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奴
2023-12-15蒋玉良
蒋玉良
大漠,孤烟,黄沙,落日。正是初秋的黄昏。
余晖里,将军兀立城头,目之所及,除了漫漫黄沙,似乎什么也没有。
但将军知道,黄沙之外的大漠深处,正有一支虎狼之师,随时准备冲杀过来。
双方暗中对峙已一月有余。
其实双方相距甚远,但将军身经百战,洞若观火。敌军一出,将军就已知晓,并且知道领兵的正是屡犯边关的悍将乌思摩。
落日缓缓地向天际线靠近,大漠里像是被泼了血。
三年前将军被派驻这里,经历十余战后,无数战士的鲜血流在了这里,浸染着这里的每一粒沙子。
这黄昏的颜色,是战士们流出的鲜血吗?将军想,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能让敌人践踏我一寸土地。
清脆的雁鸣传来。将军想,雁群归巢了。不远处有一个湖,每到黄昏,雁群归来,栖息湖中。此时,也是猎雁的最好时机。
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此时敌人也决计不敢来犯,是将军难得的可以放松的时刻。
去猎大雁吧,再有一段时间,这些家伙该飞走了。
将军带上弓箭,向着湖的方向走去。他正要靠近湖时,只见湖边的苇丛里伏着一个人,一手握弓,一手搭箭,眼睛紧紧地盯着湖心。
群雁正悠闲地浮于湖面,开始入睡。湖边一棵粗壮的苇杆上,却停着一只大雁,警惕地环视着周围。
将军很快认出那人是附近的猎户小武,他跟将军极为熟络,帮助过将军数次。小武是一位出色的猎手。将军早就听说他善于猎雁,但亲眼见他捕猎,却是第一次。
将军怕惊了大雁,便隐藏于苇丛看小武狩猎。
小武并不急着射出手中的箭,只静静地伏着,仿佛在等待最佳的时机。
突然,小武起身,旋即蹲下,身影在苇丛中一晃而没。
虽是极短的一个晃动,但那只停立在苇杆上的大雁已经被惊扰到了,伸长脖子发出尖利的叫声。
湖中的大雁纷纷惊醒,咕咕低叫,转动脖子四处搜寻。小武伏身于苇丛中一动不动。大雁们未发现异常,于是又安静下来。
过了一小会儿,小武再次起身,蹲下。湖边的大雁再次报警,湖中的雁群再次骚动,确认未发现险情后又恢复平静。
小武如此反复五六次。奇迹出现了,湖中的大雁在发现又一次“上当”之后,竟然一起扑向岸边报警的那只大雁,将钢锥似的嘴狠狠地啄在了那只大雁的身上。
顿时,那只大雁羽毛飞散,发出阵阵哀鸣。之后,任它如何报警,湖中群雁再不理睬。
小武瞅准时机,一箭射出,箭声未停,一只大雁已然中箭,再射一箭,又一只大雁中箭。湖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像一滩殷红的血水,两只大雁的尸身漂浮于水面,说不出的阴森诡异。
大雁们这才反应过来,纷纷飞起,急速逃离险境。湖中一时乱羽飞扬,湖波荡漾,黄昏的宁静霎时间被打破。
将军不由得大叫一声:“好!”
小武连忙招呼:“将军,知道您早来了,没来得及跟您打招呼,请恕罪!”
将军诧异:“你知道我早来了?”
小武腼腆地说:“这也许是我们猎人的直觉吧。您过来时,我就知道有人靠近这边,也知道是您。”
将军说:“一直听说你善于猎雁,今天亲眼所见,技艺竟然如此高超,佩服。”
小武说:“哪比得上将军您呀!您知己知彼,运筹帷幄,拒敌于边城之外,您才是最高明的猎手!不过,我们打猎也需要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将军饶有兴致地问:“那……猎雁可有什么讲究?”
小武说:“大雁最是难打,因为它们警觉性最高。只有使其失去警觉性,才能找到最佳时机。”
将军问:“如何做到呢?”
小武说:“一个雁群不管有多少只雁,总有一只专门放哨的。这只雁对雁群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即使自己置身于巨大的危险中,也要极力维护雁群的安全。它叫作雁奴,只要有危险靠近,它总会及时发出警报。”
将军叹道:“有这样忠心的雁奴守护,确实不易找到机会。难怪以前我猎雁难有收获。”
小武却话锋一转:“虽然有雁奴,但雁群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如果雁奴发出数次警报而没有险情,雁群便认为雁奴欺骗它们,不仅会报复雁奴,而且再也不会相信雁奴的任何警报了,这就是我数次弄出動静而迟迟不动手的原因。我在等待雁群对雁奴失去信任。”
将军听罢,默然无语,只长叹一声,不知是为雁奴,还是为了别的。
天色快暗下来了,地面的一切已依稀难辨。将军别了小武,自回城中。
灯下,将军执笔疾书:“臣第五次启奏,敌陈兵边关已久,必有所图。其言与我朝和平共处之语,定然不实。恳请朝廷明察,收回撤防之命。”
一个月之后,乌思摩领军突袭,将军率队迎敌,双方于城下展开了厮杀。激战之际,左右伏兵齐出,乌思摩猝不及防,敌兵死伤无数。
乌思摩拼命杀出重围,夺路而逃,却被将军一箭射落马下。
深秋,肃气阵阵,寒风萧萧。将军带着数骑走在南归的路上。
天空一群大雁疾飞,将军抬头,却见排在最后的一只大雁,与雁群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许是看到将军一行人了吧,它一边飞一边发出凄厉的雁鸣。
将军轻呼:“雁奴!”他摸摸马背上的羊皮袋,里面是一封请罪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