“帝”指的是帝王。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黄帝,(出示词卡“黄帝”,生读)黄帝的“黄”是黄土地的黄、黄皮肤的黄,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黄,再来读一读。(生读)关于黄帝的传说会讲些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这个传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那时候没有车,出远门和运东西很不方便。
生:我知道了黄帝发明了车和船。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指着课文小标题):从这里。
师:他发现了两个小标题,我们一起读一读。(生读小标题)关注这两个小标题,我们就能快速知道这个传说讲了两个故事。
生:我还知道了很久很久以前,黄帝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轩辕。
师:你又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从第一自然段。
师:请你为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2.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背景,认识黄帝
师:这段话中有许多词语挺难读的,自己先练一练。
(课件出示词语,生练读)
师:有些词语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请一位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生带读)读完这一段,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小问号?
生:“尊称”是什么意思?
生:“部落”是什么?
生:什么是“部落联盟”?
师:这可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读不懂很正常,那就让我们回到五六千年前。
(播放微课: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生活,渐渐地就形成了一个部落。到了原始社会后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大大小小的部落会联合起来,就形成了部落联盟。每个部落都会推选一位能干的人来当首领,轩辕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他有很多创造发明,教人们造舟车、制衣裳、建宫室、定天文,等等,为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他被大家推举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人们非常尊敬地称呼他为“黄帝”)
师:把这些词语带回句子中再读一读。(生再读第一自然段)我们来试一试《课堂作业本》上的这两道判断题,检查自己是否读懂这段话了。(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三题,交流反馈)
3. 读课文,对的画“√”,错的画“×”。
(1)轩辕是黄帝的名字,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大家推举他统领部落联盟。( )
(2)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深受人们的爱戴。( )
生:第一道“軒辕是黄帝的名字,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大家推举他统领部落联盟”是对的。
生:第二道“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深受人们的爱戴”也是对的。
师:是的,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深受人们的爱戴,人们尊敬地称呼他为“黄帝”。(将词卡“尊敬地称呼”折叠变成“尊称”)现在你一定知道“尊称”的意思了,再来读读这个词语。(生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注重渗透汉字文化。如“黄帝”一词的教学,把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词语教学注重增强教学的情境性,如第一自然段中的“部落”“部落联盟”等,离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较远,教学时可通过微课的引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词语,降低了理解难度,提高了识字效率,也初步感受了黄帝的人物形象。
三、聚焦“造车”,聊传说
1. 自读“造车”部分,了解黄帝造车的过程
师:我们先来读一读黄帝造车的故事,请大家自由读“造车”部分,想一想黄帝是怎么造出车的。
(生自由读“造车”部分,交流反馈)
生:他先找来需要的材料,然后试了一次又一次,造出了车。
师:原来他是这样做的。(板书:做)我们一起读一读他的做法。
生(读):于是,他号召部落民众,按照设想找来需要的材料,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把车造了出来,样子就像现在的独轮手推车。
生:黄帝在干活时,头上的草帽被大风吹掉了,向前滚出了很远。
师:原来黄帝一开始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板书:看)当时的情景可有意思了,一起读一读。
生(读):有一年夏天,黄帝正在干活,忽然一阵大风刮来,把他头上的草帽吹掉了。草帽是圆的,掉到地上后向前滚出了很远。
生:黄帝通过这件事想出了办法才去做的。
师(板书:想):是的,这件事给了黄帝启发,一起读一读他的想法。
生(读):这件事给了黄帝启发,他想,如果做个架子,再装上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就可以用来搬运物品了。
师:你看,黄帝(指着板书)就这样看着,想着,做着,就造出了后来的车。(板贴:马车图)
2. 再读“造车”部分,体会黄帝的了不起
师:这里面哪一步特别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造车”部分,在觉得特别了不起的那一步旁边画颗☆,然后跟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默读“造车”部分,同桌交流)
(1)“想”了不起(教学“启发”“设想”)
生:我觉得他的想法很了不起。他看到一件很普通的事,会想到要做个架子,再装上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这个想法很厉害。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厉害的想法。(生读)他是怎么有了这个想法的?
