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信息技术融入《统计与概率》教学

2023-12-13徐文野

小学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统计与概率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徐文野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关注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当中。小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错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对图形、含义等更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可操作性强、便于观察等特点,将抽象的图画具体化,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良性转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1    049-051

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也包括小学数学教育。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课堂等教学目标真正落实,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愉快的氛围中牢固掌握《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为数学课堂的质量提供保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展示知识发现过程

小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并且小学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只有教师正确引导,才能不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有必要将知识的发现过程展示给学生,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客观规律有个正确认识,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地将知识发现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同时在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激发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转变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开始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但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忽略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班级授课的时间受限,许多小学生在课下独自写作业遇到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有些学生想着到学校后再向教师请教,但往往到学校后就会忘记,久而久之,问题越堆积越多,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教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打破课堂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随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将数学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转变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三)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文字部分难以理解,有些学生可能在图形学习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难免会遇到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一些复杂的教学内容,通过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使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捕捉到相关知识的重难点,从而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熟练

对于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使用粉笔和黑板授課时,备课花费的时间极短,有时甚至不用花费时间去备课,根据经验就可以直接给学生讲课。但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授课,教师就需要制作课程的PPT,有时还需要用电脑画图,添加视频等,备课花费的时间比之前要增加好几倍。特别是部分老教师,本身对多媒体的使用就不熟练,还需要花费专门的时间去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这就导致部分教师为了省事,索性不使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薄弱

据调查分析,许多教师虽然认为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在真正教学时,往往还是会使用粉笔和黑板完成全部的教学。教师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大部分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会打开教室里的多媒体,日常教学中则很少使用。这就导致数学课堂过于死板,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

(三)教师过于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多样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需要将黑板换为白板,将教师手写的板书换为课件PPT。很多教师在转换教学观念时,过于关注对课件的制作,不断追求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大量使用一些动画或者多种色彩的PPT,去刺激学生的感官。教师极力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忘记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缺少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并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真正用途,反而影响了数学的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使用变得画蛇添足。

三、把信息技术有效融入《统计与概率》教学

(一)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许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会选择性地将抽象的教学情境部分抽离掉,将具体的情境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但往往这种“导入”式的教学会减少许多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在数学教材中,许多例题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进入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欲望,为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例如,在进行一年级《分一分》教学时,本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将物品分类,初步培养学生对分类统计的认识。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中是小狮子的书房,书房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文具、玩具、书等物体。教师问:大家在家里有没有整理过自己的房间呢?这是小狮子的房间,现在看起来非常乱,谁能帮助小狮子把书房整理一下呢? 学生观察图片后,可能会回答:小狮子的球、小喇叭属于玩具,应该放在玩具箱里;地上的那两本图画书还有练习本,应该放在书架上。在学生描述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效果,为学生呈现整理书房的过程,从而吸引学生将注意力一直放在黑板上,并激发学生学习分类的欲望。随后教师说道:小狮子听了大家的建议,把物品都分类放好,现在的书房变得十分整洁。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刚刚在进行分类时,我们是按照什么分的呢?是根据颜色、大小,还是种类呢?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同时在解决情境问题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在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会涉及部分抽象知识。然而小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交错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科学的引导形式,帮助学生降低对抽象知识学习的难度。《统计与概率》中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晦涩难懂且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时借助信息技术,可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容易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平均数》教学时,本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使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具体运算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教材上的情景图:9名学生参与套圈比赛,分为男女两个队进行PK,其中男生4名,女生5名,每个人都可以套15个圈。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图中学生套圈的过程,并显示结果为:男生分别套中了6,9,7,6個圈,女生分别套中了10,4,7,5,4个圈。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图中男生女生每队平均套中了多少圈?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平均数求法进行计算,男生队平均套中了:(6+9+7+6)÷4=7(个),女生队平均套中了(10+4+7+5+4)÷5=6(个)。仅通过公式的计算,学生很难理解平均数的真正意义,因此,教师借助多媒体,将男女生队套中的个数用红色绘画在统计图中。横坐标表示男女生人数,纵坐标表示套圈个数。随后教师在男生队的统计图7个处画一条虚线,套中个数在7个以上的部分割掉,分给套中个数在7个以下的学生。女生队的统计图则使用同样的割补法,为学生展示平均数的具体变换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三)实现小组合作与数学活动的融合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是由教师单方面教授或者在多媒体上进行技能操作,学生参与数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很少。但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将数学课堂归还于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时,真正掌握和认识数学相关的理论思想以及算法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应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个可以进行数学活动、实验、合作的平台,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对知识有更加深层次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的含义,才能熟练使用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例如,在进行《扇形统计图》这一课教学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结合百分数的意义,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并与之前学过的折线统计图以及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各自的特点。为了解班级学生课外兴趣和习惯,教师先让每位学生在纸条上写上自己的爱好,由小组组长统一收取后,交班长和教师共同统计。班级共有25名学生,其中有5名学生喜欢绘画,8名学生喜欢做手工,6名学生喜欢阅读,4名学生喜欢唱歌,2名学生喜欢书法。统计后每个小组开始交流讨论,先计算出每个兴趣的学生占比,再画出该班级学生课外兴趣的扇形统计图。15分钟后,由各小组代表上台用多媒体将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在各组学生进行展示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将折线统计图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结果同时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出三者有何区别。学生可能会说:扇形统计图主要表现出各部分数量对总数量的占比情况;条形统计图很容易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展示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小组合作与数学活动的有效融合,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数学活动的舞台,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统计与概率》一课的理解与使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思维水平以及认知水平,丰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经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客观规律有正确认识,并能够灵活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合理的情境,将抽象问题具体化,降低《统计与概率》的学习难度,也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在多媒体中开展数学实验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科水平。

参考文献

[1]江腾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为例[J].时代教育(下旬),2021(3):2.

[2]卢云霞.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2022(5):42-43.

[3]黄爱珍.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7):187-188.

[4]李明忠.浅析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策略[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1):153.

[5]杨寿才.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融合的策略研究[J].花溪,2021(11):1

猜你喜欢

统计与概率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复习专题
“统计与概率”综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