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中医药文化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融合路径的思考 *
2023-12-13曾淑文叶勇玲
曾淑文 叶勇玲 赵 静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处,广西 南宁 5300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以及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构建“资助育人”等十大质量提升体系[2],深刻阐明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保证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高校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为基础,结合地方、学校实际,在物质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缓解了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和学习压力。但是高校资助工作存在“资助性强、育人性弱”的问题,出现了部分学生诚信意识缺失、感恩意识淡薄;学生依赖性强、丧失自我奋斗目标,从“单困生”逐步变为“多困生”;小部分受助学生能力欠缺等现象。中医药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化中宝贵的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新时代如何创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路、提升资助工作的成效、结合中医药优秀文化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十分值得探讨。
1 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意义
1.1 有利于坚定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多次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固支撑,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力量,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国家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源泉,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优秀中医药文化融入资助育人工作,有利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一步了解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1.2 有利于提升青年大学生道德品质《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国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内含“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人存心”“清廉正派”“仁爱”等道德追求和理念,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含了许多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值得借鉴的精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能为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积极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认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
1.3 有利于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学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责任,而且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在资助工作中注重融入“仁爱”“诚信”“大医精诚”等传统中医药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刻苦奋进精神、仁爱之心、守信之心等,将积极的思想和理念融入育人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培养诚实仁爱、勇于担当、自强不息的品德,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因此,深入发掘中医药文化精髓,推进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中国人“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达到让受助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目标,不断提升高校立德树人育人效果,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 优秀中医药文化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融合路径的思考
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尤其是对医药专业的学生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3]。主管全国中医药行政工作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9年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4]中明确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大家普遍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著名中医药文化专家张其成教授[5]也从“仁、和、精、诚”四者的关系阐释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而作为一名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从中医药文化中汲取育人的力量,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广西中医药大学多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积极探讨优秀中医药文化与资助育人工作相融合,建立资助育人品牌,提升高校资助工作成效。
2.1 弘扬传承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中医药特色资助育人体系“以人为本”是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体现了中医文化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学校按照“资助是基础、育人是核心,在资助中育人、在育人中创新资助”的工作思路,结合“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资助育人工作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挖掘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资源,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中医药特色资助育人体系,将“仁爱”“信”“天人合一”等中医理念贯穿资助育人工作,弘扬和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新路径。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展资助工作,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同时,学校积极加强资助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中医药特色资助育人系列活动,打造中医药文化资助育人品牌,完善大学生服务总队管理制度、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制度等,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2.2 杏林育才 深耕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筑梦杏林资助育人品牌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品牌是高水平学生工作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形象和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优秀校园文化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创建“筑梦杏林”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品牌作为提升资助育人质量、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由“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的重要抓手。“筑梦杏林”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品牌的创建注重挖掘、凝练学校的中医药办学特色,形成一批集中体现学校传统与特色,集教育性与创新性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特色资助育人品牌,用以指导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对中医药文化的体验,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本民族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
