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消毒在现代化养殖场中的应用

2023-12-14

畜禽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消毒剂病原养殖场

雷 捷

湖北省潜江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湖北 潜江 433100

0 引言

消灭疫病的常用方法包括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群3种,其中切断传播途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消毒[1]。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讲,动物存栏量大,养殖较为集中,很容易为疫病暴发创造条件。只有做到科学消毒管理才能将病原菌杀灭的更彻底,同时消毒成本降至最低。

1 常见消毒种类

由于规模化饲养场养殖空间大,管理环节多,需要采取多方面综合性措施进行消毒,常见包括带动物消毒、场内环境消毒、饮水消毒、空舍消毒、人员车辆消毒、养殖器械用具消毒和手术消毒等方面。

1.1 带动物消毒

带动物消毒需要每天进行,由于消毒剂与动物的皮肤、黏膜、结膜等直接接触,有时还会进入鼻腔和气管,故所使用的消毒药品务必要求刺激性小、安全性高,同时还具有广谱性。临床以过硫酸氢钾、戊二醛癸甲溴铵、苯扎溴铵、稀碘溶液等使用居多,一般将消毒剂配制成0.05%~0.2%的浓度对全舍空间进行喷雾。药物雾化后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在空气中悬浮时间延长,一方面能与同样悬浮的尘埃粒子结合,促进其下沉,减少病原体依附;另一方面以尘埃粒子为载体的病原微生物与消毒液雾滴结合后能被及时杀灭,显著降低发病率。带动物消毒适合封闭式养殖舍,尤其对于经呼吸道和黏膜接触传播的病原感染防控效果良好。在消毒频率方面,带动物消毒应根据养殖密度,同时结合地方疾病流行情况,建议消杀2~4次/d,常规消毒每天早晨和夜间各消毒1次即可,当遇到疾病流行或养殖场处于疫区时,建议早、中、晚和夜间各消毒1次,确保舍内安全。

1.2 场内环境消毒

场内环境消毒一般每周进行2~3次,规模化场通常包括生产区、行政区、生活区、仓库、饲料加工区、粪污区等功能区,场地面积较大,一次消毒需要消耗较多量的消毒剂,若使用与舍内消毒同品类的消毒剂会增加成本。鉴于场内环境为开放环境,在消毒剂选择上应以成本低、消毒谱广,同时能起长效作用的种类为主,如漂白粉、生石灰、火碱等。粪污流、物流和人流频率高的道路地面可以撒漂白粉,舍周围墙面、墙角等处可涂刷石灰乳,粪污区四周可以撒生石灰粉或漂白粉。有些动物舍为开放或半开放式,如牛、羊、驴等,这类舍除了走廊道路外,活动场地也是消毒重点,建议长期用火碱溶液喷洒。如果曾流行过疫情,则还可以进行火焰消毒。另外,灰尘、泥土、粪便、垃圾、杂物等对消毒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建议消毒前先打扫场内卫生,之后再进行消毒。粪污区是养殖场病原最为集中的地带,尽管大部分养殖场都会采用堆肥或脱水的方法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但仍难免有部分病原存活,故建议粪污区四周要经常撒漂白粉或喷洒火碱溶液,减少病原体的扩散。

1.3 饮水消毒

养殖用水最好取自于深井水或自来水,因这些水源微生物含量往往较低,利于生物安全建设。有些养殖场因条件有限,不得不使用浅井水、池塘水或储存的天然水,有些偏远地区甚至使用收集的雨水,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往往超标,长期使用易引发肠道病症,需要进行消毒净化处理[2]。常用消毒方式有高温消毒、电消毒、过滤消毒以及消毒剂消毒等。高温消毒适用于幼龄动物,将水煮沸消毒后再冷却至室温进行饮用,比较适合开口使用;电消毒是在缓冲储罐中介入电极,通过电流作用进行消毒;过滤消毒适用于细菌性病原的预防,在水线端头安装膜过滤装置,通过滤过阻挡作用减少对动物的侵害;消毒剂消毒以有机酸化剂、高锰酸钾等使用最多,一般配制成0.1%~0.2%的浓度进行全天饮水。

