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研究述评

2023-12-14马仁杰宫保侠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档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区块利用融合

马仁杰 宫保侠/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档案利用的基本原理是档案馆或档案保管部门通过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来满足档案用户的需求。由于档案用户是复杂的集合体,其需求也表现出复杂性,如果仅采用传统被动的服务方式为档案用户提供利用,则很难满足其需求,同时也不符合当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的服务要求。因此,将互联网、大数据、融媒体、区块链、云技术、量子通信加密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引进档案利用工作领域是必然结果。新技术与档案利用工作融合是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痛点,因为一方面新技术的引入会为档案利用工作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互联网+档案利用可以有效解决远距离查档的难题,但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快速迭代,也为档案利用带来挑战,比如,技术设备升级迭代造成原电子档案信息读取失败,阻碍档案发挥其价值,最终影响档案利用工作。因此,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新技术为档案利用带来的影响,本文将通过文献计量的方式,对新时代以来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

1 数据统计

本文的文献检索来源是中国知网(CNKI),采用的方法是高级检索,围绕新技术+档案利用进行查找,具体检索方式为“主题:档案利用(精确)”AND“主题:技术(精确)”,时间限定为2012—2022年,共检索出文献414篇,人工进一步采用“互联网、大数据、融媒体、区块链、云技术、其他技术AND档案利用”筛选,最终获得可用于分析研究的文献共160篇。

1.1文献发表年度与数量

通过可视化软件对可用于分析研究的文献进行年度和数量统计,得到图1所示结果,新技术+档案利用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数量在2020年之前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学术界研究新技术+档案利用的关注度和研究兴趣逐步提升;2021年和2022年相关文献发文数量有所减少,但趋于平稳,说明学术界对于新技术+档案利用研究关注走向平稳。从年度发刊数量来看,在2014年、2017年和2020年较上一年增长明显,尤其2020年发文量达到巅峰,数量高达24篇,说明这几年学术界针对新技术+档案利用的研究有跨越式的进展。

图1 新技术背景下档案利用文献发表年度分布

1.2 期刊分布

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新时代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相关文献主要分布在以下22类期刊中,约占总发表文献数量的94%,在刊文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档案管理》《档案与建设》《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等发表的档案利用研究的论文均超过10篇;即使是刊文数量较少的期刊,其数量也在2篇以上,说明我国档案学界对于新技术+档案利用的研究有充分关注和兴趣,另外,从内容上来看,这些已见刊文献对研究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1 新时代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研究文献期刊分布

2 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引入新技术为解决档案利用难题已是常见手段。通过对检索出的160篇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发现与档案利用相融合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全媒体、区块链、云技术、VR虚拟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具体数据情况如表2所示,研究成果发表数量最多是大数据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研究涉及的主题众多且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有实践性的调研。按照融合技术分类,可分为以下八个部分,以互联网为背景研究档案利用文献有18篇,约占研究成果的11.25%;研究大数据+档案利用的文献有68篇,约占研究成果的42.50%;有25篇文献从多媒体层面对档案利用的一些问题做出探讨,约占比15.63%;基于区块链新技术下档案利用研究文献是16篇,约占研究成果的10.00%;针对云技术+档案利用研究文献是26篇,约占研究成果的16.25%;VR技术+档案利用文献数量为5篇,占比3.13%。对于量子通信加密技术和可逆信息隐藏技术+档案利用研究均为1篇,约占比均为0.63%。

表2 新时代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研究文献发表情况

2.1 互联网+档案利用

由于互联网+技术广泛的适配性,且引入互联网+能为各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所以它成为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已成为常规思维,同时也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标杆和象征。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互联网+”的相关文件,并在文件中强调:“‘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学术界对“互联网+档案利用”融合的研究兴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有:

2.1.1 档案利用影响因素研究。王向女借助数据模型分析“互联网+”时代档案利用存在的影响因素,在“互联网+”的框架下提取档案利用影响因素并构建档案利用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以信度检验、因子分析合理性监测和主成分的分析结果为依据修正模型,最终得出“互联网+”时代档案利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档案的服务、形式特征、价值实现条件和用户特征四方面[2]。张新杰则以改革档案利用方式为基点着重分析影响档案利用可能因素,得出档案资源水平、档案提供者的渠道、档案用户的能力以及档案资源环境是影响档案利用的重要因素这一判断,同时他提出了高效管理档案的建议:建立社会化档案服务氛围,多角度更新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3]。

