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2023-12-13韩明东
课题项目:文章系宁夏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专项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NXJKG22035。
作者简介:韩明东(1978~),男,汉族,宁夏彭阳人,银川市金凤区良田中学,研究方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摘 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地位愈发明显,而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推进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石。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专注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实现科学、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基于此,文章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9-0150-04
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既要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振兴,也要实现教育的振兴。所以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坚定专业素养提升的目标与方针,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动自身实现专业的发展。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特色,能够以更为高质的教育教学技能及科研能力实现有效教学,建构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實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保证他们能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有丰富的、愉悦的学习体验,借此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储备不完善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有着较强的理论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科学的手段及方法对学生进行解释和阐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探究。而学生具有较为明显的个性化差异,他们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实践中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以更为系统、合理、专业的手法向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使得他们在学习该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让思维有所延伸和拓展。然而部分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存在较为明显的“老龄化”现象,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比较落后,跟不上学生和社会发展节奏,以至于无法契合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最新要求。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不完善容易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桎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因为教师很可能会按照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头脑中形成的固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备课并组织教学,无法做到与新教材、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同步。并且部分的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教学活动与学生群体的有机衔接,容易造成课堂“低效”的情况,抑制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
(二)教学及科研能力不强
教学科研成果是一名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体现方式之一,然而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所教学的课程和班级比较多,任务比较繁杂,所以动手的机会比较少,以至于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只有部分需要评定职称的教师会抽出一些时间逼迫自己写一些文章或者研究一些课题,但是他们很难将教科研当作提升自身专业性的重要途径。虽然他们依旧秉持“爱教育,爱学生”的理念,但是缺乏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无法拓宽他们的教育视野,无法在教科研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难题,而后展开理论探究,并结合实际问题,寻求更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如果他们寻求到完整的解决方法之后,再将自身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而后总结撰写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经验,这对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这样一个系统、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之间还能够形成研究小组,能够彼此拓展思维,在互相探究中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但是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基本上难以展开有效性教学科研活动,最终也将限制部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三)教学能力及方法欠佳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相较于城市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方法较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有的教师依旧以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实施课程教学,并没有依托乡村振兴的背景,充分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实施课程教学,将所教学的内容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整个课程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鲜有让学生展开课堂实践,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让整个课程教学的实效相对低下,限制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有部分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并没有形成宏观视域,没有专注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内教材内容,并没有依托乡村振兴的背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宏观经济视域、政治视域及文化视域的合格人才理念,这样也将限制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无法让他们以广阔的视域去学习和生活,无法将理想信念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碎片化概念、知识点的堆积,学习目标模糊不清,最终也将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首先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让自己具备更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推动自身实现更为高效的课程教学。因此,教师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首先,教师要阅读前沿性紧跟时代步伐的专业化书籍,为自身的专业提升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研究基点,领会新时代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价值目标及要求。能够在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本教材的知识内容及结构体系了如指掌,而后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将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融入课程教学,保证自身的教学能够契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及核心素养养成理念,彰显专业性色彩。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拓宽阅读各项专业书籍的渠道。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就与社会时政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广泛地阅读各种国际国内新闻,关注社会发展动态,而后将其作为典型精准的教育素材和案例,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积极渗透,让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去理解学科知识理念,这样才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科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想让自身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一定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积极主动接受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在培训内容上作好取舍。比如,可以针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选取适合自己的项目展开学习和培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参与一些以实践性、操作性为主的培训项目,保证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够立足实际,不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同时他们在实践探究中要做到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行为,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促使他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及发展。