1.4 空舍消毒

空舍消毒一般为动物出栏后,为了防止本批次畜禽饲养期间在环境中残留的病原对下批次畜禽造成影响,采取对全舍进行统一消毒处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封闭、半开放和开放的养殖舍。封闭养殖舍消毒以全舍熏蒸为主,消毒剂以甲醛、二氯异氰尿酸钠等使用居多,具有杀菌效果好、不留死角、杀菌彻底、消毒成本低的优点。半开放养殖舍多为养殖舍与活动场地互通,虽然无法进行全舍熏蒸,但可通过舍内喷淋、撒粉等方式进行消杀,火碱溶液、石灰粉、草木灰、过氧乙酸、苯酚等是最常用的消毒剂。开放式养殖场以大型家畜饲养为主,如牛、驴、鹿等动物,建议将场地粪污、垃圾等清理完毕后,先用火焰进行灼烧,之后再撒漂白粉。空舍周期至少2周,如果上批次动物发生过疫病流行,则空舍时间应延长至1个月以上,以确保舍内环境安全。

1.5 人员和车辆消毒

外来人员和车辆是重点消毒对象,尤其是来自于疫区以及同行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入场前必须在门口做好消杀工作。车辆消毒必须做到全方位,消毒剂可使用0.1%过硫酸氢钾溶液,消毒池液面深度要求没过车胎,待车辆入场后,所有司乘人员务必下车通过人员专用通道进场。人员消毒建议使用刺激性小、杀菌力强的0.05%戊二醛癸甲溴铵或稀碘溶液,消毒时间不低于60 s。消毒完毕后更换场内专用衣物、鞋帽,同时佩戴口罩进入,以防将病原体带入场内。兽药、疫苗、器械、设备、饲料等厂家的业务人员每天来往于不同养殖场进行业务洽谈,是防控的重点人群。除了外来人员和车辆外,本场员工车辆也不能放松警惕,最好集中停靠在行政区或生活区的专门地带进行统一管理。

1.6 养殖器械和用具消毒

养殖器械和用具包括固定式和移动式2种,固定式多为大型设备,如饲料粉碎混合设备、取暖设备、传输设备、产床、风机、自动收蛋设备、净水设备、饲养设备等,这些设备虽然常年固定,但难免表面有病原微生物附着,建议每月用无腐蚀的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进行喷洒,同时进行定期擦洗。需要提醒的是金属材质类器械禁止用氧化性类和酸性消毒剂,以防被腐蚀而缩短使用年限。移动式设备包括饲料转运车、粪污车、动物运输车、料槽、水槽、配药桶、免疫工具等,建议定期在阳光下暴晒,每次暴晒时间以1~2 h为宜,通过阳光中紫外线以及高温的作用将表面污染的病原体杀灭。公共类用具可能会经常在不同栋舍中使用,为了防止传播疫情,建议每次使用完毕后在表面喷洒消毒液,比如中小型养殖场通常缺乏自动上料设备,饲料依赖场内唯一的小型运输车进行运送,进出不同养殖舍时很容易传播病原,这种情况就需要重点对该用具进行消杀。有些手术器械建议使用前和使用后分别消毒1次,特别是接触黏膜组织、伤口等的器械,如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产科器械、剪压断尾工具等,使用完毕后应进行高温、高压处理。

1.7 手术消毒

在生产中动物手术较为常见,比如瘤胃切开术、阉割术、剖腹产、疝气手术等。手术难免会出现伤口,从而为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可乘之机,因而手术必须做好全程消毒工作[3]。手术前务必确保所有器械用具无菌,同时对术部用碘伏、酒精反复涂擦,必要时进行剪毛处理,术者手臂也应彻底消毒,同时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手术过程需要在相对无菌的环境中进行,所有接触术部的用具应无污染。术后应对伤口进行缝合,同时还要清除周围的血渍、污渍,之后进行二次消毒。根据手术对机体造成的疮裂面不同,一般术后3~7 d为重点观察期,需要及时清疮,确保术部洁净无污染,必要时还要在伤口处洒抗生素粉,同时肌注青链霉素、头孢噻呋等进行抗感染。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由于畜禽存栏量大,一般不建议将过多的人员精力投入到个体动物治疗上,尤其是商品代动物。手术通常适用于饲养价值较高的种畜禽或特种畜禽,而手术消毒是每一名兽医人员的最基本操作。

