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兴机场实践谈大型枢纽机场数据指标管理体系搭建与实现
2023-12-14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尹雪丽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尹雪丽 刘 冠 王 欣/文
数据已经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如何从这一新型生产要素中获取价值,是每一个企业都在思索的问题。数据指标是数据呈现的主要形式,指标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数据责任不明、业务需求不清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影响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为解决数据指标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数据责任不明、业务需求不清晰、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大兴机场”)探索构建并实现了企业级指标管理体系。本文通过总结大兴机场指标管理经验,探讨大型枢纽机场指标管理体系搭建和实现。
机场数据指标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受传统信息系统管理思路影响,机场行业在数字化平台建设前期,非常重视功能是否完整、界面呈现是否美观、数据是否全面,往往忽视指标的统一管理;在平台上线后,经常发生指标不一致的问题,机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排查和解决问题。机场指标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三类问题:
(一)指标口径不统一
机场业务领域多,各领域的指标也多。不同指标用于反馈机场各方面的经营或运行状况,有不同的计算规则。因缺乏统一管理,经常存在名称相同但统计口径不同的指标,或者名称不同但是统计口径相同的指标。这导致不同系统或功能界面统计和分析结果不一致,严重影响业务使用。例如,始发航班的定义,虽然官方有统一的定义,但各个系统对定义的理解不一导致规则设定不一,最终造成不同系统统计的始发航班数量存在差异。
(二)指标体系不完整
指标使用最多的是机场各业务部门,但各部门侧重从自身业务诉求出发选取部分指标。因对指标缺少全局角度的规划,大部分机场缺少完整的指标体系,无法系统性地对机场整体业务做科学评估。《2022 年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报告》对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时,将评价指标确定为旅客满意度、航班正常率、航空公司满意度和旅客投诉管理4 个维度,各个维度的评分影响服务质量的评价。因此,在机场运营过程中,不能仅重视单一指标的重要性,要从全局视角统筹考虑。
(三)指标管理难追溯
机场业务系统存在大量指标,部分指标规则复杂、加工链条长,但是部分机场指标管理意识淡薄,这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一是有效变更记录不足。在建设初期机场可能会条分缕析地梳理规则,在上线后为响应业务的快速迭代往往以层层叠加的方式对指标规则修修补补,导致有效变更记录不足。二是有效关联记录不足。指标与指标之间会存在大量相互引用的情况,但是未建立信息台账,指标修改影响范围无法确认。三是管理界面不清晰。在发现指标错误时,不知道应该找谁去确认规则。总之,因业务规则、技术规则、管理属性等缺少有效记录,影响指标溯源,指标管理异常困难。
大兴机场建设实践
通过对指标管理相关问题思考与总结,大兴机场基于大型枢纽机场数字化平台(智能数据中心系统)开展指标管理体系建设,内容涵盖指标梳理、管理保障和系统支撑三个方面。
(一)指标梳理
通过深度调研业务部门需求、各个业务系统现状,大兴机场梳理各领域业务与数据流程。结合数字化平台规划设计,大兴机场在一期建设初期就梳理了由7 个一级分类28 个二级分类700 余个指标构成的企业级指标管理体系,图1 为指标一级和二级分类清单。随着业务演进、功能调整,指标不断迭代,当前指标数量已达到1000 余个。
图1:大兴机场数据指标体系示意
(二)管理保障
为保障指标管理有序进行,实现指标管理精细化,大兴机场持续制定指标管理保障机制。明确指标管理要求,内容涵盖指标管理工作原则与方法、指标体系设计思路、指标管理相关组织及职责、流程规范、指标标准等,为指标工作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
(三)系统支撑
为保障指标管理要求的落地,实现高效的指标管理和服务支持功能,为后续指标数据的复用共享、价值呈现提供基础,大兴机场开发了指标管理系统。指标管理系统由指标属性管理、权限管理、血缘和影响分析、指标共享、指标审计等功能组成,可实现所有相关方在统一平台管理和使用指标,降低了沟通成本,显著提升了指标管理效率。
经过反复摸索与尝试,大兴机场搭建了较为完整的企业级指标管理体系,实现了指标精细化管理,同时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前提下,确保了指标的准确性。通过数字化平台将指标统一计算和下发,让机场内外部各业务系统和终端展现一致的指标,确保了指标的高效共享。
大型枢纽机场搭建数据指标管理体系的建议
大兴机场基于数字化平台构建的企业级指标管理体系,提升了指标共享效率,助力数据价值的释放。基于大兴机场建设经验总结,结合对数据治理工作的思考,本文建议大型枢纽机场指标管理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一)搭建指标体系
1.符合需求
指标体系搭建需要与大型枢纽机场的数据管理有机结合,符合实际业务诉求。对于参与方,指标体系建设应以数据治理主管部门为主导,需要业务部门全程深度参与、技术部门做技术支撑。工作思路建议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指标梳理。先从机场战略出发,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明确业务域、业务链条和业务流程,细化业务链条和业务流程,明确指标范围;再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依据具体的数据分析场景,明确具体指标项与业务规则。