生:黄帝看到圆草帽被风吹到地上,向前滚出了很远,从中得到了启发。
师:是草帽给他带来了灵感。你看,(板贴:草帽图)草帽是圆的,车轮也是圆的,草帽能滚,车轮也能滚,像这样由一样东西想到另一样东西,从中获得灵感,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说就是——
(出示词卡“启发”,生读,板贴)
生:启发。
师:这么平常的事物,很多人看到都忽视了,黄帝却能从中受到启发,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了不起的想法。(生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浮现出的一开始的车是什么样子的?
生:先做个架子,再装上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
师:哦,要先做个架子,(板贴:架子图)再装上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出示词卡“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生读)是这样的东西吗?(出示轮子图)
生:是的。
师:我们现在就把它装上。(将轮子图贴在架子图下)你看,这就是黄帝一开始的设计和想法,这就是他当时的一个?
生:设想。
(出示词卡“设想”,生读,板贴)
师:能从这么平常的草帽中受到启发,还能提出这么巧妙的设想,真的很了不起。除了这些,你还读出哪一步也很了不起?
(2)“做”了不起(教学“创造”“改进”)
生:他所做的也很了不起,因为他试了一次又一次,说明他很有耐心。
师:你关注到了这句话中的“试了一次又一次”。想象一下,黄帝在造车的过程中可能会怎么试呢?
生:有可能车轮装的位置不合适,试了很多次才装对。
生:有可能做的车轮不够圆,滚不动,需要试一次又一次。
生:还可能难以找到适合的材料,找来的材料都需要一一尝试。
师: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情况可能黄帝都试过,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黄帝终于把车造了出来。(出示独轮车图和字卡“造”)这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像这样从无到有被造了出来就叫——
生:创造。
(师将字卡“造”展开变成词卡“创造”,生读,板贴)
师:多么了不起的创造,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读):于是,他号召部落民众,按照设想找来需要的材料,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把车造了出来,样子就像现在的独轮手推车。
师(引读):在这独轮手推车的基础上,后来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发明了双轮车,又驯服了牛和马,用它们来代替人拉车,出远门、搬运东西方便多了。你看,这就是后来的双轮车,(出示图)这是牛车,(出示图)这是马车,(出示图)一次比一次改得有进步,这就是在不断?
生:改进。
(师出示词卡“改进”,生读,板贴)
师:黄帝的功劳可真大呀!你们知道吗?为了记住黄帝的功劳,后来人们就把车的名字也命名为“轩辕”。
3. 三读“造车”部分,反思黄帝造车的过程
师(指着板书):现在讓我们再看看黄帝造车的过程。“看”“想”“做”这几步的顺序能不能换一换?(生摇头)为什么不能换呢?请大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四题,做完之后想一想顺序为什么不能换。
(生完成《课堂作业本》第四题,交流反馈)
生:看到什么——选择“②圆草帽被风吹到地上,向前滚出了很远。”
生:想到什么——选择“①做个架子,再装上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就可以用来搬运物品。”
生:怎样做的——选择“④号召部落民众,按照设想不断尝试,终于把车造了出来。”
生:结果怎样——选择“③出远门、搬运东西方便多了。”
师:现在你知道这几步的顺序为什么不能换了吗?