2 科学消毒管理

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讲,动物存栏量越高,饲养密度越大,传染性疾病暴发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必须做到科学消毒管理才能使环境中病原体数量保持在安全值,甚至得到完全净化,同时也能阻止外来病原传入,及时防止疾病的扩散。

2.1 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

根据饲养畜禽的种类,同时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场运营的消毒制度,兽医人员按照制度规定严格执行消毒操作。常规消毒制度应包含消毒程序、消毒剂种类、配制浓度以及使用方法等。消毒程序需要结合本地常年流行的疾病、场内曾发疾病以及引种时的安全隐患进行制定。消毒剂的种类选择、配制浓度及使用方法等也不可一味追求高效极致的消毒效果,还应充分考虑消毒成本、消毒频率以及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应急消毒制度需要根据受威胁的病原体种类进行临时制定,比如高致病性病原、人畜共患病原、传播力极强的病原应按照“彻底净化”的标准进行制定,做好动物的全群淘汰以及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消毒制度需要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可一味照搬,不同养殖场面临的生物安全威胁不同,其他场的制度只能作为借鉴和参考。

2.2 注重消毒质量

同种消毒剂可因消毒方法不同,产生较大差异的消毒结果。如消毒前将环境卫生进行打扫能显著降低有机物的影响,促使消毒质量提升;消毒时如果环境维持较高的温湿度有助于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病原体被杀灭的速度会更快。消毒前可根据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环境调整来提升消毒质量,确保消毒液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另外,遇到重大疫情,或者养殖环境较差而潜在有多种病原时,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建议将2种或以上的消毒剂进行复配使用,这样不仅增大了消毒谱,通过药物相互间的协同作用还能使消毒作用增强,达到“1+1>2”的效果。需要提醒的是不同消毒剂复配时应注意避免化学性冲突而导致配伍禁忌。

2.3 定期轮换使用消毒药品

不同消毒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如果长期使用单一品种会产生病原耐药性,最终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为了保持对场内病原的持续高敏感度性,建议每3~6个月更换1次消毒剂,或者轮换使用2种及以上的消毒剂。以带动物消毒为例,苯扎溴铵、癸甲溴铵、过硫酸氢钾等都是常用的广谱安全消毒剂,可每4个月轮换使用1次,每年使用3个品种,可显著降低耐药率。碱类、氧化剂类、醛类、酸类等消毒剂通常不易发生耐药,如火碱、生石灰、碘伏、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可每1~2年轮换1次即可。有条件的养殖场建议定期对轮换后的消毒效果进行评估,这样可以获得最为准确的消毒数据,为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2.4 注意消毒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

对于养殖场来讲,消毒只是生物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消毒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比如饮水消毒常用氧化性强的高锰酸钾,如果与具有还原性的维生素C、谷胱甘肽、电解多维等共同使用,很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失效。还有使用发酵床养殖的猪场,带猪消毒时如果消毒剂浓度过大就会对床体表面的有益菌进行杀灭,从而影响发酵。利用有机酸对水线进行浸泡消毒时,如果管道中有残留,则会影响碱性药物的使用,导致后者出现析出、降解、失效等。养殖生产中经常见到用有机酸化剂浸泡完水线后,没注意充分冲洗,第2天饮水使用恩诺沙星或磺胺氯吡嗪钠等碱性药物时导致药物析出而堵塞水线。故科学消毒应以不影响其他生产要素为前提,养殖生产中务必注意。

3 结束语

除了带动物消毒、场内环境消毒、饮水消毒、空舍消毒、人员车辆消毒、养殖器械用具消毒以及手术消毒之外,养殖生产中还有局部组织消毒、衣物穿戴消毒等种类。消毒的目的在于将疫病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是养殖场生物安全建设的一部分。经常受传染性疾病困扰的养殖场除了从种源进行把关外,更需要检查消毒程序是否存在漏洞,或者消毒管理制度是否真正落实到位,逐步完善消毒制度,确保养殖更加安全。规模化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多由兽医人员来完成,但笔者更建议包括饲养员、清粪员等在内的所有一线人员都要掌握基本的消毒知识,养殖舍中也要常备紧急消毒药,这样才能确保疫情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和扑灭,从而将疫病隐患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

消毒剂病原养殖场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