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对佛山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2023-12-14陈泳如
陈泳如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237)
一、相关内容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
心理资本(英文简称PCA)指的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能够超越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可以促使个人成长以及绩效能力提高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是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及韧性。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完成特定任务时,能够激发动机、认知资源并采取积极行动,对取得成就的能力有着强烈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越高,表现为更高的期望值,理性处理问题,愿意迎接挑战,并更能充分发挥智慧和技能的作用。希望指的是由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力以及在实现目标和计划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而产生成就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希望得分越高,则美好信念越强,越不轻易言败。乐观指的是一种向上的解释风格,即个体在遇到好的事件归因于内部的一种持久而普遍的原因,在遇到坏的事件归因于外部的一种暂时和特定情景中的原因。韧性指的是在重大危险或者困难情境当中能够积极适应并以此为特征的一类现象。坚强的个性在求职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高职生顺利度过职业生涯的迷茫期和瓶颈期,坚守岗位,克服困难,从而取得成功。
随着当前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强烈地感受到员工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员工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必须处理日益增多和复杂的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员工需要获得一定的心理支持,以确保他们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成长,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这也是企业良性竞争的重要体现。鉴于这些因素,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员工士气,使他们拥有积极、阳光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管理者切不可等到员工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才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相反,他们应该在察觉到员工的心理状态出现微妙变化时,着手帮助员工应对心理压力,使员工以更加旺盛的斗志和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当中。这将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职业价值观的概念
职业价值观(Occupational Values)指的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个体对职业的内心认知、个人态度以及对职业中设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职业价值观在评价和选择职业时,将原则、标准和品质放于首位,直接影响人们的就业选择。它包括声望地位、健康、自我发展三个维度。
(三)择业效能感的概念
择业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指的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能力有信心。它包括总体择业效能感、自我评价、信息收集、目标筛选、制定计划及问题解决等多个维度[1]。
二、心理资本与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分析
据外国某研究人员分析,个体积极性的核心心理因素是心理资本,对个人的工作意向有着积极的预知作用。鉴于心理资本能够体现出个体内在的积极要素,学者由此分析,当我们要讨论心理资本与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心理资本中体现的积极要素方面进行讨论。张轩辉等研究人员在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心理资本中的一些积极要素,比如乐观、希望、韧性等,与择业效能感中自我评价、收集信息等五个维度均呈现比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另外,罗小漫等研究人员在分析心理资本对择业效能感的影响时,发现高职生的职业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资本的积极影响。周紫婷等研究人员分析,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职业决策和自我效能。
此外,郑一鸣等研究人员分析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例如,张阔最终确定出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其他学者也在研究职业价值观、心理资本以及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且表明择业效能感的重要预测因子是职业价值观和心理资本,这就充分表明了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1]。那么,佛山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心理资本是否能够在佛山高职生的职业生涯中起到相应的中介作用?因此,就以上问题,我们对佛山高职生择业效能感和职业价值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我们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对佛山市高职学生发放了问卷320份,其中有效问卷有300份,有效率93.7%。其中,男性有182人(60.7%),女生有118人(39.3%);大一到大四分别为110人(36.7%)、70人(23.3%)、60人(20%)、60人(20%);户籍为农村的学生有180人(60%),城镇的学生有120人(40%)。
(二)研究工具
1.职业价值观的问卷
我们采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声望地位、保健、自我发展三个维度。在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中,我们采用五级评分制进行考评,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6。在本次的研究调查中,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7,符合测量学标准。
2.择业效能感的问卷
我们采用“择业效能感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对总体择业效能感、自我评价、信息收集、目标筛选、制定计划及问题解决等多个维度,同时结合新时代年轻人普遍不愿意进工厂的问题进行调查。我们采用五级评分制,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 0.64,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91。在本次的研究调查中,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1,符合测量学标准。
3.心理资本的问卷
我们采用“心理资本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及韧性四个维度。我们采用七级评分制,分数越高,表明心理能力越强。问卷的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四个维度的系数分别为0.83、0.81、0.78、0.74。在本次的研究调查中,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3符合测量学标准。
(三)数据处理
我们采用SPSS 28.0.11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研究结果