2.科学合理
指标梳理方法应科学合理。由于指标规则复杂,在指标体系建设初期不必贪大求全。在梳理顺序方面,不同机场业务根据自己的实际业务诉求来选择,建议按照各自业务优先级分批次梳理指标,优先梳理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指标。例如,可以优先梳理大屏指标、上报指标、BI 报表指标等。在指标目录划分方面,建议按照三级目录的树状结构来构建指标体系。一级分类按照航班运行、安全管理、旅客服务、商业管理、能源管理、经营管理等主题来划分;二级分类是一级分类的扩展,按照业务链条进一步分解为不同主题;三级分类是二级分类具体的指标项,明确界定指标规则等信息。
3.详尽细致
指标梳理的粒度应尽可能详细。每一个指标由不同的属性构成,通过属性可以查看业务规则、实现数据溯源、指导开发实现。建议指标属性分为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管理属性三大类。业务属性是数据在业务层面的定义,是业务含义的统一解释及要求,建议包括指标名称、业务定义、业务规则、主题、一级分类、二级分类、指标、参考标准、计量单位、维度、时效分类、相关字段、指标来源周期、指标加工周期、参考文件等;技术属性是数据在技术层面的定义,描述了数据与信息技术实现相关联的特性,建议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精度长度、指标技术规则(业务规则转化而来,指标加工规则的SQL 语句)等;管理属性是数据在管理层面的定义,描述了指标标准与指标管理相关联的特性,是数据管理在数据标准管理领域的统一要求,建议包括指标编码、提出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安全等级、颁布日期、废止日期、指标使用记录(指标涉及的功能或报表或共享)、修改人、修改时间、修改原因等。
(二)明确管理机制
搭建指标体系仅是指标管理的初始化,指标体系需要持续运营。为保障指标体系持续符合业务实际,确保指标更新及时性和准确性,需明确相应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内容应尽可能涵盖组织职责、制度和流程。
1.组织方面
指标管理是数据管理的一部分,指标管理相关方隶属于数据管理组织。通过数据治理组织架构设计,明确指标管理的相关方和职责。建议按照数据治理归口部门、业务归口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三类角色划分职责,各方密切配合开展相关工作。
数据治理归口部门:作为牵头者的角色,需要组织成立数据治理小组,推动实现技术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相关人员的协同。职责包括完成指标标准制定工作,提供资源协调、统筹安排、跨领域沟通等事项。
业务归口部门:作为指标所属领域的业务主管部门,对指标标准进行归口管理。对于业务涉及多个流程的指标,指标产生部门对标准进行归口管理;对于多个业务同时计算的指标,业务牵头主管部门进行归口管理。职责包括确定指标的业务属性和管理属性,并对指标的技术口径统计结果进行测试和确认。
技术支持部门:作为指标标准管理的技术支撑部门。职责包括对指标技术属性进行确认,并统筹指标标准的落地实施和共享工作。
2.制度方面
为实现指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需制定指标管理制度。可涵盖以下内容:
指标体系搭建相关要求。编制机场指标体系搭建的总纲性文件,以描述机场指标搭建的总体思路。内容涵盖指标体系划分原则、目标、依据,建设方法,指标标准,指标属性划分原则、不同属性责任方划分原则等。
指标体系管理相关要求。是机场指标管理具体工作的划分,描述不同指标管理场景下所有参与方工作,涵盖指标清单梳理要求、指标发布和下线要求、指标变更要求、指标共享要求、指标安全要求等内容。
3.流程方面
为确保指标管理工作衔接顺畅,明确不同工作之间界限与顺序,确保指标管理整体工作顺利,需针对特定场景制定指标管理工作流程。建议针对以下场景细化流程:
指标接入和共享的审批流程要求。涉及与外部单位或者系统进行对接,内容涵盖数据交换协议制定、数据安全审批、接口上下线、数据运维等工作。
指标信息维护的审批处理流程。指标规则复杂,应用场景广泛,涉及用户和系统多种多样。对于指标信息的维护,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在经各方允许后,才能进行维护。
指标数据测试、上线的审批流程。需详细描述开发人员、运维人员和用户的配合工作。
4.考核方面
指标管理体系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参与方多、参与系统多。建议机场增加指标管理相关的考核机制,一方面让参与人更加重视指标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衡量企业战略目标达成情况。可从指标数据有效性、指标维护及时、流程规范性等角度制定考核措施,形成指标保障体系的闭环管理。
(三)开发指标管理系统
随着指标量的增多,指标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指标来源不断变化,参与人的增多,机场需要借助自动化手段来维护企业的指标体系。通过线上系统,实现指标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议指标管理系统包含如表1 所示的功能模块。
表1:指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总之,指标管理属于数据治理的重要部分,需要以业务为主导、让技术服务业务,涉及大量跨领域、跨系统的协同工作。指标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是指标管理最核心的内容,必须与实际业务相符,具有可操作性。在指标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大型枢纽机场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贪大求全,以重点业务领域为试点,做好典型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