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晚稻不同播期下钵苗摆栽及毯苗机插效果对比
2023-12-13江立斌王志刚王琴霞张仙平朱伟君秦叶波王宏辉
江立斌 王志刚 王琴霞 张仙平 朱伟君 秦叶波 王宏辉
(1 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温岭 317500;2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1400;3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 310020;#共同第一作者:18957668832@163.com;*通信作者:124906589@qq.com)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如何在耕地总量减少、可种粮食耕地存量为零、粮经争地导致现有种粮面积日益减少的形势下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课题。实行“单改双”(单季早稻、单季晚稻改双季稻)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双季稻单产及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是推行“单改双”的关键。2017 年温岭市引进水稻钵苗摆栽技术,是采用水稻钵苗摆栽机将水稻钵苗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精确无植伤移植于大田的先进技术,具有秧苗素质高、无植伤移栽起发快、精确控苗的特点。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发现,该技术能大幅提升连作晚稻单产。2021 年作者试验对比了连作晚稻不同播栽期下钵苗摆栽和毯苗机插的产量差异,探索连作晚稻合适的播种期、移栽期和机械移栽方式,为“单改双”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1 年在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桥里村开展。供试品种为籼粳杂交稻甬优15。
1.2 试验设计
试验为双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设置2 个因素,分别为育插秧方式(A)和播栽期(B)。A 因素设2 个处理:A1,钵苗摆栽;A2,毯苗机插。B 因素设5 个处理:B1,6 月27 日播种,7 月25 日移栽;B2,7 月2 日播种,7 月30 日移栽;B3,7 月7 日播种,8 月4 日移栽;B4,7月12 日播种,8 月9 日移栽;B5,7 月17 日播种,8 月14 日移栽。试验共10 个处理,每个处理3 次重复。每个处理面积100 m2。播种量:钵苗摆栽1.4 kg/667 m2,毯苗机插1.5 kg/667 m2,秧龄28 d,分期移栽,钵苗摆栽行株距28 cm×16 cm,毯苗机插行株距26 cm×18 cm,栽插密度基本一致。大田肥水管理与常规生产一致。
1.3 考察指标及方法
秧苗素质:每个处理随机取30 株秧苗,测量叶龄、苗高、分蘖数、发根数、白根数、鲜物质量、干物质量和茎基宽等数据。茎蘖动态:每个处理定5 个点、每点10丛,每5 d 观察1 次。常规考种: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7.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从表1 可见,同期播种处理钵苗育秧秧苗素质要好于毯苗育秧,其中叶龄长9.8%,苗高高16.1%,发根数多33.5%,白根数多37.9%,鲜物质量高36.1%,干物质量高56.8%,茎基宽宽15.9%。
表1 不同处理的秧苗素质
2.2 不同处理生育期表现
由表2 可知,在播栽期相同的情况下,钵苗摆栽的分蘖始期、齐穗期早于毯苗机插,播齐历期短于毯苗机插,有效分蘖历期长于毯苗机插,营养生长历期、生殖生长历期以及全生育期基本无差异。不同处理的营养生长历期保持不变,生殖生长历期随着播栽期推迟而缩短,从而导致整个生育期缩短。甬优15 作连作晚稻栽培,齐穗期介于9 月23 日至10 月8 日之间,而温岭市的安全齐穗期在9 月25 日左右。因此,温岭市连作晚稻生产并不推荐甬优15,但是一定要要用的话,移栽期尽量控制在立秋前。
表2 不同处理的生育期表现
2.3 不同处理茎蘖动态表现
从表3 可见,在播栽期相同的情况下,落田苗数钵苗摆栽明显高于毯苗机插,增幅在5.1%~25.5%,平均为17.3%;不同时期茎蘖数钵苗摆栽始终多于毯苗机插,最终多32.0%~41.2%,平均多34.2%。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钵苗秧苗素质高,带土无植伤移栽,不僵苗,无需缓苗,加快了活棵发苗[1-2]。而毯苗因为苗小苗弱,移栽时存在伤根伤苗现象,难以保证移栽后秧苗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缓苗期,活棵发苗迟。因此,在光温资源有限的连作晚稻稻区,钵苗比毯苗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对稳产高产有积极作用。
2.4 不同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从表4 可见,同一播栽期,钵苗摆栽的处理有效穗数比毯苗机插多2.71~5.41 万/667 m2、增幅17.5%~30.3%,产量增130~190 kg/667 m2、增幅18.5%~28.0%。同一育插秧方式,随着播栽期的推迟,结实率呈降低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B2 处理(7 月2 日播种、7 月30 移栽)产量最高。假如将后一个播栽期比前一个播栽期减产5%以内定义为轻度减产,减产5%~10%为中度减产,减产10%以上为严重减产,则在秧龄相同条件下,钵苗摆栽在8 月9 日(含)之前移栽的为轻度减产,8 月15 日移栽的为严重减产;毯苗机插8 月4 日移栽的为中度减产,8 月9 日及之后移栽的为严重减产。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秧龄同为28 d,钵苗摆栽宜在8 月9 日之前移栽,毯苗机插最迟应在8 月4 日之前移栽,即钵苗摆栽比毯苗机插耐迟播迟栽[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育插秧方式对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播栽时间对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育插秧方式与播栽时间互作对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均不显著。
表4 不同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3 小结与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连作晚稻同期播种处理的秧苗素质以钵苗摆栽的要好于毯苗机插。这与江苏和浙江台州等地的钵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4-5]。分析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是毯苗育秧的播种量大,秧苗个体所占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小,导致秧苗个体弱小;而钵苗每穴5~6 粒种子,秧苗个体所占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比较宽裕,秧苗个体生长更健壮。
相同播栽期下,钵苗摆栽的分蘖始期要比毯苗机插早,播齐历期短,齐穗期提前,但全生育期基本一致。分蘖发生的早迟主要取决于移栽质量和移栽后的天气情况。由于毯苗机插植伤相较钵苗摆栽大,且连作晚稻移栽期又易遭受高温天气影响,使得毯苗机插后有一定的缓苗期,从而导致分蘖期推迟。钵苗摆栽的产量明显高于毯苗机插,平均增产150 kg/667 m2左右,主要是因为有效穗数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
同一育插秧方式下,随着播栽期的推迟,营养生长历期基本保持不变,生殖生长历期随着播栽期推迟而缩短,从而导致整个生育期缩短,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B2 处理(7 月2 日播种、7 月30 移栽)产量最高,且钵苗摆栽要比毯苗机插耐迟播迟栽。结合温岭当地的生产实际,连作晚稻要获得高产,应在立秋前完成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