我们对佛山市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以及心理资本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以及心理资本的整体情况分析表
由表1可知,首先,心理资本的总平均分以及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以及韧性这四个维度的平均分都高于理论中的数值,这充分说明了佛山市高职生的学生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希望得分与韧性成反比,希望得分较高,韧性得分较低。其次,职业价值观以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值高于理论平均值,表明佛山市高职生的学生职业价值观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标准差在正常范围内,这说明个体之间的职业价值观差异不是很大。再次,择业效能感在五个维度上的平均分略高于中间值,表明该学校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属于中等水平。按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为自我评价 >信息收集 > 总体择业效能感 > 目标筛选 > 制定计划 >问题解决。最后,我们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佛山市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都与择业效能感及其五个维度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性。佛山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除了与韧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外,心理资本总分和自我效能、希望、乐观等都与择业效能感的五个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性[2]。
三、佛山市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结构和特点
我们要了解佛山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结构和特点,需要结合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来看,佛山市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对自己心仪的职业目标有相对清晰的规划,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信心。
从希望和乐观分析,这些高职学生对不确定的或者还未发生的事情持有乐观的态度,并期待好的结果出现。对于已经发生的不利事情,他们总是认为是短暂的,是可以想出具体的解决办法的,情绪方面则表现为不容易接受,且容易沮丧。
从韧性上来分析,高职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危机的时候,整体表现得不太沉着和不太冷静。少数的学生可以适当忍耐或者克服一些不利因素,有些学生会轻易放弃,且缺乏恒心和毅力。有些学生消极地想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去应对当前的不利局面,最终出现预设目标与现实结果存在差距的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要想使学生的心理资本产生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需要从自信勇敢、乐观希望以及坚韧顽强等方面去提高他们的心理认知,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资本,影响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
四、影响高职生职业选择的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是产业工人和职业技术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的缺工问题由来已久。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导致用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工资低、工作时间长以及工种较为底层等,但现在新的就业方式不断涌现,如快递、外卖、直播等,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相对于传统的工厂工作,这些新兴产业可能缺乏高技术含量,也没有很多成长空间,但年轻人宁愿从事送外卖等工作,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这充分说明了高职学生在希望、乐观和韧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从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出发,运用科学方法来调整学生的心理资本,以优化目前高职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定位。这将有助于更多高职学生投身制造业,为我国国民经济作出贡献[3]。
五、心理资本对佛山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的影响以及相关策略
(一)调节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
既然心理资本能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起到中介作用,那么我们需要从心理资本入手,从四个维度出发,改善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进而引导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在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当中,首先,教师需要通过目标设置、成功体验以及榜样示范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激励、拓展训练、心理暗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当高职学生进入职场后,可以通过心理资本对行为进行积极调节,并通过积累心理成长资源、强化个体的心理韧性、调整自我认知等增加积极情绪体验,缓解个体压力,增强个体对职业的认同感。这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高职学生需要做好职业定位
高职学生在职业定位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需求、兴趣、能力、价值观、机会以及现状来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只有明确职业定位,个人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丰富个人的人生经历。学生通过自我分析,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来推测未来可能的工作和发展方向,以解答“我应该从事何种职业”的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人之间都存在差异,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之处,结合个人特点发挥长处。职业定位就是为自己确立一个独特的标志,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并且突显自身的优势,这就是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和潜力。我们通过与他人交流,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弥补不足,使个人水平得到提高,降低缺点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高职学生需要找到适合个体的职业理想及方向
高职学生在即将踏入社会时,需要善于把握社会的大趋势。这就需要学生对社会整体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分析。学生通过了解社会热点和整体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来选择未来从事的职业。此外,学生在对社会进行充分分析后,还需要明确自己的选择,即回答“我应该从事何种职业”的问题。这也是职业规划的核心问题,学生应该在职业定位中明确[4]。
六、结束语
总之,心理资本在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因此,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考虑心理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运用科学的策略帮助高职学生制订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