2.1.2 档案利用者心理需求研究。马仁杰认为“互联网+”背景下档案利用者表现出随机性、便捷性和隐私性三种新特点,从依赖心理、求便求快心理、务实心理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档案利用者在利用档案时出现的心理特点,并从档案工作者、档案部门等角度出发提出提高及改善措施,以应对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4]。

2.1.3 档案价值与档案利用研究。马仁杰指出“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与档案利用的关系呈现出新态势,重视“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价值演变产生的积极作用,构建“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价值演变与档案利用创新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以期为推进新时代我国档案利用工作提质增效[5]。就企业档案价值与档案利用而言,施松绘提出正确认识档案价值,多措并举地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建设档案资料中心以加强档案资料性质审核,进而保障档案资料的开放服务效率[6]。

2.1.4 档案利用创新研究。向文立认为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应该聚焦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共谋档案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因此他认为档案利用工作需要进行高质量创新,运用新方法解决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问题[7]。针对互联网+技术推动档案利用创新研究,夏萍阐述了档案利用服务网络化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各档案馆利用服务网络“各自为营”;网站页面没有明确的服务导向;网站提供的资源范围狭窄,内容千篇一律;网站检索功能不健全,检索准确度不佳,针对问题她提出需要对全国档案网站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深化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提升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等相关建议[8]。

2.1.5 国外档案利用服务特征研究。黄霄羽提出“互联网+”的创新创效成果已成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要因素,全民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构筑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并创造性地提出国外档案利用服务的四点前沿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国外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提供了新视角[9]。

2.2 大数据+档案利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工作的关注点不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而是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并成为其发展重要的技术支撑。

2.2.1 城建档案利用策略研究。贺颂华谈到大数据技术在城建档案信息利用中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服务特性,从而实现服务的便利性和智能化。同时,大数据也为城建档案资源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10]。

2.2.2 档案利用实践研究。周峰认为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化面临巨大挑战,而模式识别技术、多媒体搜索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是应对挑战时所需要的技术支撑,他还对未来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做出了展望——可信任数据仓储[11]。

2.2.3 医院人事档案利用研究。倪翠玲以大数据技术为背景分析了医院档案利用工作发展应该着眼于突显档案内在价值,同时在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信息化驱动医院档案工作现代化,持续推进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优质化。文中还探讨了医院档案服务方式存在单一、被动、扁平等客观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档案服务工作的发展,而有效引入大数据技术是为僵化的服务模式注入活力的重要措施[12]。

2.2.4 政务档案利用研究。蔡盈芳认为“放管服”的思想指导,有利于政府机构和档案部门抓住了档案信息共享和利用的要点,从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角度多维角度梳理政务档案信息利用主体的需求更有利于政府及档案部门转变信息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和开发档案信息内容,要以政府平台、社会公共平台和新媒体为基础,提高政务档案信息的保密和开放鉴定政策,促进政府档案信息共享与利用[13]。

2.3 融媒体+档案利用

随着网络技术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文化服务成为不二选择,这就给档案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馆及档案保管部门的服务方式尽力贴合用户已熟悉的利用方式,因此档案利用与融媒体的融合成为必然选择。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多维新媒体矩阵,运用新媒体技术对文字、数据、图片、声音、影像等进行数字化整合及利用。融媒体技术的引入有助于促进数字档案开发利用的顶层设计、驱动档案价值实现、创新协同利用机制、搭建共享平台以及构建融媒体环境下“媒体-利用者”的新型关系[14]。

2.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开发利用研究。李思雨提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利用方面存在着档案利用需求紧迫但档案信息化能力欠缺的矛盾,同时融媒体的发展使档案利用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也进一步加深了矛盾,在此背景下提出借助融媒体满足档案利用需求、提升档案部门工作质效和参与度、加强新型信息基础建设、优化信息资源环境及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对策[15]。

2.3.2国有企业档案利用策略研究。管建飞认为国有企业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策略需要转变,应该积极主动吸收精通资源开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积极开发基于自主研发的档案利用工作新模式;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多元主体共创;强化与用户的连接互动,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另外,他还强调国有企业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计算机技术与企业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融合,助力企业文化建设[16]。

2.3.3 档案利用服务的移动化与泛在化研究。赵屹认为移动化档案服务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档案服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服务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比如,除传统信息服务方式外,以往作为档案网络平台的各种媒体已开始移动化,随之而变的是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会服务朝着多样化发展[17]。

