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干血理论论治性欲亢进验案一则
2023-12-15王璐绮谢连娣王伟
王璐绮 谢连娣 王伟
性欲亢进又称性欲过盛,是指以性兴奋出现过多、过快、过剧,性欲要求强烈, 甚至达到不分场合、不避亲疏的地步,为了获得性满足,寻找一切可能的性交对象和一切可能性交的机会,如果达不到要求就浑身难受, 头昏, 失眠, 四肢无力, 发呆。性欲亢进的患病率为2%~6%[1],女性患者在临床上亦不少见,但患者常因传统观念影响难以启齿,不愿就医而延误病情,可逐渐影响身体、情绪、行为以及社会关系。其病因与内分泌失调、心理、精神、社会、药物副作用等相关,病理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式为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等,以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镇静药为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性欲亢进在中医病名中属于“花癫”范畴,中医理论基础深厚,对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现从干血理论论治性欲亢进验案一则,报道如下。
1 病案摘要
2022年6月随访:患者诉3个月内断断续续服完50丸,现感觉性欲可控,仍在月经期前后强烈,乳房胀痛明显减轻,无后背刺痛感,观察患者舌下络脉紫暗较前明显减轻,抑郁状态较前好转,已有4个月无性生活,不影响正常生活。嘱患者每月口服10丸继续巩固疗效。
2 讨论
本病属于“花癫”“癫狂”范畴,花癫首见于清代周登庸的《续广达生篇》[2],后于张士铎的《石室秘录》[3]中描述其症状:“如人病花癫,妇人忽然癫痫,见男子则抱住不肯放,此乃思慕男子不可得,忽然病如暴风疾雨,罔识羞耻,见男子以为情人也。”花癫的病因病机,在《辨证录·癫痫门》中记载:“此乃肝火炽盛,思男子而不可得,郁结而成癫也。”多由所愿不遂,情志抑郁,相火过旺,欲念妄动所致,治法多用平肝散郁泻火,方可用散花去癫汤[3]。现代医家认为花癫多从火扰心神、肝郁化火、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火扰心、痰蒙神窍等方面进行论治[4-5]。而本文主要从瘀血发狂进行思辨,运用干血理论论治。
2.1 本案辨治思路分析
由患者的整体情况可知,患者将性作为处理压力、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属于心理疾病,最终演变为性欲亢进,难以控制,属于心身疾病。辨证分析:患者自小缺爱,性格内向,长期情志内郁,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渐生,瘀血日久化热,热涸其液,则血干于经隧之间,干血瘀热扰神,故性欲亢进,不可控制;肝郁犯脾,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故乏力、面色萎黄;瘀血阻滞经脉,肌肤经脉不荣,故颈项部僵硬、后背部刺痛感;瘀血内停、肝郁气滞,故有乳房胀痛、痛经、经期血块;干血阻络,心神失养,故见喜忘;气滞血瘀,气血不能温养肌肤,故怕冷;干血结于肠道,则大便色黑易解。舌脉亦符合干血扰神、肝郁脾虚之证,病位在经络营卫。患者虽由心理因素发病,但瘀血日久的病理产物——干血已经形成,无法依靠机体自身调节化解,因此只进行心理治疗已不能奏效(患者也曾多次看心理医生,但疗效不明显)。
考虑患者的精神异常和瘀血与伤寒论中讲述的蓄血发狂的症状有一定相似之处,均属于“癫狂”,如伤寒论中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第 237 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此两句均言蓄血发狂,其病机为太阳病表邪入里化热与血结于下焦,其症状为身黄,少腹硬,小便自利,大便色黑易解,精神如狂,喜忘,脉沉结等。身黄为瘀热发黄,笔者认为也可以是气血不荣之萎黄;血结于下焦营分,未及膀胱,故少腹硬,小便正常;血主濡润,大便中夹杂瘀血,故大便硬,色黑易解;邪热上扰于心则发狂;血脉不利,影响心神则喜忘。
患者虽看似病情严重,但年纪尚轻,病症尚不复杂,干血病机突出,方药对症,故而获效。干血祛除后,患者不再为性欲亢进所苦,情志调畅,再辅之语言疏导,引导其归于正途,心理障碍也得到缓解,最终恢复正常社交关系。
2.2 干血致癫狂的病机
历代医家中也不乏对瘀血发狂的论述,如伤寒论中的太阳蓄血发狂,经期热入血室发狂,产后瘀血内停发狂等,现代医家也发现手术术后患者发狂与瘀血相关,运用抵挡汤合桃核承气汤后获效[6]。这些精神异常的出现均伴有瘀血症状,也均有热性表现,现代体格检查和化验提示腹硬,体温升高,血象升高,血栓形成等。因此笔者认为血瘀证导致精神异常的最根本的病机为热与血结,瘀热之邪上扰神志。周仲瑛老先生[7]在论述瘀热时曾说,他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在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发展的一定阶段,许多患者同时表现为血热与血瘀并见,单纯运用清热凉血法或活血化瘀法治疗,往往疗效欠佳,并提出了瘀热相搏证。本医案中的患者之所以性欲亢进,无法控制,是因为干血形成了瘀血与热互结的病理状态,进而影响神志的正常功能。从另一跟方面说,血瘀证影响到神志并出现精神异常的患者,大多为瘀血重症,需破血逐瘀药与大黄合用涤荡瘀热下行。血与热结尚轻,时间短暂,热重于瘀,可用桃核承气汤,血与热结时间久,症状重,瘀重于热,可用抵挡类方。
2.3 心理精神疾患需身心同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精神世界极大丰富,心理精神疾患也逐渐增加,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本医案可知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同等重要,不容忽视。心理疾病能够诱发躯体疾病,躯体疾病也能影响人的精神,导致精神异常。心身能够互相影响,互相致病,因此治疗上需身心同治[11]。 首先需要辨明心理、躯体、精神异常的因果关系,其次辨明病情发展阶段以确定身心同治的侧重点。 在疾病前期,心理障碍引起的躯体功能紊乱症状尚轻,以开导心理障碍为主,治疗躯体症状为辅, 到中后期, 躯体症状显著,形成了痰、瘀等难化的病理产物,产生各种各样行为精神的异常, 则需要治疗躯体症状与疏导心理障碍并举,运用中药缓解症状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临床医生需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精神健康,构建更为完整的身心同治的诊疗模式,以提高疗效,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解除病痛。
2.4 局限性与展望
本医案为中医临床治疗心理精神疾病提供一定思路,心理精神疾病大多是慢慢发展而来,符合干血病病程日久的特点,进一步的临床科研方向可以从“干血”理论治疗心理精神疾病方面进行研究,促进中医心理学、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但本文仅有一篇医案,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更高级别证据研究形式进一步的验证瘀血发狂之机理与干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