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优化策略研究
2023-12-14徐玲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3.23.033
[摘 要]本文先介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特点及表现形式,再结合其管理情况,从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流程粗放、考核激励制度有待合理和改进几方面分析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提高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
要想确保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至关重要。通过完善小微企业信贷类型,可以确保金融资源更好地传达到基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早、更快地发现风险,减少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另外,监管机构对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如何加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操作合规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1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信用风险
小微企业信贷中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由于市场形势不景气,部分企业主不能有效争取订单、按时收回货款,导致经营情况恶化,财务状况不佳,现金流无法运转最终无法偿还贷款。其中,信用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主没有还款能力,二是没有还款意愿。如果企业暂时无还款能力但仍有还款意愿,与银行协商后,以时间换空间,银行有一定概率可以回收贷款;如果企业没有还款意愿,则坏账的可能性非常大,银行应当加快起诉法院做资产保全,最大可能地锁定借款人和担保人的现金资产和实物资产。信用贷款的大量发放,也带来了一部分小企业恶意逃债的情况。
1.2 同业授信风险
当前,银行信贷业务竞争过于激烈,大部分企业不会只在一家银行借贷,而是通过多家银行贷款来满足融资需求。按银行同业的标准,一个企业加上企业主个人,在三家银行以上贷款,就可称之为“多头授信”。比如,当企业有同业授信时,如果在一家银行出现逾欠,则会导致企业征信情况下降,将会被纳入授信关注行列,无法再续贷;与此同时,收贷会使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偿还其他银行的贷款,这样会给多家银行带来经济损失。
1.3 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指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未能遵守法规和监管要求而产生的风险。风险表现形式包括未按规定审核借款企业贷款的真实用途、未遵守反洗钱法规、数据隐私违规、未能进行适当的监管报告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贷款资金的用途不合规,违规流入房市 、股市、理财等,或者挪作他用,未按约定用于企业的正常经营。例如,借款人用个人经营贷置换房贷,为了贷款,现办一张营业执照,仅用房产做抵押,并未开展实际经营,但三年或五年到期以后,借款人没有实力偿还这么多贷款本金,就导致逾期。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中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不合规的操作会导致银行面临坏账损失、法律诉讼、罚款和声誉受损等。
1.4 操作风险
操作風险是由于内部流程、系统或员工失误引发的风险,会影响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正常运营。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包括贷款文件处理错误、数据录入错误、系统故障、员工疏忽等,导致出现贷款申请处理延误、贷款信息不准确、客户投诉等问题。比如,借款人的配偶要知情,为了授信风险考虑,至少要设置一个金额,超过一定金额以上必须由其配偶签署同意。有些银行为了达到业绩目标,在操作环节并无限制,个人经营贷企业主个人借款时无需确定配偶是否知情。当借款人需用家庭共用财产偿还贷款,如配偶一方拒绝,则无法顺利收回贷款,从而造成银行方的经济损失。
2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问题
2.1 银企信息不对称
第一,一些经营数据不好的小微企业会提供不真实或不完整的经营信息,如夸大财务数据、隐瞒不良业绩或债务等,以获得银行贷款。而由于部分小微企业不能主动公布自身财务情况,加上其经营规模较小,经济活动相对隐蔽,商业银行很难在没有充分验证机制的情况下准确识别这些问题,导致信贷决策失误。第二,银行通常依赖外围信息来全面了解小微企业,包括是否参与了民间借贷、是否涉及不良行为等。然而,这些信息往往不容易获取,且小微企业可能不愿意主动提供,这使得银行在了解客户背景时受限。由于信息不真实和信息缺失,银行难以准确评估小微企业的信用质量,导致银行贷款授予了本应被拒绝的高风险客户,增加了信贷违约的风险。
2.2 风险管理流程粗放
第一,对贷款用途的监管不严。商业银行应确保客户所申请的贷款用途与其实际经营情况相匹配,但由于小微企业经营多样性强,不少商业银行难以实时追踪小微企业对贷款的使用情况,因而实践中也存在不少贷款被改变用途的情况;而且,当银行发现问题并要求企业偿还贷款时,贷款资金已用完,企业无法还款,这给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第二,贷后管控力弱。部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发放后的监管力度不足,出现贷后检查流于形式的情况,看表面只要能按期付息就可以。但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波动大且预测难度较高,对小微企业的贷后检查不仅要考察企业经营数据,还要了解企业主家庭情况、股东情况的动态变化,贷后管控要了解的要素很多,管控难度较大;同时,部分银行业绩指标压力大,个别业务员即使在贷后管理中发现了问题,也不会及时收回贷款,从而引发较大的风险。
2.3 考核激励制度有待合理和改进
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可以约束信贷管理人员行为,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但基于实践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往往将贷款额、不良贷款率等直接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一些银行的考核相对苛刻,考核任务重,部分信贷管理人员会被迫寻求高风险贷款来实现指标,以获得奖金或绩效奖励,由此也加大了信贷风险。另外,银行考核激励制度主要侧重于业务量和利润,而忽视了风险和合规控制,对于那些在风险和合规方面表现出色的员工,往往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降低了员工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积极性,增加了合规风险,也影响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
3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优化策略
3.1 加强信用风险评价管理
3.1.1 重视银企信息不对称管理
商业银行应该实施更加全面的客户尽职调查,要求小微企业提供详细的财务信息,如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除报表外,要以其他数据作为佐证,如银行流水、承兑汇票流水、员工数量、工资发放数据、制造业的电费数据、外贸企业的海关数据等,并要求专业人员核实小微企业提交的财务信息、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和经营历史,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确保获得准确的客户信息。
3.1.2 做好风险预警反馈
