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
2023-12-15胡胜楠俞同文
陈 强,胡胜楠,俞同文
(中山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的意见》,对广东省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并制定相关举措和保障措施,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贯彻执行,以强化课程思政为切入点,积极建设一流课程[2]。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成长最关键的大学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化工原理实验”以研究化工生产过程为对象,是一门具有很强工程性与实践性的应用课程,对学生掌握和理解化工专业最核心的化工原理课程及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化工领域专业知识讲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可助推并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通过“化工原理实验”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化工常规实验方法和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还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具体举措。
一、“化工原理实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3]。“化工原理实验”是本科化工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科学研究和工程研究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和研究的能力、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工程实践能力等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该课程的开设一般是在大学生成长成才很关键的大二下或者大三上学期,学生此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渴求度很高,同时也是个人价值观进一步塑造的关键节点。
将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在“化工原理实验”课堂中有机融合会产生“1+1>2”的效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应有的理论和实验实践知识,具备严谨务实、科学求真的品质,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厚植家国情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此外,“化工原理实验”中的“化工”两字容易使同学联想到环境污染、废水废渣、危险爆炸等消极事宜,形成学生“谈化色变”的负面心理,并极大降低学生对化工类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讲授现代“美丽化工”“绿色化工”“智能化工”的发展现状,以及化工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可替代作用,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工专业知识的热情,促使他们立志投身于祖国的化工事业;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
二、“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
(一)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找准课程思政实施切入点
“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大纲包括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传统的教学大纲更注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看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而对德育和思想政治却没有具体的要求。根据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在新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中,必须融入思政元素,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踏实勤奋、严谨求真的科学素养,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勇担时代使命。
“化工原理实验”的课程思政切入需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以化工原理实验专业知识为载体,在实验原理讲授、实验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环节中,根据实际情况潜移默化引入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穿插于实验教学中。在思政元素切入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东拉西扯,避免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才能进行课程专业知识教育,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增强教师政治素养,提升教师育人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4]要实现“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思政功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核心。教师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理想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坚持把教书育人与自身修养提升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立德施教。如此,教师可以率先垂范,以模范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不断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此外,高校部分专业课教师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论文写作和项目申请上,导致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对课程思政的融合也欠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将思想政治元素如盐在水融入实验课堂的教学之中,坚决守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种好责任田,使“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三)将国家化工行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融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
化工行业是国家基础工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基础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化工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基于国家一次能源结构呈现“富煤,少油,贫气”的特点,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攻克了间接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醇等一大批核心技术难题,并通过示范工程部分实现了关键技术装备的产业化,这些成就为推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增强国家能源自主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内化工行业的发展也十分关心,2016年对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做出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对项目建成投产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工程建设、生产运行、技术研发的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5]。这充分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并讲解国家化工行业飞速发展的巨大成就,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工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也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家国情怀和国家信仰。
教师在强调“化工原理实验”课程重要性的同时,可以指出化工原理实验涉及的各个单元操作在化工行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对化工行业快速发展所提供的重要支撑。例如,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做出的重要指示,阐述煤化工对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保障的重大意义,同时列举出精馏在煤化工中是如何分离提纯物质的、工业传热装备是如何实现节能的等。学生通过讲解,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及其实用性,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投入国家建设之中;也能提升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其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争做自信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四)将化工行业伟大科学家的事迹融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
国内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品德高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的努力与付出。科学家侯德榜、闵恩泽、陆婉珍、顾毓珍等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带着赤诚之心报效祖国。他们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无私奉献,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化工事业,是当代莘莘学子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杰出典范和学习楷模。例如,在讲授流体阻力与泵性能测试的实验中,利用伯努利方程推导流体阻力计算公式时,可拓展讲授顾毓珍教授在流体阻力计算中的贡献,即提出了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的适用于流体在圆管中流动时的流体阻力计算基础公式“顾氏公式”。顾毓珍先生冲破阻力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化学工程学科的开创,他治学严谨,踏实认真,教学和科研都一丝不苟,孜孜以求。通过讲授顾先生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加深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助推学生培养锐意进取、倡导科研创新、勇攀科研高峰的优秀品质[6]。讲述精馏实验时,可以引述我国著名化工分离专家、精馏分离学科的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余国琮先生的事迹。余国琮教授的科学研究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当国家的原子裂变反应堆急需99.9%纯度的重水时,余教授带领团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刻苦攻关,创造性地采用多个精馏塔级联等多种创新方式替代传统精馏方法,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最终形成并突破,开创了我国自主重水生产工业技术,为新中国核技术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余教授克服困难、积极投身祖国化工事业的先进事迹会激励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国家的建设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去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实现了人生崇高的价值,留下无悔青春的足迹[7]。
(五)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融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莘莘学子一定要谨记总书记的嘱托,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品性,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化工原理实验的多个单元操作会涉及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处理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自然地融入“两山”理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助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例如,化工原理实验中的吸收单元操作就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脱除SO2的烟气脱硫塔是利用吸收的操作原理进行的。通过讲解吸收塔对污染性气体的脱除作用及其为社会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工类课程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强化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矢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工原理实验也涉及废弃物的处理与排放,处置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威胁人类身体健康。通过讲述当代化工危废处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流程等,强化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责任担当;通过讲述化工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与先进技术,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职业素养,提升他们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也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为遵循,如盐在水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利用好该门课程教学主渠道,承担好该门课程的育人责任,守好这门课程的这段渠,种好责任田。教学过程中,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完善教学大纲,增强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把国家发展、家国情怀、大政方针等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思政建设,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