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垃圾分类模式与管理探究

2023-12-13詹義洲

中国稻米 2023年6期
关键词:垃圾美丽分类

“美丽乡村”是中国社会结构性异变下的特有命题之一,它在宏观层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在微观层面是“生态宜居”的重要表征,直接关系到农村人口的生存状态与生活品质,可作为评价农村社会幸福感的关键指标。农村垃圾是构建美丽乡村不可忽视的矛盾点,而这一矛盾点的出现,包括农耕文明逻辑与时代情境变迁两个维度原因。在农耕文明逻辑下,农村垃圾并不构成消极影响,如厨余废物、人畜粪便、秸秆枯叶等,可以通过酵沤方式转化为农肥,即农村垃圾等同于农业资源,自然不会产生垃圾治理困扰。但随着传统农业瓦解与农村社会异变,不仅农村垃圾产出量不可同日而语,垃圾成分也不再“原生态”,工业产品不断向农村市场倾销的前提下,“垃圾聚落”中的塑料、玻璃、水泥、药剂等品种剧增,加上化学肥料几乎彻底取代绿色农肥的地位,导致农村原有的生态、生产及生活环境难以完成垃圾的自我消化。如何消除农村垃圾对美丽乡村的消极影响?由李全鹏编著的《中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路径探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年9 月第1 版)一书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深入探究,该书系统介绍了农村垃圾的生成、原因及现状,围绕“垃圾分类”提出长效化、科学化治理策略。总览全书,具备三个特色。

首先,该书认识全面、分析深入,为构建农村垃圾分类模式提供了现实依据。该书指出,如果仅将农村垃圾问题与“乡村颜值”关联起来,垃圾治理就容易陷入形式主义陷阱,需要更全面地认识农村垃圾本质问题及衍生问题。本质上,农村垃圾问题是社会“大生产、大消费、大废弃”与小农生态、小农生产、小农生活相冲突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对农村宜居性价值的贬损。在衍生层面,农村垃圾问题会导致农民交互恶化、农村共同体的碎片化,如田野、路边、村口、沟渠等成为垃圾倾泻地,不仅提高了农民纠纷产生机率,消解农村原本就不强的凝聚力,还会引发村落级别的环境利益争端,将基层治理力量(如乡镇、村两委)裹挟在内。垃圾分类是消除“垃圾围村”及农村冲突现象的有效手段,该书通过深入分析,归纳问题症结,为构建农村垃圾分类模式提供了现实依据,即将垃圾分类与责任分类建立联系,构建“分类收集、分级处理、分层监管”的模式,其中,分类收集由村民自行完成;分级处理以村小组为单位,将聚拢的垃圾区分出处理难度等级,进行统一清运、填埋、酵沤及回收等处理;分层监管是指建立村、社区(大队)、乡(镇)三层监管体系。

其次,该书注重调查、实事求是,为构建农村垃圾分类管理提供了可行路径。该书采用田野调查方法,强调农村垃圾分类管理应该实事求是,不宜采取所谓“标准方案”。究其原因,中国农村生态、生产及生活场景存在很大区别,如粮食种植区与果树栽培区所产生的垃圾存在差异,渔业区与牧业区所产生的垃圾也存在差异,以垃圾分类作为垃圾治理的手段,事先要调查了解本地主要的垃圾组成、比例、价值等信息,进一步决定垃圾分类后的治理手段,如收集方式、清运频次、处理方式等。基于农村垃圾分类管理的共性特点总结,该书提出“三方联合”的管理路径,即村民、专门保洁员、村委会三方,其中村民承担自家垃圾分类义务,专门保洁员负责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估,村委会根据评估结果对村民做出奖惩决定。

再次,该书视野前瞻、思虑周全,为构建美丽乡村提供了可持续化实践机制。该书在“农村垃圾问题的公共治理研究”部分指出,农村垃圾治理需要与农民群体行为深度绑定,不可将其视为一种短暂的农村卫生运动,更不是形式化、浪潮化的政绩工程。而要彻底纠偏农民忽视垃圾分类的行为,需要从思想改造入手,彻底消除农村社会自组织形态与农民对“公地悲剧”的冷漠态度。该书在这一方面表现出前瞻性,在对“如何纠偏农民忽略垃圾分类”这一问题进行周全思虑后,提出“学习型村落构建”的方案,借助乡村振兴的便利条件,从文化、生态、乡风、睦邻等多个角度切入,围绕“垃圾分类”面向村民展开终身教育,随着农民群体对农村垃圾分类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为构建美丽乡村提供可持续化的实践机制。整体而言,农村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化、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农民生活方式的革新,该书案例丰富、剖析深入,对我国农村垃圾治理具有指导和启发价值。

猜你喜欢

垃圾美丽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