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2023-12-14陈春梅

畜禽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患猪圆环猪只

陈春梅

定西市安定区符家川畜牧兽医站,甘肃 定西 743011

0 引言

猪圆环病毒病是生猪养殖中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疫病,可使断奶仔猪患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质炎与肾病综合征、猪呼吸系统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等,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与多种疾病发生混合性感染,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比较高,被我国列为二类传染性疫病,严重危害生猪的健康发育。因此,了解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发病症状、诊断方式,并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于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十分重要。

1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情况

1.1 病原学

猪圆环病毒(Povcine circovirus,PCV)是猪圆环病毒病的致病原,是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一种单链DNA病毒,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大小为14~25 nm。猪圆环病毒的血清型包括PCV1、PCV2、PCV3、PCV4这4个基因型,其中,PCV1无致病性,PCV2型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最为严重[1]。PCV2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比较强,可以在粪便、湿润土壤中可以存活6个月以上。耐酸、耐氯仿,但该病毒不耐高温,加热到70 ℃持续15 min即可将其灭活,且对苯酚、氢氧化钠以及季铵盐类消毒剂十分敏感,可将病毒有效灭活。感染猪只为该病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粪污、分泌物和乳汁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母猪的胎盘和精液等进行垂直传播。公猪感染该病后可持续排毒3个月以上,产后母猪的乳汁中也会存在大量的病毒,导致仔猪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会对生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伤,破坏脾、淋巴结等器官,造成巨噬细胞浸润,抑制生猪的免疫功能,继发多种疾病。由于该病毒的体积较小,利用普通的空气过滤器无法有效将其过滤,因此在日常养殖中的做好防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2 流行病学

猪圆环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季的发病率更高一些,这可能与夏季气温较高、容易滋生大量的病原菌有关,且在夏季蚊虫较多,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途径,导致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率升高。任何年龄段的猪只均可感染发病,4~12周龄的仔猪发病率最高,哺乳期仔猪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仔猪断奶后3 d容易发生该病,发病率可达10%~25%,死亡率则达到20%~30%[2]。由于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类型较多,不同年龄段的生猪感染后的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当易感猪只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粪便、分泌物或者饲养器具时就会引发该病。在临床上,该病多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猪流感及猪链球菌等疾病混合感染,导致病猪的死亡率进一步增加,部分患猪即使通过诊治能够存活,后续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成为僵猪,降低养殖效益。

2 临床症状

2.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5~12周龄的仔猪,特别是刚断奶的仔猪感染PCV2时,容易出现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为10%~30%。发病初期仔猪的食欲逐渐降低、甚至废绝,精神沉郁,不愿活动,或者缓慢移动,生长发育缓慢,患猪的皮肤呈现苍白色,被毛杂乱而无光,同时伴有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部分患猪还会出现呕吐、体温升高、间歇性腹泻和神经失调等情况。患病仔猪的可视黏膜黄疸明显,后续出现贫血症状,且仔猪的腹股沟淋巴结出现明显的肿大,病情发展相对缓慢,病程时间较长,通常可持续12~18个月。

解剖病死患猪可见其淋巴细胞缺失严重,淋巴器官存在肉芽肿性炎性病变,肺部具有出血斑点,肝、肾等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同时发生实质性病变。

2.2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8~18周龄的生长猪和育肥猪容易发生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PDNS),感染发病后主要对生猪的皮肤和肾脏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表现为患猪肾脏的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猪皮肤苍白,表面出现大量的出血斑点,后肢和腹部皮肤处还存在性状不规则的隆起,病灶边缘处的颜色呈红色,中间呈黑色,在患猪的耳朵和胸肋等处具有相似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患猪的体温正常,部分患猪体温可能稍微升高,食欲下降,体质变弱,部分患猪还会出现腹泻、黄疸等症状。急性患猪可在发病后3 d内死亡,慢性患猪的病程可持续12~24个月,最终患猪因全身衰竭而死。

