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享乐主义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2023-12-14毛霓
毛霓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如今,“00后”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高校主力军。他们出生于21世纪人工智能时代,伴随互联网而成长,是社交媒体的原住民。笔者在担任高职院校辅导员时,发现在“00后”的学生群体中,一种与“传统享乐主义”不同的“现代享乐主义”潮流正在兴起。现代享乐主义的盛行不断助长学生们的消费欲望和需求,改变他们的消费伦理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现代享乐主义的起源和内涵
关于现代享乐主义的起源,可追溯至法国思想家蒙田。蒙田曾经说过,“我们为别人生活得够久了,让我们在有限的余生为自己的幸福谋划吧”。在辞掉波尔多最高法院顾问的官职后,蒙田回归故里,过上了安逸洒脱的乡绅生活。生活本身具有可虚度性,而个人衡量享用生命的程度,取决于我们一生所做的努力,故我们必须持续地探讨乐趣、品味乐趣,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层次[1]。
英国社会学者科林·坎贝尔在《浪漫主义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精神》一书中解释了“现代享乐主义”与现代消费行为的关系。他将“现代享乐主义”追溯到中世纪末期和20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认为一个人应该信任自己的感觉,并勇于表达自己的经验。现代消费模式从强调感觉和愉悦的浪漫主义发展而来,现代享乐主义强调情感的全方位体验,其中想象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消费者从“知道何处有愉悦之处,寻找愉悦”转变为“尚不知何处有愉悦之处,寻找愉悦”[2]。
综上所述,现代享乐主义核心内涵是在浪漫主义伦理式想象和白日梦笼罩众人精神生活的当下,人们的体验由事物激发的自我想象获得的享受胜于对物质满足的追求,并将此视为人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与传统享乐主义最大的区别是,传统享乐主义往往沉溺于感官愉悦,而现代享乐主义则是在肯定物质带来幸福感的同时,对个体的主体意识进行着不切实际的渲染和张扬。两者对照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享乐主义与现代享乐主义对照表
二、现代享乐主义在高职院校学生身上的表现
现代享乐主义追求愉悦至上,赞美感性,享受白日梦,青少年尤其是自控能力相对弱的高职学生深受影响,原本的节俭美德受到严峻挑战。
(一)消费动机发生改变
在青少年中,现代享乐主义最显著的表现之一是消费动机的变化。他们的消费动机更多地表现为自我导向,不追求他人的认可,更在意消费本身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许多高职学生尚未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他们在课余时间热衷于玩手机、看小红书和抖音。在玩手机的过程中,高职学生会经常看到别人的“美好生活”,新的欲望也随即产生。在电商主播“买它买它”的催促声中,高职学生的消费欲望被诱导,人性的贪、嗔、痴被激活,最终产生各种消费动机。凭借一时喜好、不考虑实际需要,无计划追求快乐的消费动机充斥着高职学生的心灵。
(二)消费理念发生转变
在现代享乐主义的引导下,消费行为被赋予了文化和心理的含义,学生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较大转变。比如,一种普遍说法“消费是一件追求美好生活、具有正当性的事”,“在看似重复性的日常生活中,消费在努力发现美、创造美,丰富生活体验”,比起以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可能非常精打细算,能省则省,但对于自己喜欢、想要拥有的东西,却不惜重金。极端现象有不吃饭可以,不买盲盒不行、不吃不喝攒钱买球鞋等,这种虚荣的自我满足式观念使得学生在追求物质幸福感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表达和消费行为融为一体。
(三)消费方式发生改变
如今,大部分的消费支付是通过手机完成的,当弹出付款方式时,除了绑定的银行卡,多了超前消费的选项,比如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在学生准备消费时,有人递上借款,除了第一次开通时需要花些时间,以后每次输入密码、指纹或人脸识别就能完成,几秒钟的时间,没花自己的钱,就拥有了那个能带来快乐的产品。据调研,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没有使用过蚂蚁花呗,学生的消费伦理观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3]。现实中,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并无收入,这种只出不进、以自我为中心的超前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压力,但学生普遍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现代享乐主义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负面影响
当前,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已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一些别有用心者打着民主、个人权利、尊严的旗号,大肆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强调及时行乐。这不仅侵蚀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而且会导致其理想信念的淡漠和伦理道德素质的滑坡[4]。
(一)扭曲价值观念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如果青年总是被欲望驱使,试图将消费变成获得乐趣和满足感的主要途径,那么,非理性行为构建的自我价值观必然会影响价值观的合理定位。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复杂,层次良莠不齐,对高职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这导致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的态度相对消极,对自身要求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享乐主义极易导致他们缺乏积极进取精神,甚至忽视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去追求所谓的“美好人生”。如果自身的经济状况无法满足欲望,一些学生就会通过兼职赚零花钱,将辛苦挣来的收入用于消费。还有些学生甚至受到校园贷的诱导而陷入高利贷,背负沉重的债务。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削弱了他们对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二)淡化理想信念
青少年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现代享乐主义的侵蚀下,在多元的价值选择面前,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迷茫与困惑。学生原本积极的理想信念开始被弱化,甚至慢慢忽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价值观。无处不在的短视频、各种形式的商业植入散发着“美好人生”的诱惑。学生们刚步入成年人的世界,如白纸一张,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追求的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目标迎合了某种潮流和趋势,获得了身份认同,进而更加迷恋。然而,长期以此作为价值目标会导致他们放弃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滑坡。
