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背景下优化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2023-12-14万新焕
万新焕
(琼台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1127)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连续扩大高职专科层次毕业生升入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以下简称专升本)的招生规模。随着专升本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也应得到高度重视。为了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财务管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专升本的课程设置既不能从零开始,也不能简单套用本科后两年的课程体系,而应在学生专科三年学习已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后两年的时间,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社会实践能力,以适应产业新技术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分析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提出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探索和构建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和培养模式。
二、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新升本科院校因起步较晚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为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提供相应的平台和充足的实践学时。这类高校的智能化软件搭载平台和实训操作管理未能及时更新,对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缺少相关的研究和讨论,使得实训教学未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加上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实践教学体系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生的专业技能等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达到企事业单位对财务人才的要求。[1]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给财务管理专业带来的新挑战和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已有的学习基础,一味地照搬普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培养目标区分度不高。本文将某区域某所高职学校和对应的普通本科高校的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财务管理(专升本)与财务管理(本科)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发现,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未能与专科阶段进行有效衔接,与本科四年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财务管理(专升本)均笼统定位于高素质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能力类型和层次差异不明显,造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在本科两年的培养过程中,高校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智能化的实践课程则更少。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某区域某所高职学校和对应的普通本科高校的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财务管理(专升本)、财务管理(本科)实践课的开设情况为例,专升本五年制的实践课程共有18门,本科四年制的实践课程共有23门,如表1所示。从数量来看,本科四年制比专升本五年制多5门实践课程;从总学时来看,专升本五年制的实践课程总学时为620学时,本科四年制的实践课程总学时为630学时,从专本衔接来看,专升本五年制的实践课程专本衔接不紧密,本科阶段未体现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及智能化应用技能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课程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
表1 专科、专升本和本科三阶段的实践课程开设情况
(三)实践教学配套设施较落后
实践教学是技术技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专科院校升级为本科院校后,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不明确,未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筹建适合财务管理本科教学的实训设施和实训平台。部分实践课程仍采用原专科阶段的实训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智能化背景下,新建实训室存在建设成本高、设备不足、真实场景较难搭建等问题,难以跟上新技术变革的步伐。加上高校未与校外企业建有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使得实践教学的开展得不到有效保障和有力支撑,实践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较薄弱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具备相应的工科知识和技术背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师资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高校任教的毕业生,缺少行业工作经验,专业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2]加上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大多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这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重新学习相关技能。由于缺乏工科背景,学习新技术有一定难度。因此,高校缺少“双师型”教师,难以开设数智类的实训课程,或者虽开设了实训课程,但授课质量普遍不理想。
三、改革对策
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应以需求为导向,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加强新知识和新技术教育,强化实习实训教学,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一)以高层次技能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以下简称《简介》)明确强调,专业对应数字化职业场景与新岗位,更加注重培养数字化人才以及数字技能,使得职业教育能够适应、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在数字赋能财务人才新需求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更精准对标就业岗位人才需求,是专升本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导向。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等财务管理岗位(群)。两年本科阶段的培养主要侧重于训练学生的专业管理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具有超强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为目标。
(二)以智能化新技术优化实践课程设置
《简介》分别对财务会计类(专科)与接续财务管理(本科)的实习实训环境和岗位提出了不同要求,具体如表2所示。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应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和智能时代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注重智能型实践课程的开发,重点培养学生的业财一体化数字核算能力、专业智能化工具应用能力、财务大数据处理能力、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表2 财务会计类(专科)与财务管理(本科)的实习实训要求
(三)以智能化新技术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行业,财务人员也面临复杂的环境变化、组织与模式的变革,更需要提升自己的认知与能力。升级改造实训教学环境已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高校应构建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符合行业技术发展要求的实验实训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学生可通过在校实训、企业参观和实习等途径开阔新技术视野,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以智能化新技术赋能教学团队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双师型”教师应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当中;高等职业院校中级“双师型”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技术革新的能力。[4]在智能化背景下,高校需要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参加新一代信息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高校应积极引进或聘请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类教师,联合组建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分工协作开展实践教学。
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
基于专升本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坚持理实一体化、岗位技能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理念,本文构建了高层次技术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思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高层次技术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思路图
高层次技术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可以从四个层面优化课程体系。
一是以课程设置模块化、智能化为重点。课程设置模式模块化,并融入信息技术工具,与高职专科课程做好有效衔接,避免重复设置课程,可适当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
二是兼顾科学文化基础和较为系统的财税、金融、管理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知识。实践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又要突出本科层次教育的高阶水平。
三是调整原实践教学的课程门类,提高实践学时的比例,重点加强智能化背景模式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紧紧围绕财务管理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综合职业素质要求设计实践课程,突出实践教学的作用。
四是通过与智能化程度高的企事业单位合作设计、实施和评价培养方案,提高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此外,高校应根据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突出智能时代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构建课程理论知识与智能实践深度整合的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立足职业教育的特色,核心课程应突出职业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构建理论知识提升与职业技能提升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强调专本衔接教育的应用性。
高校应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模块的创新型改革,高层次技术技能型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该实践教学体系由通识能力实践模块、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创新创业能力模块和社会责任教育模块四大模块构成。通识能力实践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智能化背景下的跨界能力、系统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创造力,在创造中发挥想象力,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驾驭技术发展,让科技更人文。专业实践能力模块以培养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融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创新发展,通过校内实践、企业生产学习等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财务管理岗位认知能力和岗位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教育模块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2 高层次技术技能型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五、结语
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既能为社会培养紧缺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也能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使学生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高校应积极探索优化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升实践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