2.3 猪呼吸系统综合征

猪呼吸系统综合征多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混合感染,患病猪只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大多数患猪卧地不起,体温升高,且粪便干硬,尿液呈黄色,运动失调,并且生长发育十分缓慢。患病猪只的皮肤表面具有较多的弥散性的出血斑点,呈黄豆颗粒大小,部分患猪的四肢和眼睑等处具有明显的皮肤性水肿,且眼圈处青紫,在患猪的耳根、四肢内部、腹部皮肤等处同样可见紫红色的出血性斑点,同时病猪的淋巴结出现明显肿大。剖检可见其肺部发生肉芽肿性炎性病变。

2.4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妊娠期的母猪感染该病后,表现为皮肤潮红,且表面出现黄豆颗粒大小的弥散性出血结节,随后发生溃烂并结痂。患猪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便秘、消瘦等症状,同时会引发母猪流产、产生死胎以及木乃伊胎等情况,乳汁分泌量减少,仔猪出生后的死亡率较高。后备母猪及种公猪感染后则会影响其繁育功能,造成不孕不育,母猪的受胎率降低,返情率上升。

2.5 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

该病主要发生于初产仔猪,发病率相对较低,一般在仔猪7日龄左右发生率更高。患猪表现为双侧的骨骼和肌肉震颤,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休息时震颤的情况会稍微减轻,或者消失,但当仔猪受到刺激或者站立行走时,震颤会加剧,部分严重的患猪会持续终生,影响其正常的采食,并且生长发育缓慢,自身抵抗力降低,成为长期的传染源。

3 诊断

猪圆环病毒病容易与多种疾病混合感染,且临床类型较多,仅通过临床诊断难以最终确诊,因此还需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可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患病猪只的粪便、排泄物或者鼻腔分泌物等组织样本进行基因扩增,最后再结合扩增产物的碱基序列及限制性内切酶切图谱等判断是否感染该病。

4 防控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场需要提高生猪养殖精细化管理意识,确保饲料质量,根据生猪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搭配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充足、均衡、适口性良好,严禁饲喂生猪发霉、变质的饲料,同时,养殖人员还应做好饲喂管理,定时、定量饲喂,使猪只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根据不同的养殖目的,做好分群饲养工作,确保饲养密度适宜,避免因发生争抢、打斗等情况造成猪群的应激反应,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

对于仔猪则需要从断奶开始,合理把控断奶时间和断奶方式,逐渐降低仔猪哺乳量,增加开口料的饲喂量,以免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其次,要做好饲料的更换工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更换。同时做好猪舍的保暖防风工作,特别是在冬季,严禁在早晚温度低时开窗通风,且在晚间必须关好门窗,避免仔猪着凉。此外,还应保证仔猪舍内环境安静,避免嘈杂环境下会影响到猪群的正常休息。

4.2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养殖场应保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尽量避免从外界引种,并定期对易感猪群进行血清抗原和抗体检测,加强猪场内部的病原净化工作。若要对外引种,则需要对引种地区和猪群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严禁引入问题猪只,引种后必须将猪群隔离30 d以上,待兽医工作者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在隔离期间需要做好相应的免疫工作。做好养殖场内外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猪圆环病毒病的感染概率。养殖场必须健全消毒设施设备,厂区门口建设消毒池,对外来进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的隔离与消毒,每天清除猪舍内的粪污、饲料残渣等污染物,每周最少消毒2~3次,可选用苯酚、季铵盐类和氢氧化钠等消毒制剂,且每隔半个月更换1种消毒制剂,确保良好的消毒效果。工作人员在进入猪舍前需要对全身做好消毒工作,避免造成不同圈舍的交叉感染。此外,养殖场还要定期进行灭鼠、灭蚊蝇等工作,降低猪圆环病毒的传播概率。