2.4 区块链+档案利用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直击档案工作的痛点,这是因为区块链所拥有的通过身份认证获得访问权限技术与档案属性严密契合。在档案利用领域,学术界对于区块链与档案利用融合能产生怎样的惊人效果都拭目以待。

2.4.1 “区块链+”档案利用的若干问题研究。马仁杰着眼于区块链技术特性,分析了区块链技术与档案利用工作的高契合度,探讨了区块链技术为档案利用工作赋能,助力档案管理智慧升级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如安全密钥、建立数据中心防火墙、培养专业人才、建立试点基地、加大应用资金支持力度[18]。

2.4.2 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模式研究。张春风认为应用区块链技术对解决跨馆利用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体现在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还可以保证档案数据安全;另一方面档案跨馆利用过程中的有些操作可交由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区块链平台可提供验证服务,办事机构在材料受理过程中即可通过验证服务对档案证明进行快速验证[19]。

2.5 云技术+档案利用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计算模式,其应用模式还未定型,还处于动态发展中。对其具体研究如下:

2.5.1 档案共享利用平台建设研究。程春雨认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可为各级档案馆和公众提供可利用信息资源,各类档案馆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公众可以通过平台获得必要的信息资源,在这种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档案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云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它能够针对不同服务类型进行科学精准的度量,从而实现自动调节和优化资源利用率。通过监测和控制资源使用情况,及时向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发布情况汇总,以提高服务的透明度[20]。

2.5.2 数字档案利用新模式。郑光辉基于与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用户友好特性[21],设计云档案利用系统研究开放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途径,发现云计算技术在开放数字档案利用中的应用具有先天优势,它不仅可以提高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档案基础建设投资,同时也可以为云计算开辟新的应用领域。

2.6 其他技术+档案利用

2.6.1 VR技术在企业档案开发利用应用研究。陈莉提出应该充分重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软硬件基础、数字化信息化基础在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的支撑作用,这些将是实现VR技术应用与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的前提。文中进一步阐述了其构想:通过将成熟的网上展示平台与声光电技术融合,打造一体化沉浸式利用模式,以变电站建设历程作为实现案例,借助VR技术可以对变电站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的进行空间复刻[22]。

2.6.2 可逆信息隐藏技术应用于电子档案保真利用研究。顾伟对可逆信息隐藏技术应用于电子档案利用领域展现的特性进行分析,信息的隐藏技术的适用性体现在;可逆信息隐藏技术能够不依赖于外部条件独立完成电子档案真实性的“自我证明”,更适合电子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真利用需求[23]。文中针对可逆信息隐藏技术与其他方法的相比,可逆信息隐藏技术在检测电子档案真实性时不再采用“被动认证”,而是选取“主动嵌入”来验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且具有自证性这一特点,又将其与传统方法的差距拉大,凸显了其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电子档案认证的优势。

2.6.3 量子通信加密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分析研究。吴新宇认为量子通信加密技术的独特性质与档案安全利用管理适配,并在当前档案部门电子档案实施的安全管控中具有普适性[24]。

3 新时代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研究的特点

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的研究将会是一个持续且漫长的进程,尤其是在新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随着档案利用与新技术的不断适应与融合,对档案利用研究内容和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通过以上梳理,笔者认为新时代新技术与档案利用融合研究的特点如下:

3.1 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新时代以来,随着新技术的加持,学术界对于档案利用研究视角有明显的改变,从仅关注档案利用宏观主体转向关注利用者微观内在心理变化;从研究传统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转向到研究开放档案利用平台搭建;从档案利用法律法规到数字档案利用伦理的探索,其研究视角正逐步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3.2 研究主体的多元化

随着档案事业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凸显,各行各业主管人员开始重视档案地位,自然对各行业中新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研究也就得到了关注,因此,出现了对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利用、基层广播电视档案创新利用、医院人事档案服务模式、国家电网智慧型数字档案馆、核电智能档案利用及遗产档案利用的研究。

3.3 融合程度的有机化

档案利用与新技术的有机融合,使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涵盖了诸多相关领域,促进了档案部门智慧服务的能力建设。同时,二者的有机融合,也突显了技术因素在解决档案利用中深层次问题作用,比如,档案利用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可以进一步挖掘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为档案服务部门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契机;以大数据技术为例,档案利用与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技术融合,能最大程度上实现档案资源整合,为进一步分析用户需求提供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区块利用融合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融合》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