(三)道德素质滑坡
现代享乐主义在强调物质获得幸福感的同时,也在不切实际地渲染和夸大个体主体意识,这种思维方式正在被学生认可。与集体主义思想相比,现代享乐主义更关注如何让自己更快乐。个人思潮盛行,个体私欲膨胀,势必导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学生一旦不能处理好他人与自我、俭与奢之间的关系,甚至盲目地追求物质欲望,模仿理想中的生活,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道德素质滑坡。
四、应对现代享乐主义负面影响的措施
人生在世,享受舒适的生活、追求美好的生活是没有错的。然而,大学时光是短暂的,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现代享乐主义潜藏着对极致感官体验、欲望满足的推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学生的价值观,部分学生丧失了对理想的追求,选择了现实的沉沦。因此,我们应科学理性地分析和批判现代享乐主义,发挥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为学生们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这一层面来说,运用“三全育人”理念以系统的思想和理论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搭建全员育人平台,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表率作用是子女形成良好消费习惯的关键。应对现代享乐主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校应从家庭入手。家长要以身作则,计划消费,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标杆,身体力行地教导孩子改正自身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态,使其养成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合理的消费习惯。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往往有着过于明确的专业或职业取向,更加偏重教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学校应该将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对学生进行课堂思政教育,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消费伦理教育。同时,学校应将这些内容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避免空洞的理论灌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在行动中实现价值认同,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拥有充实的现实生活体验,而非沉醉于短视频中、迷失在关于欲望的想象里。
另外,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倡导适度消费、抵制现代享乐主义侵蚀等方面,社会教育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流,国家应出台有效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来进行约束,加强信息管理,正确把握对享乐、欲望等观点的传播。主流媒体应利用丰富的渠道、艺术的形式和生动的案例引领社会思潮,弘扬艰苦朴素的精神,用健康向上的舆论引导人们端正消费心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形成和谐、文明、适度的消费理念。
(二)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现代享乐主义之所以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盛行,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身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程度较低。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学生应该全面认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理想信念教育始终贯穿学业生涯,通过思想上的领悟和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成一种自觉行动,进而摒弃现代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在家庭和校园生活中,高职院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用生动活泼的方法把树立远大理想、艰苦奋斗的信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享受科学、健康、适度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三)打造全方位育人空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00后”大学生群体伴随互联网而成长,是社交媒体的原住民。如今,网络上充斥着现代享乐主义的文化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从大环境着手,加强网络伦理建设,明确网络主体的道德和义务,通过宣传与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另外,大多数学生缺乏处理和消化庞杂信息的能力,在网络上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陷入成瘾的困境。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提高其网络素质,增强其网络责任感和主体意识,营造客观、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远离现代享乐主义的侵蚀。
五、结束语
戴着镣铐舞蹈,本意是形容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应该遵循的格律和要求,即没有一种诗歌是完全和绝对自由的,或许表面没有严格规则,但内在一定有着写作规律和要求。镣铐不是简单的桎梏,而是表现的利器,青春也是如此。一旦消费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得乐趣和满足感的重要途径,那便是一种可悲的现象。我们必须对现代享乐主义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评判,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形成健康的消费伦理观。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追求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自由不是放纵,幸福有边界,更有约束。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无奈的舍弃,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