4.3 加强检疫监测

养殖场应加强对易感猪群的免疫工作,当前猪圆环病毒病的疫苗种类多达20余种,常用的有猪圆环病毒病2型灭活疫苗(LG株),仔猪14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对于疫病传播区可在母猪临产前的1个月内进行1次加免,免疫保护率可达到98%以上。其次,养殖场应该定期开展猪群抗体水平监测,对于抗体滴度较低的猪群应该及时补免,以确保疫苗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同时,做好猪瘟、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等疾病的免疫工作,避免发生混合感染。另外,养殖场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疫病监测,如果发现异常猪只,应立即进行封锁,及时淘汰掉阳性猪只,并做好后续的消毒和易感猪群的预防工作。

4.4 重视药物预防

当养殖场内出现确诊病例时,则应重视对其他健康猪只的防护工作,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扩散。对于仔猪可使用多西环素,按照0.5 mL/头的剂量,在3、7日龄时进行肌内注射;对于断奶仔猪则可在其断奶前后的1周之内,按照体质量150 mL/kg的剂量将金霉素均匀地拌入饲料中饲喂仔猪,同时将500 mg/L的阿莫西林混入饮水中,以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或者在母猪产前、产后的1周内按体质量将300 mg/kg的土霉素、100 mg/kg的支原净均匀拌入饲料中饲喂,连续饲喂3~5 d,可有效预防母猪和仔猪感染。

5 治疗方法

截至目前,尚未发现猪圆环病毒病的特效治疗药物,当生猪感染该病后需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临床上主要以提升患猪自身免疫能力、预防发生继发性感染为治疗原则。可以选用一些中草药制剂均匀混入饲料中,给患猪服用,以刺激患猪免疫细胞产生更多的干扰素,促进机体抗体的形成。同时,可以根据患猪的临床症状科学选择广谱性的抗生素药物,例如大观霉素和林可霉素等,均匀拌入饲料中,治疗细菌性的继发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出现继发性感染,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拌喂,以免造成耐药性。

5.1 西医治疗

可按体质量使用0.2 mL/kg的黄芪多糖注射液,配合10 mL/kg的卡那霉素、10 mL/kg的维生素B12进行肌内注射治疗,可起到较好的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继发性感染的作用[3]。

5.2 中医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剂如下。

断奶仔猪多系统综合征:党参30 g、枸杞30 g、黄芪30 g、神曲20 g、山楂20 g,研磨成粉后均匀拌入饲料喂服,对于进食量较少的仔猪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辅喂,确保患病仔猪对药物的有效吸收[4]。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黄柏50 g、黄芩50 g、板蓝根50 g、金银花50 g、槟榔40 g、连翘40 g、青蒿30 g、黄连30 g、苦参30 g、蛇床子30 g、白芷25 g、地肤子25 g,混合均匀后研磨成粉,与饲料拌匀后喂服,进食1次/d,连续饲喂15 d,可有效提升患猪体质。

生猪先天性震颤:天麻50 g研磨成粉后,给仔猪开水冲服,灌服3次/d,连续服用3 d;也可以选择全蝎20 g、党参25 g、当归15 g、地龙15 g、甘草5 g,充分研磨后开水冲服,每天服用2~3次。

育肥猪和母猪:可选用黄芪150 g、大青叶100 g、连翘50 g、板蓝根50 g、党参50 g、柴胡20 g、陈皮20 g、金银花20 g,加水煎煮后,按照体质量1 mL/kg的剂量给患猪服用,1次/d,连续用药3~5 d。

6 结束语

猪圆环病毒病在生猪养殖中的发病率非常高,且易与多种疾病发生混合性感染,临床类型较多,给诊治工作造成较大的难度,增加患猪的致死率。在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该病的了解程度,对于异常猪只及时作出诊断,根据临床类型和症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治疗,同时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提高猪群自身的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

猜你喜欢

患猪圆环猪只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加权全能量最小的圆环形变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鸭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圆环上的覆盖曲面不等式及其应用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