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状态及实施路径

2023-12-15马妙蓉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2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劳动素养

丁 洁,马 涛,马妙蓉

(湖南文理学院 a.音乐舞蹈学院;b.国际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引言

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育人导向与反馈功能,能够对劳动教育成果进行有效检验。大学生作为推进祖国发展建设的后备军,所具备的劳动素养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各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开展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对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内容进行实践,在此基础上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劳动素养的时代意蕴

劳动素养是指经过劳动或是有效的劳动教育等一系列特殊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个人素养。在对劳动素养的含义进行理解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入手。广义上的劳动素养,是指劳动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劳动的根本看法;狭义上的劳动素养,是指所具备的劳动知识及劳动技能。

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是指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价值观、所具备的劳动技能以及劳动习惯等。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1]。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各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进行有效践行,可以让学生将自身所具备的劳动素养和专业知识进行结合,使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能够更好地成长。

二、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目标

(一)以劳树德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劳动教育工作在开展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以正确的目标为基础能够保证后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对劳动的本质有正确的理解,能够从内心尊重劳动,理解劳动者,并且积极主动地投入推进祖国发展建设的劳动实践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将自身成长与国家民族的进步融合在一起,将自身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整体发展相结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以劳育美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且从内心深处对劳动进行认可,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正确观念,始终坚信美好生活是由辛勤劳动所创造的。以正确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对劳动精神进行不断践行,帮助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以劳增智

大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对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进行提高,通过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劳动知识,同时还能提升劳动技能,让学生具备生存发展的基本劳动能力[2]。劳动教育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能够将已经学习到的劳动知识灵活地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提升个人能力,增长才智。

(四)以劳育人

劳动教育的开展要秉承潜移默化的理念,各项教育工作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养成更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在不断地劳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真正彰显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精神风貌,让青年能够真正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要点

(一)劳动价值观

想要将劳动素养评价的积极作用充分显示出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为主的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劳动价值观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理念作为自身的发展信条,让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对劳动进行深入的感悟;引导学生懂得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美好生活,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

(二)劳动知识

劳动知识的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劳动理论知识,评价要点需要以正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劳动进行正确把握,充分理解劳动的本质与内涵。此外,还要对劳动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演进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掌握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理论知识内容。劳动知识不仅包括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劳动态度、劳动精神以及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认知和选择倾向[3]。关于劳动知识的评价要点还要放在熟练的劳动实践知识上,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开展劳动技能成果展示大会,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锻造学生的劳动心态。

(三)劳动能力

劳动技能作为显性的劳动力。在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要注重对院校学生在劳动中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能力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则要引导学生将劳动技能与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结合,通过参与各项劳动实践活动来提升个人的劳动职业技能。劳动创造作为一种隐性的劳动力,主要强调的是创造性,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创新性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提高学生的劳动创造力,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劳动发明能力。

(四)劳动习惯

在对学生的劳动习惯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对主动劳动意识进行评价。劳动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也能反映学生是否进行了自我价值的觉醒。如今许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并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劳动活动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学生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自身所形成的劳动意识存在外在化和功利化的问题。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劳动意识,而不是被动地服从劳动。在开展评价工作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劳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生活性和人文性,让学生能够将劳动和职业进行有机结合。

四、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社会风气营造不充分

随着各国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我国的开放程度在不断加深,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一些西方思想开始涌现,这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一些不良思想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就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新媒体背景下,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泛娱乐化信息在快速传播。目前学生并未形成牢固的以弘扬劳模精神为主流的价值观。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的劳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二)劳动主观能动性薄弱

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不想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会劳动”的问题,学生的主观劳动意识较为薄弱。现如今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父母的宠爱,家中的任何事务基本上都不需要学生处理,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最为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身的劳动意识非常淡薄。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家长及教师更关注学习成绩,过于注重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三)不完善的劳动教育制度

高校各项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完善的教育制度作为前提和基础,但目前许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完善的教育制度。教育工作的开展较为片面、形式化突出,高校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科研及专业课程的建设上,缺乏对劳动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劳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使得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不理想。

五、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实施路径

(一)坚持校内、校外评价模式

不同的评价主体在开展评价工作时会站在不同的视角,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想要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则需全方面考虑各评价主体,将其纳入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在开展劳动素养评价工作时,需要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模式。

如今高校的评价主体有学校、教师、学生、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等。在开展评价工作时,首先,需要始终坚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性评价,主管部门需要根据当前的教育发展情况,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指导性作用,帮助高校形成多主体共同评价的发展模式。其次,需要坚持以高校为主体的评价模式。高校作为劳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开展评价工作前需要制定管理文件,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师资队伍的建设,将优秀的班主任、辅导员及其他岗位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开展综合性的劳动素养评价工作。此外,还可以引导接受劳动服务的企业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在此基础之上能够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评价的公平公正性[4]。最后,则是要坚持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补充性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积极作用在于能够有效弥补上述两大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不足,以此来保证劳动素养评价的客观性。虽然评价工作的开展会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来完成,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评价工作都交付出去,高校需要注重提升自我评价和多主体现场考核结果的客观性,这部分数据信息会直接影响第三方评价机构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二)坚持定性定量评价模式

高校所开展的劳动素养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传统单一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显然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评价需求。对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在开展评价工作时,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将劳动素养评价的特性及价值充分显现出来;另一方面,针对劳动素养评价中能够进行量化的内容要进一步明确,通过进行量化的转变,能够打破传统评价的主观性,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准确。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素养评价工作可以采用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及研讨评价等方式,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整个劳动过程,了解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简而言之,在开展评价工作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劳动过程,不能仅以最终的劳动成果作为评价标准。各项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对学生的常规劳动素养进行考核,也要将志愿者活动参与情况及技能大赛等多项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为了能够实现更为理想的定量评价,高校可以采用劳动教育积分卡的方式,从不同阶段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工作。以此类推,注重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坚持过程阶段性评价

坚持过程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有利于及时发现教育评价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进而达到更为理想的劳动素养评价效果。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劳动教育开展的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评价。劳动教育工作,需要将各个环节与参与者进行紧密结合,注重结合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展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工作。对在评价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无论是有利结果还是不利结果都要积极进行总结和反馈。对于正向的评价结果,可以将其作为评价经验,对于不利的评价结果,则可以用于纠正和改进。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十分显著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在开展劳动素养评价工作时坚持阶段性评价的方式[5]。阶段性评价的重点在于结合劳动素养的预定目标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评价重点需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要结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素质教育阶段性课程所达到的目标任务的差异化要求,二是能够围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素质评价要点的统一性要求。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始终围绕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及劳动习惯这四个方面。

简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劳动素质评价工作时,需要摒弃传统同化的评价理念,要将异化理念融入各项评价工作,充分结合当前的教育理念,保证劳动素养评价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注重采用创新性的评价方式,以此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大学的劳动教育工作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为了能够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确立正确的评价指标,采用校内外结合、定性定量及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以此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劳动素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热爱劳动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