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第一次合肥之行

2023-12-15李威伟

党史纵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钢铁厂合肥安徽

李威伟

在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馆第二展厅的旗帜造型展示墙前,一直循环播放着一段历史影像,那是1958年9月毛泽东第一次视察合肥时的新闻纪录片,由安徽电影制片厂录制完成,名为《毛主席在安徽人民中间》。当时,该片在全国电影院放映后反响巨大,还被送到古巴、朝鲜等国家进行友好交流。如今,这段珍贵的影像资料在国家电影资料馆还有珍藏。

毛泽东是1958年9月15日下午从湖北黄石乘坐“江峡号”轮船顺江而下来安徽的,16日早晨在安庆上岸,下午经由舒茶人民公社到达合肥,当晚入住合肥稻香楼宾馆西苑。17日下午,毛泽东用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参观了安徽省博物馆。18日下午,他前往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和合肥钢铁厂视察,傍晚还参观了新式农具展览会。19日下午,毛泽东由稻香楼宾馆乘敞篷车赴合肥火车站,沿途接见了夹道欢送的20多万名合肥群众。

如何才能更好地记录下这幸福而难忘的时刻呢?据安徽电影制片厂原厂长、国家一级电影摄影师王文锡老人(时任安徽电影制片厂办公室主任)回忆,当时他与副厂长程默、摄影科科长徐彬接受了拍摄纪录片的任务,但接到通知时,三人还不知道要拍摄记录的“主角”是毛泽东,只是扛着摄影机在稻香楼宾馆门口等待。此后几天,王文锡成了毛泽东眼前的“红人”,领袖走到哪里他就拍到哪里。纪录片拍摄完成后,由安徽电影制片厂进行初步剪辑,女作家菡子与《安徽老年报》原副主编聂志荣共同撰写了解说词。鉴于当时安徽电影制片厂技术条件有限,纪录片是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进行录音,在上海电影洗印厂完成了声音与图像的合成。

这部总时长为11分钟15秒的纪录片分为“毛主席与钢铁工人在一起”“参观安徽省博物馆”“参观省新式农具展览”“合影留念”和“会见合肥20万群众”5个部分,真实地再现了65年前人民领袖毛泽东与合肥人民在一起的珍贵历史片段。虽然这段黑白影像今天看起来噪点不断,画面转换略显粗糙,但许多难忘的场景和精彩的瞬间依然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与钢铁工人在一起

由于刚刚结束的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大炼钢铁”的重要决议,毛泽东此次安徽之行重点考察了钢铁工业的发展情况。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独特的历史背景,纪录片第一部分呈现的是“毛主席与钢铁工人在一起”,而非按时间顺序呈现更早一些的“参观安徽省博物馆”。毛泽东先后视察了省内4座钢铁厂,影片呈现的是在省委机关钢铁厂和合肥钢铁厂视察时的历史画面。

9月18日下午4时30分左右,毛泽东在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水西门外(今亳州路与北一环交口附近)的省委机关钢铁厂。他刚刚下车就走到正在广场上砸矿石的机关干部中间,向大家挥手致意,整个钢铁厂一时间成了欢呼的海洋。得知这个厂是由省委机关用党费筹办的,除了几位从马鞍山钢铁厂请来指导的师傅外,大多数工人都是省委机关干部时,毛泽东十分认可,称赞说:“对呀,省委应该带头办呐!”

毛泽东热爱人民、亲近群众,哪里聚集的群众多他就乐意往哪里去。在新建的高炉车间里,他走到砌炉工彭望远跟前,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询问他是哪里人、读了几年书、多大年纪。看到彭望远头发胡子一大把时,毛泽东笑着关心道:“你的头发怎么不理呀?”面对领袖无微不至的关怀,年轻的彭望远激动中略显紧张地回答:“毛主席,我今年20岁,最近太忙了,没有工夫理头发。”

在地处市东郊(今和平路东)的合肥钢铁厂视察时,毛泽东认真地观看黑板报,了解钢铁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在3吨转炉车间里,他向工人详细询问炼钢生产的相关数据和工艺流程,并透过蓝色看火镜观看炼钢吹炼工序。