生:如果没有先看到和想到,就做不出来。
师:是呀,需要先观察,再思考,然后动手做一做才能有创造呢。
生:只有看到了什么才会想到什么,想到之后才会去这样做,做了之后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师:说得太对了,黄帝就是这样一步步看,一步步想,一步步做,最终造出了车。(在板书“看、想、做”三个词之间画上箭头,并出示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图)
【设计意图】聚焦“造车”部分,引导学生通过三次阅读,层层推进读懂黄帝造车的故事,积累语言经验并形成语感,为讲故事做好前期的语言储备。一读,自由朗读,了解黄帝造车的过程。借助主问题“黄帝是怎么造出车的”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造车过程。二读,读悟结合,体会黄帝的了不起。在默读中梳理出关键词,并与文本内容、人物形象巧妙衔接。三读,反思黄帝造车的过程,发展思维。借助《课堂作业本》的习题,引导学生讨论造车过程的顺序能不能调换,在思辨中生成讲故事的思维支架。
四、借助提示,讲传说
1. 创设情境,借助提示,讲述故事
师:接下来,让我们当小小传讲员,按照顺序讲一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可以借助《课堂作业本》第四题的句子提示来讲,也可以挑战自己,借助课后第二题的提示来讲。老师把这两种讲故事的方式都装进了一件宝贝里,你们瞧!
(播放微课:大家好,我是故事拉拉卡,玩转我,能帮助你们轻松地讲好故事。玩法一:你可以借助这些句子提示,把故事完整地讲下来,可以获得一颗星。玩法二:你可以挑战自己,不借助句子提示,拉下拉拉卡,按照这个顺序讲下来,就可以获得四颗星。玩法三:你也可以在有需要的地方借助句子提示,可以获得三颗星。祝你多多得星,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小传讲员)
师:这好玩的拉拉卡就装在组长的信封里,请组长分给组员,大家玩起来、练起来。
(学生在组内练习借助拉拉卡讲故事)
师:同学们看,今天台下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快趁这个机会给他们展示展示我们讲故事的风采吧。待会儿请你们带着拉拉卡下台,找一位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讲完之后,让老师在评价栏里给你评评星,完成之后回到座位。
(学生带着拉拉卡下台找老师讲故事,老师给予评价。几名学生不敢下台,教师让他们在台上临时组成小组互讲故事)
师:大家都回到座位了,亮出你们的拉拉卡,让老师看看你们都获得了几颗星。
(学生纷纷举起自己的拉拉卡)
师:你得四星,你也得四星,还有得五星的呢,看来我们班有许多讲故事高手。请一位“故事大王”上台给大家做展示。
生(讲):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夏天,黄帝正在干活,突然狂风大作,把他的圆草帽吹掉了,草帽掉到地上后,向前滚出了很远。这件事给黄帝带来了灵感,他想,如果做个架子,再装上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就可以替人们搬运物品了。于是,他召集部落民众,又按照设想找来需要的材料,尝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创造出了车。后来,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又发明了双轮车、牛车、马车,等等。从此以后,人们出远门、搬运东西就方便多了。
师:一个句子提示也没有借助,而且加上了自己的话,讲得清楚又生动,真的是五星级传讲员。老师给你贴上五星传讲徽章。(还有学生举手想上台展示)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挑战,老师在你们的信封里也装了徽章,课后小组之间可以继续开展传讲活动,争取比刚才讲得更好,人人获得五星徽章。
2. 回顾故事,复现字词,指导书写
师:刚才我们读了黄帝造车的故事,发现了黄帝能造出这么了不起的车来源于他一开始的?(指着板书)
生:启发。
师:“启”也是这篇课文要求会写的生字。观察一下,写“启”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启”是半包围结构。
生: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上紧下松,竖撇要舒展。
生:“启”的户字头注意不要写成尸字头了。
师:大家提醒得真细致,关注到了结构、关键笔画和偏旁。留心这些提醒,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字。(板书范写“启”)请你们在语文课本的田字格里把老师写过的三个字(帝、传、启)端端正正地描一遍写一遍。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3. 借助板书,小结课堂,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再看看黑板,其实任何伟大的发明光有启发还不够,还需要提出?(指着板书)
生:设想。
师:还需要不断?
生:改进。
师:这样才能有所?
生:创造。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阅读和讲述黄帝造船的故事。下课!