第一,商业银行需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以监测客户的信用情况和财务健康。基于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对风险预警系统功能进行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会触发警报,通知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控制。预警信号的内容包含企业经营情况、实际控制人情况、抵质押物的情况等。第二,商业银行可以要求小微企业定期提供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同时利用外部数据来源,如征信机构的数据、纳税数据、行政处罚数据等,了解客户的整体授信变化、纳税等级、环评等级、安监检查等信息,从而全面评估客户信用情况,准确了解客户的财务情况,做好信贷风险控制。第三,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明确的风险预警标准,如银行授信规模、同业授信还款情况、资产负债比例变化等指标,一旦客户的信用状况或财务表现不符合这些标准,就可以触发风险预警。
3.1.3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以确保每个贷款申请都要经历一系列标准化的风险评估步骤,严格规范各项贷款业务流程,对每个环节的要求要明确、具体。比如,不能有空白文本签署,抵押的落实必须确保各项权利的真实,核实担保的过程要确保盖章签字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等等。对于这些都要有规范操作办法,规定每一个细节的做法,且必须监管到位,避免人为的操作性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贷款管理流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3.1.4 规范风险评估分析
第一,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明确的风险评估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和决策等各个环节。同时,采用标准化的风险评估工具,如风险模型和评分卡,基于客观数据来量化风险,降低主观判断的干扰,确保每一位客户都接受公平的评估;采用数据分析工具,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多维数据,从不同角度审视客户的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以全面了解客户的风险情况。第二,商业银行需建立独立的审查、审批机构,还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级,从微型企业到中型企业,根据客户的特点设立不同的风险评估分析模型,这样会更加客观和符合实际情况。对于重要客户和重点业务,要将客观、独立的风险评估报告上报高级管理层。
3.2 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3.2.1 精简授信资料
第一,商业银行应该明确小微企业信贷所需的基本资料,以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收集流程。基于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防控要求,商业银行可以制定标准化的资料要求,包括企业的注册信息、财务报表、流水、纳税等,以确保所有的授信资料都包含相同的基本信息,便于审查和比较。第二,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大数据、AI等技术的应用,利用数字化工具,更加高效地收集和管理授信资料。企业也可以在线提交必要的文档,银行根据数据信息建立数字化档案,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和存储成本。第三,银行也应深入应用自动数据采集工具,直接从企业的财务软件、税务系统等数据源中提取必要的财务信息,减少手工录入和数据输入的错误。
3.2.2 调整审批流程
第一,商业银行应先将小微企业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采取不同的审批流程。对于低风险企业,可以采用更加简便的流程,而高风险企业需要更严格的审批。第二,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动化决策系统,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贷款进行自动批准,而只对复杂或高风险的贷款进行人工审批,从而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加快审批速度。第三,给予审批人员一定的审批权限,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快速决策,而只有在需要更高级别批准时才寻求上级审批。第四,加强跨部门合作。商业银行需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风险管理、审批、贷后管理等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彼此主动配合,以提高整体审批效率。
3.2.3 量身定做贷款方案
第一,在制订贷款方案之前,商业银行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财务情况、信用历史、行业风险等,以确定其风险水平。第二,与小微企业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其资金需求、还款能力、贷款用途等,确保贷款方案与客户的实际需求相符。第三,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设定合适的贷款额度。要注意合理控制贷款规模,贷款额度既要满足客户需求,又不会过多而产生被挪用的风险。第四,根据贷款用途和客户的还款计划,设定合适的贷款期限。较长的期限可能降低每月还款额,但会增加贷款的总成本。商业银行也可以提供多种还款方式,以满足客户的还款能力和偏好。而且根据客户信用风险,可以要求担保措施,如个人担保、抵押物、保证人等,确保担保措施足以覆盖贷款本金和利息。第五,商业银行应定期調整贷款方案,增加或减少授信,以确保其与客户需求、经营情况的实际变化保持一致。
3.2.4 加强贷后管理
第一,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贷后管理团队,利用其专业知识专职负责监督、管理和评估已发放贷款的状态。第二,银行应建立系统化的还款监控机制,以确保客户按照还款计划履行还款义务。当客户逾期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行动,如发送催收通知、电话提醒等。第三,银行需要积极协助客户理解还款计划和方式,提供支持和建议,以降低逾期风险。教育和培训客户是贷后管理的一部分,以提高客户的贷款意识和还款纪律。第四,银行应定期对已发放贷款的情况进行审计和复核,以确保客户提供的信息和贷款合同的一致性,防止欺诈风险。第五,根据贷款的风险水平,银行应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并设立相应的准备金,以应对不同风险水平的贷款管理需求。
3.3 改进银行激励制度
第一,制定综合考核指标。商业银行考核制度应综合考虑业务量、质量、风险控制和合规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衡量贷款金额和不良贷款率,还应考虑贷款审批质量、风险预警提前程度、合规记录等指标,确保考核不是单一侧重。第二,分阶段考核和奖惩机制。考核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对员工在客户筛查、贷款使用监管、贷款催收等不同阶段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第三,商业银行应制定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奖励和处罚应该根据综合表现进行,鼓励员工在风险控制和合规性方面表现出色。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同业授信风险、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风险问题在信息不对称、较多的业绩指标、不尽合理的审批流程及不合理的员工考核制度下变得尤为严重。为应对这些挑战,商业银行需要改进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强化信用风险评估、优化风险管理流程、改进员工考核机制,以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高小微企业服务质量,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李国庆. 民生银行S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优化研究[D]. 石家庄:河北地质大学,2020.
[2]杜倩. 地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与策略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2):100-102.
[3]王晓寒. 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J]. 现代经济信息,2017(6):330.
[作者简介]徐玲,女,江苏无锡人,江苏银行无锡分行,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