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轮香港秋拍表现一般,市场开启新一轮调整

2023-12-15雨葭苏富比富艺斯

收藏·拍卖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书画苏富比拍品

文:雨葭 图:苏富比、富艺斯

2023年首轮香港秋拍已经收官。从香港苏富比、富艺斯香港、保利香港、中国嘉德香港这四家拍卖行的整体成交数据看,各大板块与今季春拍相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看来经济形势对艺术市场的影响不容乐观。这轮秋拍的各项数字背后,还透露出怎样的市场行情?

现当代艺术高价名单不断更迭

本轮香港秋拍,四家拍卖行的九大现当代艺术专场,总成交额逾16.8 亿港元,诞生1 件亿元港元拍品,4 件拍品超五千万港元,32 件拍品超千万港元。超千万成交拍品主要集中在1000 万至2000 万港元区间,亿元拍品流失现象严峻,以往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明星艺术家都止步于千万级。另外,在32 件超千万港元的拍品中,西方艺术家的作品超过半数。与春拍相比,这一季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上拍量有所增加,刘野与黄宇兴等依然是拍场最受关注的当代艺术家。

本季表现不俗的应该是“90 后”艺术家,14 名艺术家共成交作品17 件,其中43%以高于最高估价成交,黛安·达尔普拉、露西·布尔、菲利克斯·崔德威尔纷纷突破个人最高拍卖纪录。成交价最高的为露西·布尔的《雅室》,成拍价高达1376 万港币,高于最高估价两倍有余。

不过备受关注的“龙途:刘益谦与王薇伉俪收藏精选”专场表现不佳。专场上拍39 件拍品,最终成交29件,成交率74.4%,总成交额5.45 亿港元,远低于此前最低估价(拍前总估价达7.45 亿至10 亿港元)。领衔专场的意大利艺术家亚美迪欧·莫迪里阿尼的《宝丽特·茹丹肖像》最终以2.7 亿港元成交,占总成交额的50%。在拍卖前备受关注的史丹利·惠特尼(Stanley Whitney)、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草间弥生、赵无极、吴大羽、张荔英、丁乙、贾蔼力、藤田嗣治、梁远苇等多位艺术家的共10 件作品流拍。

本刊观点:

今年春拍几乎以草间弥生、奈良美智为代表的日本当代艺术占据了半壁江山,这轮秋拍主角换成了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市场量也得到了凸显。虽然市场中的艺术家名单不断更迭,但看得到破纪录的艺术家主要还是集中在“80 后”“90 后”,可见藏家更愿意将目光和资金聚焦在作品价格尚未起飞且充满无限潜力的年轻艺术家身上。

本轮市场的降温还体现在千万级拍品的流拍上,较多买家持观望态度,在竞买过程中,加价幅度、举牌速度均不同往日。面对市场的调整,几家拍卖行在本季的表现,也反映了各自对市场的判断与深耕存在的差异。或许,也意味着下一步的市场细分与全新的策略调整。

亚美迪欧·莫迪里安尼 《宝丽特·茹丹肖像》 油画画布 100.3cm×65.4cm,约1919 年作 成交价:2.7 亿港元

中国书画总成交下滑,市场缺乏尖货压阵

一向是市场顶梁柱的近现代书画,在这季表现上显得吃力。此轮香港秋拍中国书画板块几乎是张大千唱独角戏,9 件过千万级的拍品中,张大千一人占了3 席,除了陆俨少的巨幅作品《巫峡清秋》以1860 万港元成交外,其余均由古代书画贡献。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徐悲鸿等近现代书画名家几乎集体静默,上拍量减少,而且均止步于百万成交,这估计与市场征集质量有关,不是十分精品之作,藏家出手自然放缓。

陆治《云川图》(局部)设色绢本 《石渠宝笈》著录之一 成交价:4280 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2023 秋拍

2023 年中国书画板块过千万成交拍品数(件)

2023 年中国书画板块总成交额

相比近现代书画的低压,古代书画现场的买家则出手果断,不少珍罕拍品甚至引发藏家强势竞拍,反映出藏家对中国古代书画中“高精尖”的炙热需求。此轮香港秋拍中,藏家尤其青睐那些存世稀缺、传承著录清晰、学术深耕的顶级好物。比如由《石渠宝笈》著录背书的一系列清宫旧藏。香港苏富比2023 秋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5 件《石渠宝笈》著录的藏品全部售出。

