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效果的研究
2023-12-13黄成慧
黄成慧
(泰国格乐大学公共卫生系,泰国 曼谷 10220)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是一类多种病因要素共同作用引起心肌损伤的疾病,现今已知的病因要素就有300 多种,其中错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造成慢性心衰发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慢性心衰病变后可以大面积破坏心室与心房的原有结构,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脏射血功能和舒张功能降低。慢性心衰临床常见症状包含收缩期和舒张期两种类型,不管哪种类型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患者体力衰弱、呼吸不畅、运动耐力降低、肺淤血以及周围组织水肿[1,2]。慢性心衰是所有心脏疾病最终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全球患病率非常高且每年不断升高,这使该病变成如今对人们身心健康威胁最大的慢性疾病之一。所以,中医学对慢性心衰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3]。我国大约有1500万慢性心衰患者,男女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别[4]。除此之外,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在城市地区明显高过农村地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为普遍,这可能与南北饮食差异有关联,并且慢性心衰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1 中医病因病机
按照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可将它归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等范畴[5]。《素问·水热穴论》说:“水病,下为浮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详细论述了慢性心衰的相关表现[6]。《灵枢·经脉》中也提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这就明显表明,气滞血瘀是慢性心衰的关键原因之一。《医学入门》系统讨论了气和血之间的关系,即气虚和气滞会导致血行不畅,而血不通于心则心失濡养,就会导致心主血脉功能持续下降,最终会导致瘀血出现。慢性心衰患者常有胸闷疼痛、气短、喘息、轻度疲劳、咳嗽、痰多、水肿等症状,舌质淡紫,脉象弱而涩亦或结代[7]。
现代中医理论对慢性心衰有了新的认识,特别强调慢性心衰是因为心气虚乏和运血乏力造成的气滞血瘀。心气不足,使血流不能到达经络,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病程延长,人体脏腑功能受损、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再加上经络阻塞,气血津液瘀积于身体各部位,导致水液溢出经脉外,就会出现水肿问题[8]。瘀血与痰饮混合,阻塞经络,造成组织肿胀变形,出现络息成积的病理现象。由此可见,虽然慢性心衰有多种证型,但其主要原因是气机不畅与血瘀,气滞血瘀证是慢性心衰最常见的类型。
2 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2.1 辨证膳食养生药膳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关键构成部分,从古至今便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观点。吴繁等[9]以人参、黄芪为抑制剂治疗慢性心衰,发觉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6 min 步行距离(6MW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持续上升。张巍等[5]发现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有较好的效果。章轶立等[6]的Meta 分析表明,芪参益气滴丸可有效地控制心肌梗死相关的炎症现象,有效地阻止心室重塑;同时可持续改善心血管的血液和氧气供给,改善微循环、维护患者的心肌和心血管内皮细胞;该药最早用来治疗产后妇女的体质虚弱或腹部疼痛,因其能有效地温中益气并补虚。以上研究表明,在膳食中添加丹参和黄芪两味中草药,对于治疗气虚血瘀的慢性心衰有效。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循环系统疾病也很有效果,应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心室早搏的临床研究显示,其可以持续改善心脏冠状动脉的血液供给、提升心肌收缩力和血小板聚集度、调控心律、维护心肌细胞、提升心肌营养摄入、提升缺氧耐受力[10]。心室早搏属于中医学心悸的范畴,是由气滞血瘀所致,与气滞血瘀型的慢性心衰相对应,中医异病同治正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中医食疗养生对慢性心衰的治疗和预防是有科学依据的。
2.2 八段锦与太极拳中国传统功夫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八段锦与太极拳。八段锦是一套完善的健身功法,历史悠久,具有简单有效的特点。祁玮等[11]将八段锦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发现在干预前后,对照组的心功能评分与临床症状都比观察组明显差很多。周红等[12]通过监测6MWD 和慢性心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科学研究八段锦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治疗实际效果,研究表明试验组的康复治疗实际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王安铸等[13]对八段锦干预慢性心衰进行了Meta 分析,认为八段锦联合常规治疗或常规护理等可改善临床症状,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太极拳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养生功法,可以有效放松肌肉和神经以及调节心肺功能[14]。袁洁[15]的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衰具有明显调理作用。而在血压方面,Shou X L等[16]发现经过1个月的太极拳锻炼,患者的心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质量指数(BMI)、血糖和血压都有明显下降。这些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衰的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2.3 健康宣教健康教育是现阶段的一个热门话题。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逐步提升,逐渐开始意识到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慢性心衰是一类渐行性疾患,所以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但关键问题是患者出院后欠缺专业的引导。潘嘉丽等[17]研究分析了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发现其能有效改善用药治疗依从性,进而明显提升LVEF。杨锦妹等[18]在对患者的干预中运用了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即试验组运用传统护理管理并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发现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状况取得了有效改善,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所以,应将健康教育列入健康管理模式,并与其他干预方案紧密结合,更好地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健康指数。
2.4 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是一种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帮助患者管理自己的健康,即预防疾病、保健养生和管理疾病后的康复。李金秀等[19]将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人并分析其对健康改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恐慌、焦虑、忧虑、人际交往敏感、偏激和精神病性的占比都产生了乐观的转变;该模式可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满意程度和孤独感,进而有效改善健康不佳者的日常生活水平。伴随着网络与传统产业的日渐结合,中医健康管理模式逐渐也与网络有机结合,产生了针对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包含个性化针对性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的综合型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程静等[20]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健康管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态度控制量表和自我效能评分及总体临床治疗效果开展数据监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较低,自我效能评分较高,而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分比对照组高。周志衡等[21]对高血压病患者运用健康管理模式1 个月,发现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从135.94/81.88 mm Hg(1 mm Hg≈0.133 kPa)降到127.1/78.7 mm Hg,血压值控制依从性从53.0%提升到74.0%。除此之外,近90%的高血压病患者指出,健康管理模式协助患者提升了对高血压病的认知;近30%的人改进了日常饮食和身体运动的习惯;且保持服药的人从53.2%提升到92.2%。这表明,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改进高血压病患者的依从性、自我管理和提高护理管理的高效性。赵娅[22]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了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并与传统的教学和健康管理模式做对比,对照组进行常规性医护和健康培训,观察组运用新的中医健康教育模式。在患者出院并随访6 个月后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在健康促进量表的6个领域的得分都高于对照组,效果更佳。
3 结语
伴随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的健康指数不断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效果与预后也越来越好。当今社会正处于网络信息时代,运用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结合网络来管理慢性心衰患者更合乎新时代的需求[23],也是推动健康发展的必需要素。我国大力注资公共卫生行业,充分重视人民的健康需求,使以慢性心衰为主的慢性疾病都得到了良性控制。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扎实地学好中医专业知识与技能,继续深入研究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使中医学更好地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