1959年10月,当毛泽东再次来到合肥,看到经过一年多的迅猛发展,省委机关钢铁厂已发展成为集炼铁、炼钢和轧制于一体的小型钢铁联合企业时,他感到十分满意。

参观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省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4月,1956年11月正式建成,是新中国首批兴建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也是毛泽东唯一公开视察并作过重要指示的博物馆。

当时的安徽省博物馆除历史文物馆外,还设立了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以后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重要成就的临时展览。可能是早有耳闻,还没走进展厅,毛泽东就已满怀期待,笑着说:“今天我可要大饱眼福,好好看看咯!”在认真参观完工业、农业、矿产、文物等21个陈列馆后,他意犹未尽地感慨“相当丰富”,“看不完”。

历史文物馆里的近2000件文物,生动展现了安徽悠久的文明史和江淮特色文化,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观赏着每一件展品。他对出土于寿县楚幽王墓的楚大鼎尤为感兴趣,围着这个一米多高的大家伙转了一圈,还将头伸进鼎内认真观察,并开起玩笑:“啊,这么大,可以煮一头牛了!”随行人员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馆内珍藏的鄂君启金节,是楚王指定铸造的通行证,形如剖开的竹片,其上满饰错金篆书,形制特别、工艺精湛、文字优美、内涵丰富,是迄今为止所见东周时期铭文最多的错金铜器。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毛泽东隔着展柜边观看国宝,边与工作人员一起推敲错金铭文内容。

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注意”。1950年,当得知安徽人民因为洪水泛滥“许多村落全村沉没”“水灾威胁仍极其严重”时,毛泽东立即批示尽快拟定治淮计划,并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伟大领袖这8个字的题词立即被制成锦旗送往治淮工作指挥部。安徽人民牢记嘱托,以战天斗地的精神取得了水利建设的重大胜利。

在水利成就馆里,毛泽东对照着查看“过去灾情”和“今日面貌”两张示意图,认真了解江淮水利事业的今昔。望着佛子岭、梅山、响洪甸和陈村等大型水库的分布图和淮北河网化示意图,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叮嘱将河网化图挂到北京去。

参观中,一张展现人民群众参加抗旱救灾的宣传画引得毛泽东驻足观看。画面上,两个庄稼汉正合力抬著一个大木盆一样的容器向干旱的农田里浇水,旁边“端起巢湖当水瓢,那(哪)方干旱那(哪)方浇”的标语气贯长虹。今天,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全线通航,毛泽东当年关于“把合肥附近的将军岭切开”的设想已然实现,安徽的水利事业也实现了新的跨越。

工业陈列馆里展示的各式机器和工业设备最能反映当时安徽的工业发展水平和普通工人的创新创造能力。自动售粮器就是省粮食厅干部宋克臣在工作中发明制作的。在为毛泽东展示时,他紧张得两只手都有些不听使唤了。毛泽东发觉后,亲切地对他说:“不要急,慢慢来。”稍稍镇定后,宋克臣在几秒钟内便把5斤大米称好了。验秤时,毛泽东弯下腰仔细观看,看过后还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称得好。

为改善城乡卫生状况,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中央曾于20世纪50年代开展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安徽省博物馆就此专门进行了展示。这里陈列的30多种捕鼠工具和简易火焰喷射灭蚊器都是基层群众的发明创造,虽然工艺简单,但是效果很好。毛泽东边走边看边问,情绪很高,并指示:“发动家家户户,人人动手,才能把老鼠消灭!”

参观结束后,毛泽东对曾希圣说:“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这段重要论述,既是他对安徽省博物馆的高度认可,也为全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在,安徽省博物馆已经更名为安徽博物院,并且建立了新的馆区。

参观省新式农具展览

9月18日傍晚,毛泽东来到合肥西郊新式农具展览会参观。

展览会设在合肥西郊大蜀山附近。当时那里有山有水,到处是大片的农田,是现场演示各种新式农具的好场地。各类新式提水工具、运土器、深耕犁和插秧机在场内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根据安排一一进行操作演示。

运土器是兴修水利工程的重要作业工具。在当年机械化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安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发明了转马式运土器、二龙戏珠运土器等工具。在脚踏双轨滑车运土器前,曾希圣亲自解说:“这是我们省委几个牛皮匠搞的。它靠着绳索牵引,能使两个各装300多斤泥土的小斗车同时在两条木头轨道上爬上爬下,并能从漏斗中自动上土。”看了各种农具的操作演示后,毛泽东连连点头称赞说:“群众真会想办法啊!”