【设计意图】教师整合《课堂作业本》的句子提示和课后习题的顺序提示,设计了智趣合一的“故事拉拉卡”。借助这个新颖好玩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自由切换讲故事的方式,使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可感、可触。用故事拉拉卡进行全员实践,借助现场真实的活动场景,把黄帝造车的故事说给听课教师听,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充分展开,有效落实了课后第二题“能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要求。
【评析】
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朗读技能的获得、字词句的理解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提出的学段要求,“识字、写字、学习朗读、词句理解、积累语言、初步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应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的教学看似要求不高,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机整合,使其既符合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从而整体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并不容易做到。吴晓红老师的课例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
1. 结合语境巧妙识字、学词
统编语文教材采取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式编排识字教学内容。集中识字通过识字课、拼音单元、“识字加油站”等呈现,分散识字通过课文呈现。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安排在课文中认识的有1042 个,占比為65.1%。因此,低年级课文中的识字教学宜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倡导在语境中识字、学词,不过早要求学生认读单个生字。
揭示课题时,教师板书“帝”,巧妙地落实写字要求,由“帝”字随机引出一组词语“玉皇大帝、帝王、黄帝”,让学生反复认读“帝”,并且营造了故事氛围,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师生交流初读感受“读了这个传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认读第一自然段中由要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创造、推举、尊称”,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还了解了课文主人公黄帝及其生活的年代。第一自然段中的“部落、部落联盟”等词语远离学生的生活,教师引入微课,让学生通过听文字、看图片进行体会,使其既能理解词语意思,又能初步感受黄帝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黄帝带领大家造车的过程时,随文理解“启发、设想、创造、改进”等词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字学词,厘清故事内容,还为学生讲述黄帝造车的故事提供了思维支架。在回顾故事内容时,复习本课学过的生字、词语,并指导学生书写“启、帝、传”三个字,在书写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
笔者在日常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朗读课文时,字词都认识,但脱离了文本,单独把字词拎出来时,就不会念了。本课将识字、学词、理解内容、积累语言巧妙结合,很好地体现了阅读与识字的关系,即借助识字阅读,阅读伴随识字。
2. 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
义教新课标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和思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语言的发展需要思维的支持,思维的发展需要语言的刺激。语言是思维走向高阶和成熟的主要工具,思维则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心智基础和内在动力。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时,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发现,学生分别说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黄帝是一个部落的首领、黄帝发明了车和船,这反映了学生提取信息的不同能力层级,体现了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黄帝带领大家“造车”的故事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黄帝是怎么造出车的?你觉得黄帝造车的哪一步特别了不起?黄帝造车过程中步骤的顺序能不能换一换?三次读课文,思考的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学生根据语言文字探究造车过程,体悟人物形象,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不断提升思维能力的层级。
语文教学须以“语言运用”为本,通过语言运用的教学,把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三个方面“带”进来,融为一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得到提升。
3. 展开讲故事指导的全过程
统编语文教材在低年级的课文学习中,多次安排了讲故事训练,吴老师在“学情分析”部分有具体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学生讲好故事的前提是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大概,结合课文语言和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讲故事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语言积累的数量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关键要素,大量的语言积累能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汉语语言规则,丰富学生的语感经验。
讲故事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根据本课“传说故事”的文体特点,创设“争当小小传讲员”的驱动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传说和聊传说中逐步厘清黄帝造车的过程:看到草帽在地上滚出了很远,由此受到启发;提出设想,可以制造一个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搬运物品;带领民众找来需要的材料“试了一次又一次”,创造了样子有点像现在的独轮车样式的车。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推进,课后第二题讲故事的提示逐步丰富,转化为图文并茂的板书,给学生提供了讲故事的抓手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师还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故事拉拉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讲故事活动中,讲给同伴听、讲给现场的听课教师听,请同伴和教师评定讲故事的星级。学生学得主动、讲得开心,有效落实了本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在低年段多次安排讲故事训练,除了教给学生借助关键词语、关键句子、表格等讲故事的一些方法,还希望培养学生当众表达的勇气。吴老师发现有四位小朋友不敢下台把故事讲给听课老师听,便在台上临时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讲故事。通过讲故事这种寓教于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从说不清楚到能说清楚,从说不连贯到说得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