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2-14李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33期
关键词:PCI术延续性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

李玲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遴选2020年4—12月京山仁和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遵医依从性、生活质量(China questionnai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QQC)评分、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显著较高,且CQQ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遵医行为,有效改善及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延续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3-005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3.018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高发性心血管疾病类型之一,该病主要因冠状动脉突然闭塞致血供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或坏死所致,具有突发性、病情凶险、进展速度快等特点,病死、致残风险极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可快速有效解除冠状动脉闭塞及狭窄,疏通梗死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心肌正常血流灌注,控制及预防相关并发症。有研究指出,有效控制危险因素、积极开展康复锻煉以及合理用药治疗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质量的关键[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因院外缺乏监督,普遍存在用药依从性差、自我管理能力差、再入院率高等问题,故需实施有效干预手段[2]。延续性护理是对院内护理工作向院外的延伸,使患者在出院后得到长期监督及随访,能够在不同医疗环境中获取协作性、持续性的医疗照护,与常规护理相比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控制再入院率、提高院外遵医行为等方面更具优势。本次研究选取100例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评估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2020年4—12月京山仁和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8~69岁,平均(51.36±8.36)岁;糖尿病27例、高血压22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7~70岁,平均(52.48±8.69)岁;糖尿病24例、高血压26例。

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均为首次接受PCI术;术后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晰;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充分了解研究内容及所涉风险性。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精神严重失常;无法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器质性病变;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术后1月再入院;急慢性感染;临床资料不完整,治疗或随访中途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制定并发放《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院外健康手册》,予以患者出院饮食、用药、运动方面的指导,接受患者电话咨询等。

观察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组员均为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邀请专家讲解延续性护理知识、护患沟通技巧、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知识等,接受相关培训以提高护理技能。(2)建立档案。详细采集患者信息(治疗情况、治疗方法、检查结果等),登记电话、微信等。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饮食行为、服药依从情况、身体状况等,针对性制定延续性护理计划。(3)对患者心理及精神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生活环境、社会支持、疾病困扰等,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指导及支持。(4)定期随访。患者出院后予以定期电话随访,每周1次,在出院1个月后每半个月1次,以专业知识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每月1次上门随访,随访内容涉及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心理状况、遵医用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等。组织患者联谊会,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治疗经验及体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5)利用信息工具。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定期向患者推送康复知识,内容涉及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治疗方法、康复手段等,可提供在线疑难解答服务。

(6)续药提醒。在患者药物服用完前5 天通过电话给予提醒,如患者在前2 天仍未及时续药,及时与患者进行电话联系,了解情况后进一步督促续药。在随访过程中,指导患者实时监测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内容包括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恶心、呕吐等情况,为评估临床疗效提供参考。随访人员汇总记录患者情况,并向主治医生反馈汇总结果,便于掌握患者用药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7)强化教育。在随访中发现并收集共性问题,利用集中授课方式给予健康宣教及指导,内容包含遵医用药、健康饮食、合理锻炼、心理状况、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等。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宣教讲座,由康复效果理想的患者现身说法,分享相关康复知识、药物使用注意要点、健康康复行为以及疾病恢复的重要性等,从而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护理人员随访指导下,逐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积极开展运动锻炼,合理控制饮食,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强化自我效能。嘱患者定期复查,于档案记录复查结果,并以患者康复情况为准,制定或调整后续护理内容。

2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从合理饮食、按时用药、适量运动、定期复查等方面评估患者遵医行为。(2)生活质量评分。参考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进行评估,主要涵盖病情(0~26分)、医疗情况(0~6分)、一般生活功能(0~17分)、工作情况(0~9分)、社会心理功能(0~26分)、体力(0~70分)等,总分为154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3]。(3)情绪及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入院后)、干预后(出院3个月后),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SAS临界值为50分,SDS临界值为53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倾向越重。(4)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形式开展,自制问卷100%回收,总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一般满意、<75分为不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CQQC、SAS及SDS评分作为连续性变量资料,以x±s表示,实施t检验,开展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依从率为定性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实施非参数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病情、工作情况、医疗情况、体力、一般生活功能、社会心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情绪、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心脏疾病,其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心肌血供障碍等有关,导致心肌发生缺血性损伤或坏死。该病具有突发性、病情凶险、进展速度快等特点,且容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猝死等,对患者生命造成重大威胁,一旦发病需及时救治[4]。利用PCI术治疗可实现梗死血管再灌注,拯救濒死心肌,促使心肌恢复正常功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PCI术后患者生活习惯、自我管理能力、规范用药、支架维护等是有效控制及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手段,提高患者术后遵医行为依从性,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5-6]。

延续性护理又称为延伸照护,是指护理工作不随地点及时间变化而变化,将院内护理向院外延伸,使患者在居家过程中仍可获得医护人员持续性的照护及健康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较高且CQQC评分明显高(P<0.05),提示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原因,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利用微信、电话随访等工具建立有效沟通途径,从入院至出院居家过程持续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实时传递康复信息,可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因素限制,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获取康复知识的需求。该模式下,医护人员可实时掌握患者疾病动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确保护理计划的有效执行和落实,并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实施有效心理疏导,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保证护理计划的顺利执行[7]。延续性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院外健康指导及监督,增进家庭、患者、医护人员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院外护理需求,消除患者在出院后脱离医院监护而产生的不利影响,远程实时对患者生活行为予以监护,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积极规避危险因素,提高遵医嘱行为,有效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8-9]。

本研究發现,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开展不仅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分析原因,延续性护理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患者持续性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家庭、社区等的社会支持及关爱,从而保持良好的康复心态,增强康复自信心,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提高遵医依从性[10]。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机整合社区、家庭、医院、病友等力量,形成全方位护理干预系统。通过互联网工具,使患者在居家康复期间可及时与医护人员反馈沟通异常情况,使患者在居家康复过程的各种活动、生理、心理、情感等问题得到医护人员及时解决,预防再次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实施延续性护理可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互信,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患者满意度[11-12]。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苗婷,张新梅.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8,29(14):2065-2067.

[2] 付梅英,吕峦,张玉霞,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3):415-418.

[3] 陈萍.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8,19(2):85-86,89.

[4] 周小英,刘子华,陈兵阳.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4C延续性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8,33(18):93-95.

[5] 李臣凤.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9-60.

[6] 张溯,邓雪莲,文俊,等.家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家属护理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11):2216-2219.

[7] 秦延平.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和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1):1593-1596.

[8] 傅拥军,菅颖,胡慧群.急性心肌梗死经PCI术后行延续性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2):326-329.

[9] 倪荣坤.延续性护理干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202.

[10] 银洪利,唐蓉,谈莉莉.系统化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2):74-76.

[11] 秦洁洁.优质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1):78-79.

[12] 邱静雯.延续性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103-105.(收稿日期:2023-09-08)

猜你喜欢

PCI术延续性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出院患者病情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延续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替格瑞洛使用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自我管理教育对中青年心肌梗死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PCI术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高龄冠心病的疗效对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