最后,教师还要学会和其他的道德与法治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专业之间的互相交流。因此,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和不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互相合作,组建成为“学习共同体”,以“合作”“分享”为核心,针对自身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农村初中的教学情况,基本上是一个教师负责一个年级的教学,所以农村初中不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师组建成“学习共同体”,其实能够对整个初中学段的课本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地解析和阐述,有助于从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视维把握课程体系。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方面、多维度地解读新课标的要求,而后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适时地向学生呈现思政课程特色的理念与思维。保证整个课程教学的方法更为科学、系统,能够推动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以“学习共同体”为支撑的课程教学将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够让各个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获益,驱动他们实现专业化的发展。
(二)优化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优化自身教育教学技能的时候,应该尝试寻求多元的路径与方法,实现自身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观看各种名师的教学视频,直观地感受并领会名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汲取更为优质的思想精华,而后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这样才能够让自身的教育教学技术得到提升。
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积极地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当学校或者省市出现了学科专业教学比赛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展示自身的教学风格及教学能力。在展示自身教学技能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看到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让他们在良好的竞赛氛围中实现彼此的互相促进及交流,获得更为扎实的、专业的知识技能。除此之外,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也会促使教师对新课标有更为细致的研读,能够对课本教材进行创造性地理解,实现创造性的教学,探索更加适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发现自身不足之处的同时,也能够发现自身的优势,拔高优势,弥补不足,逐渐突破自我,而这些都是农村初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稀缺的机会和难以生成汲取的养分。系列学科竞赛活动,为他们撑起实现成长的平台,以便促进学科课程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教师整体专业技能。
最后,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建构新型的教学科研模式,這是立足农村地区教育现状所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农村学校学科教师针对某一模块内容进行备课,而后整个学科通过线上网络进行研讨交流。教师说课,然后教研组磨课、听课、评课。针对该模块所呈现出来的教育内容、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探讨符合农村学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且教研组的教师也可以针对某一个章节的知识内容进行讨论与分析,挖掘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选取有效的教育模式,使得整个教学更为高效。例如,教师完成《共圆中国梦》的说课后,根据学科教研组教师提出的意见,便将传统的说讲式模式变成了议题探究式的教学。比如,在课堂开始环节,向学生展示两个大议题,分别为:“圆梦大舞台”及“自信的中国人”。根据这两个议题,再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探究任务。比如,针对议题一,需要学生探究三个问题,分别为:“圆梦的历史机遇”“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为什么需要奋斗?”将具体的探究任务加以细化,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其实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更为高效,让学生带着思辨思维去探究教材资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研组给出的意见,收集典型时事资料,帮助学生探究生成学生的自我认知。根据资料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而后解决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彰显学生的学习能力素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强化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应该专注于教学科研能力的强化。要借助教学科研能力支撑自身实现专业发展,以科学、专业的视域去审视初中学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保证整体教学更为高效。因此,教师在强化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时候,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一方面,教师应该定期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并不依靠于他人,更多的是依靠教师自己。如果教师自省、自我反思,就能够以客观的视野去审视自身的课程教学,看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多元化的教学反思实践中获得深刻的领悟和体会。对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反思是记录自身展开教学的过程,反思则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手法的运用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思考,根据不足的地方采取对应的策略与措施加以改善。所以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就一定要从横向及纵向着手,多角度地寻求反思的切入点,在反思中改进及优化,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生活需要法律》之后,就可以进行反思。成功之处为以新课标引领课程教学,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用目标来驱动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学习实践,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己的材料,而后展开小组合作探究,落实了学生对生活与法律的关系的有效理解;不足之处为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没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思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略显不足。并且整个课程教学并没有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及方法,没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有效学习策略和路径,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优化。教师通过这种方式的反思,能够明白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优补漏,让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另一方面,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因地制宜,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及开发。校本教材是针对学校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教学的实际需要编写更加契合本校教学的课程内容。所以针对农村地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编写校本教材是很有必要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一些地域特色,挖掘教育资源,而后与课本教材相融合,让整个课程教学契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针对《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将其编纂成校本教材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渗透,使得整个课程教学更加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自身生活感知的角度出发去实现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思考与感悟,这样便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实效,达成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化理解及感悟生成。由此,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凸显,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专注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所以教师必须综合分析自身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专业知识储备不完善、教学及科研能力不强、教学能力及方法欠佳等。针对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与措施,如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优化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强化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等。从这些方面着手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及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推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乡村教育振兴。
参考文献:
[1]包乌力吉仓,萨日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路径及文化反思[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10(3):78-82.
[2]贺芬.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科教导刊,2021(29):66-68.
[3]漆爱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