会见合肥20万群众

9月19日上午,在离开合肥前,毛泽东缓步走进稻香楼宾馆大礼堂,与安徽的干部群众合影留念。在这个难忘的时刻,有的人坐在板凳上,有的人站在后排,还有一些人挤在前排席地而坐,场面虽然不甚整齐,但大家脸上却都洋溢着幸福。

随即,曾希圣和随行的张治中向毛泽东请示说:“合肥人民知道主席来了,都想见见您。”毛泽东欣然答应。之后,省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为更好地保障此次接见活动,安徽省委还特地从南京军区借了两辆军绿色的苏式“高斯69”敞篷汽车。

当时,从稻香楼宾馆到胜利路火车站,十来里长的街道上聚集了将近20余万名群众。他们中有刚刚从高炉旁下来的钢铁工人,有远道赶来的郊区农民,有年迈的老人和可爱的孩子,大家相互簇拥着,激动地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虽然地面上贴着临时设置的警戒线,还有不少安保人员来回巡视,但翘首企盼的合肥人民还是忍不住向前探望,不少人在镜头前留下了开心的笑容。

下午1时左右,在曾希圣的陪同下,身着银灰色大衣的毛泽东神采奕奕地站立在敞篷汽车上,车子在群众的呼喊声与震天的锣鼓声中缓缓前行。面对着人民群众的欢呼声,毛泽东边挥手致意,边朗声回应“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许多人一路跟随车队前行,沿着金寨路、长江路、胜利路一直走到火车站,才依依不舍地在广场上和敬爱的毛主席告别。

镜头之外的故事

新闻纪录片虽然能够真切记录下领袖与人民在一起的音容笑貌,却无法全面呈现毛泽东对安徽、对合肥的关心关注。

此行在由安庆前往合肥的路上,毛泽东心情极佳、谈兴甚浓。望着车窗外生机勃勃的景象,他问曾希圣:“安徽省会为什么不是在芜湖呢?芜湖靠近长江,交通方便。”战争年代长期战斗在皖江地区的曾希圣对此有自己的思考:“合肥,虎踞皖中,襟江带淮,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故城始建于西汉初年,后唐筑金斗城,现在的合肥环境优美,城市布局合理、别致。”听到这些,毛泽东若有所思。曾希圣还请毛泽东为新成立的合肥大学题写校名。

晚饭后,毛泽东回到稻香楼宾馆临时陈设的卧室里。遵照他的生活习惯,沙发床换成了木板床,办公桌上摆放着《安徽省志》《合肥县志》等书籍。虽然已是深夜,毛泽东却并无睡意。回想起这一路上安徽人民展现的火热激情,他缓步来到办公桌前挥毫泼墨。雪白洁净的纸面上旋即出现“安徽大学”四个字,可能感觉有点手生,毛泽东又调整笔意写了三幅字,并给兼任合肥大学校长的曾希圣回信一封,谈论沿途见闻感想及对省会合肥的有关考虑:“校名遵嘱写了四张,请选用。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考虑,似较适宜……”

从此,安徽多了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合肥也真正成为了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这封信不单被铭刻在安徽大学校门内侧的石板上,也被銘刻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屏风上,更被六千余万江淮儿女铭刻在心中。(题图为1958年9月19日下午,毛泽东乘敞篷汽车亲切接见聚集在长江路两旁的合肥20万群众)

(责任编辑:计媛媛)

猜你喜欢

钢铁厂合肥安徽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关于钢铁厂含锌尘泥综合利用的探讨
钢铁厂除尘灰矿相组成及压球性能试验研究
地基强夯处理技术在钢铁厂的应用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