本刊观点:

从综合成交数据和整体表现来看,中国书画板块的成绩较春拍缩水严重,但成交率保持了平稳,一向是市场顶梁柱的近现代书画这季表现显得吃力。一方面,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引起的投资信心不足和资金压力,直接影响了大家对于艺术市场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卖家的“惜售”态度也进一步影响了买家的市场信心,市场缺乏重磅尖货压阵、千万级拍品流失等成为市场整体规模收缩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缺少货源、严重疲态的情况下,中国书画市场很难再出现短时间内爆发性的增长。

其实,经过近十多年的市场洗牌,不少普货作品开始呈现下跌走势,藏家眼光也更毒辣了,对他们而言,宁愿去高价追逐艺术家的一件精品大作、生货,和流传有续、有故事、有趣味的作品,也不会对一件低价的普品或应酬之作感兴趣。对比春拍的表现,本季中国古代书画板块没有大幅上涨,也没有下跌。估计与这些年中国古代书画良性发展有关,相对没有太多的泡沫和水分。所以不论市场如何波动,古代书画的行情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

古董瓷杂不热闹但偶有惊喜

古董瓷杂一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核心之一,占据份额也是非同小可,历来也是各大拍卖行必争之地,不过从总体成交额来看,这季表现中规中矩,成交价突破千万元的拍品数量相当有限,仅有两件拍品过5000 万成交,过千万成交仅10 件,过500 万港元成交仅21 件。从成交数据来看,高价成交的拍品还是以瓷器为主,当中又以明青花名品和清三代御瓷的表现最为抢眼。来自著名的“天民楼”收藏的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扁壶以单一拍品专场出现,经历近三十口出价,最终以8561.8 万港元成交,稳居本季古董瓷杂榜首的位置。

本轮香港秋拍,玉器的上拍量有所增加,光专场就有三个,分别是中国嘉德香港的“怀瑾握瑜——美国芝加哥传统艺术博物馆暨美国私人藏玉”“玄礼四方——暂集轩珍藏中国古代玉器II”;保利香港的“天玉居藏玉”,外加其他专场有零星玉器拍品夹杂上拍。其中,“怀瑾握瑜——美国芝加哥传统艺术博物馆暨美国私人藏玉”专场斩获白手套。近些年,在市场和学术的双重推动下,玉器拍卖颇有价值回归的态势。但与其他品类一样,市场走的是精品路线,拍品具体能卖出什么价钱,还得看是否流传有序和其珍罕程度。

本刊观点:

一直处于深度调整的市场,高端拍品的征集难度越来越大,拍卖行对古董瓷杂精品的筛选标准也比以往更为严苛,即使还能征集到不少名家名藏,但拿出来的重器非常少,毕竟在市场整体不是很火热的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想再拿重货出来。

名人珍藏专场仍是本季秋拍的关键词之一,但是我们也应多向看待。虽然今年市场依然征集到“玫茵堂”“怀海堂”“遇安堂”“乐山堂”等名家旧藏,但整体成交一般,只有保利香港“玫茵堂珍藏集粹”专场白手套成交,其他成交率都未过半,也未见亮眼拍品出现,而保利香港两件过两千万港元成交的瓷器并非出自名家旧藏专场,可见这季的名家旧藏有些许精品透支。看来,继名家名藏效应过后,如何吸引重量级藏品释出,挖掘新的资源培育和吸引藏家确实是当务之急。

虽然高价拍品的成交能提振整体市场信心,但中低端拍品市场同样值得关注。本季秋拍中,50-500 万港元的中端拍品走势平稳,是藏家出手的重点区域。随着市场的信息对称性越来越高,藏家的鉴赏水平逐步提升,他们也不再盲目追涨,出手反而越来越理性。所以有业内藏家也给出这样的判断:瓷器市场并不是疲弱态势,而是转入良性循环。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扁壶成交价:8561.8 万港元香港苏富比2023 秋拍

猜你喜欢

中国书画苏富比拍品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2018年前50件中国文物艺术拍品(按成交价格排名)
《中国书画》征订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减量提质:2019年春拍中国书画精品导览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中国书画大赛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秋拍第二轮:印象派崛起,现当代复苏?佳士得VS苏富比2017秋拍亿元拍品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