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与实践
——以“弹道导弹目标特性与防御方法”为例

2023-12-14邓卫强金宏斌刘太阳刘建勋

教育观察 2023年31期
关键词:共性弹道导弹对象

邓卫强,金宏斌,刘太阳,刘建勋,刘 杰

(空军预警学院空天预警系,湖北武汉,430019)

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1]2021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提升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2]在此背景下,广大教研人员结合实际开展了大量课程思政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弹道导弹目标特性与防御方法”课程是空军预警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反导预警技术保障专业岗位任职和专业背景课程。本研究分别从“体系—模块—课次”三个层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观点、能力培养和家国情怀三个维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

一、课程基本情况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弹道导弹目标特性与防御方法”课程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专业业务目标起支撑作用,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科学文化教育目标起辅助作用。[3]

(一)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弹道导弹目标特性和弹道导弹防御方法两部分。前者包括弹道导弹概述、原理及作战使用流程、典型目标特性、突防技战术和作战运用等内容;后者包括防御基础、弹道导弹预警、弹道导弹拦截、反导作战协同、反导作战效能评估等内容。

(二)课程模块与课次

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即目标特性理论教学模块、防御方法理论教学模块和实验模块。前两个理论模块围绕课程的知识目标进行设计,目的是使授课对象构建起课程知识体系的“四梁八柱”;实验模块围绕课程的能力目标进行设计,包括目标特性、单装拦截和体系对抗三个单元。

(三)课程目标

“弹道导弹目标特性与防御方法”课程是一门先导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授课对象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弹道导弹攻防体系的构成、作战过程等,为后续预警装备课程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要把对学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对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为完成“弹道导弹目标特性与防御方法”课程思政设计,教学团队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观点、能力培养和家国情怀三个维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具体操作层面,课程教学团队将课程分解为内容体系(课程模块之间的联系)、课程模块(模块自身内容)和课次三个层面,依次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

(一)内容体系层面

马克思主义矛盾论指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关系深刻体现在弹道导弹攻防对抗技术的发展与演进中。表1简要罗列了弹道导弹在三个不同飞行阶段防御与突防措施之间的对立关系。弹道导弹武器的出现和运用完善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日益成熟反过来促进了弹道导弹技术尤其是弹道导弹突防技术的完善;弹道导弹突防技术的日趋完善进一步促使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化、一体化。总之,弹道导弹攻与防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贯穿其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教学团队认清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利于把握课程两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授课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弹道导弹攻防发展规律。

表1 弹道导弹攻防之间的“矛”“盾”关系

(二)课程模块层面

1.挖掘目标特性理论模块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共性和个性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4]

弹道导弹作为一类进攻性武器,其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些共性即是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导弹、空地导弹等进攻装备的主要区别。掌握了这些共性,也就理解了弹道导弹武器的特点和规律。各个国家弹道导弹技术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其弹道导弹在遵循共性的前提下呈现某些方面的个性,这就需要授课对象结合具体对手、具体装备、具体作战场景对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表2以弹道导弹三个不同飞行阶段的质心运动特性为例,简要罗列了弹道导弹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对授课对象而言,掌握共性特征是知识目标,是学习课程的基本要求;分析个性特征是能力目标,是高阶要求,是对共性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

表2 弹道导弹质心运动的共性与个性

2.挖掘防御方法理论模块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联系观

马克思主义联系观认为,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4]

以联系的观点理解弹道导弹防御,需要授课对象准确把握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弹道导弹防御体系是由卫星、雷达、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系统和拦截器等多类装备构成的“系统之系统”。卫星负责导弹发射告警,远程预警雷达负责探测、发现、跟踪和分类,精密跟踪测量雷达负责跟踪、识别、引导和评估,拦截武器负责拦截来袭导弹弹头,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系统负责装备协同和规划。上述各类装备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另外,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又是变化的,根据作战对手、来袭对象及其突防手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3.实验模块促进授课对象多维能力提升

课程实验模块分为三个实验单元,分别培养授课对象三方面的能力,如表3所示。目标特性分析实验单元主要培养和提升授课对象研究作战对手的能力;单装拦截试验单元主要提升授课对象运用仿真手段发现、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系对抗实验单元主要提升授课对象运用仿真手段进行作战预案制定、战法创新与验证的能力。

表3 实验模块思政设计

具体实现思路:目标特性分析实验单元,依据主要作战对手国家(地区)的弹道导弹部署、技战术参数信息和作战场景,结合相应仿真软件和平台,静态分析我国面临的弹道导弹威胁、作战对手典型弹道导弹装备目标特性,深入理解不同国别、型别导弹的个性特征;单装拦截试验单元,基于第一单元实验结果,自主设置攻防场景,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典型突防技战术对单装拦截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应对之策,从而深入理解反导分层拦截、体系对抗的必要性;体系对抗实验单元,依据红蓝方真实兵力,背靠背开展导弹攻防对抗,模拟导弹防御作战筹划、实施、评估全过程,通过仿真平台使授课对象初步具备制定攻防场景、防御部署、预案制定、评估和优化战法的能力。

(三)课次教学层面

课次教学层面,结合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图2所示。横向维度,从课程所涉专业领域的人物、事件、装备、方法等要素进行挖掘;纵向维度,从课程所涉专业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等时间轴进行挖掘。思政素材方面,主要将视频、图片、流程图、案例等形式融入课程教学。思政教育效果方面,国家层面强化授课对象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军队层面强化授课对象对强军事业的使命感、敢打必胜的信念;个人层面强化协同协作意识和能力、求真务实的批判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责任心。理论模块课次思政设计如表4所示。

图2 思政元素挖掘示例

表4 理论模块课次思政设计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

上述课程思政设计以直接导入式、案例分析式、实践体验式等方式融入教学联席会、开课中、课后辅导等课程教学全过程。[5]现从学院领导(教学督导专家)听查课统计和授课对象考试成绩两方面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近两年来,学院领导和各级督导组对课程教学团队听查课9次,其中优秀1次,良好8次,优良率100%。在部分听查课中,专家重点指出课程教学融入最新案例的效果较好。

课程考核方面,教学团队对比分析2021秋季学期和2022秋季学期课程考核成绩。两个学期的课程考核均包括两个环节,即实验考核和闭卷考试:前者侧重于考核授课对象运用仿真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30%;后者侧重于考核授课对象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占总成绩的70%。从考试成绩看,2022秋季学期成绩比2021秋季学期成绩有所提高,实验考核环节平均分由25.3提高到了26.3,闭卷考试环节平均分由50.9提高到了59.3,总评成绩平均分由76.2提高到了85.6。考核成绩侧面证实课程思政设计的改进有助于发挥课程教学的良好效果、帮助授课对象提高综合能力。

四、结语

“弹道导弹目标特性与防御方法” 课程是我院反导预警技术保障专业岗位任职和专业背景课程。教学团队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相关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成果为借鉴,分别从课程“体系—模块—课次”三个层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观点、能力培养和家国情怀三个维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提炼思政素材,从而实现了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教学实践表明,积极优秀的课程思政设计对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和帮助授课对象提高综合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共性弹道导弹对象
喜欢在墙上画画是人类的共性吗?
神秘来电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共性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基于分解协调法的弹道导弹突防效能控制优化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