“筑梦杏林”资助育人品牌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块内容:一是“品德养成教育”:“医者仁心”,厚于德才能精于术。通过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育人资源,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品德教育中,依托名医名师讲座、中医经典文化背诵、学业笔记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牢固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将医学理念融入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大医精诚”的远大志向,引导学生追求卓越人生,努力提升医术医德,立志成为为患者解除病痛、追求“大医精诚”的优秀医生。二是“心理问题帮扶”: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有居安思危的内涵,体现个人对生命的热爱及对人文精神的关怀。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和“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有针对性地开展“五行音乐疗法”中医药特色心理教育活动,根据五音入五脏原理和情志相胜理论,结合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强调“中和之美”,平衡身心、调节情绪。三是“基础学业提升”:实行学医以至精、明德以至诚——“大医精诚”计划,积极组织学生组成学业帮扶小组,以“自助-助人-互助”的朋辈帮扶模式,实现学生间互帮互助。此外,也可依托校内外教育资源,通过专业课程讲授或实验实操等形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基础学业提升方面给予支持。四是“技能拓展培优”:结合学校中医药特色,开展契合中医药文化精神的人才培养育人活动。鼓励学院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和中医药专业优势,鼓励和帮助受资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学习参访、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大学生服务总队,通过开展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专业技能;依托团委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社会实践经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担当奉献精神。
2.3 发挥特色 开展中医药文化资助育人工作
2.3.1 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开展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中药,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一是在入学教育中加入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认知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等内容,向学生阐释中医药文化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以及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特色与优势,使其充分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6]。二是开展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和实践活动。借助各种线上线下载体宣传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文化,如线上构筑“一网一易一微两群”平台进行资助政策宣传,并与线下多渠道联动,丰富宣传形式;采用线下结合学生手册、高校资助政策宣传手册、资助政策宣传展板、资助服务热线、资助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资助宣传,确保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增加医学笔记大赛、中医药文化讲座、中草药知识竞赛、中医药技能竞赛、科普视频创作、“讲好中医药故事”等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学生对中医药知识地了解,并参与到中医药文化发展中。三是开展以“为梦想领跑,送资助政策进百校万家”为主题的“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资助政策宣讲活动。通过选派优秀受助学生代表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鼓励他们以“受助-讲助-助人”的形式,回到自己家乡、母校等开展资助政策宣讲,传播资助好声音、讲好受助故事,使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四是开展以“走心路·话心语·筑心桥”为主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学院通过集中组队的形式到困难学生家庭开展走访调研,宣传落实党和国家、学校的帮扶政策,送去学校的温暖关怀。五是营造中医药文化特色校园建设氛围。在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园建设上多下功夫,增加中草药园、中医名家雕塑、名家名言、中医药发展史文化墙等凸显学校文化特征的设计也能营造中医药氛围。
2.3.2 挖掘中医药文化的诚信教育育人资源 提升学生诚信意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中的“诚”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处世观、义利观[4],体现了中医人格的最高修养。当今社会,诚信乃立身之本,更是行医工作者应该秉持的基本操守和准则。学校从中医药文化中挖掘“诚”的育人资源,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资助工作,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广大学生如实报告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避免出现学生争当贫困生的现象,推进精准认定工作落实;教育贷款学生诚实还贷,引导学生树立“以德立身,诚信圆梦”的人生理念,做一名具有诚信美德并能为建设诚信社会做贡献的高素质大学生。
2.3.3 挖掘中医药文化的励志教育育人资源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中的“精”,既是对行医者医术的要求,也是行医之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体现了中医药文化蕴涵的职业观、责任观[5]。
一是通过讲好中医名人成才小故事、“我身边的榜样人物”、自强之星、张榜宣扬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或邀请其举办交流分享会的形式,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精益求精,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追求,并且为之努力付出。二是通过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书法大赛、微视频大赛以及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励志教育,激发学生自立自强、勤奋创新,教育学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大力传播励志成才正能量,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培养其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如:“勤工励志助学子,温暖相传满杏林”勤工助学入岗励志教育及“勤工助学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三是运用中医药文化典籍中的励志格言和古代优秀中医的成长经历,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鼓励学生自强不息;引导学生参与励志训练,达到增强学生抗压能力、磨练学生意志的效果;鼓励学生们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要充满信心和希望,通过不懈奋斗改变命运,通过勤奋学习实现目标与梦想,成为优秀人才为社会服务;提醒学生们要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感受学校与社会的温暖。
2.3.4 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感恩教育育人资源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己助人中医药文化讲究“以人为本、悬壶济世”,其核心价值中的“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
一是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演讲、征文比赛、微视频比赛等形式,激发他们感恩、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依托学校大学生服务总队、协力美华义工队和“云天·英才”志愿服务队伍等,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中医中药学知识,开展义教,义诊,敬老院、孤儿院慰问等中医药帮扶系列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三是鼓励受助学生积极参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志愿服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咨询服务等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教育受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感恩回馈、勇于担当。总之,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医药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3 结语
中医药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于我们的资助育人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推进资助育人工作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相融合,可以形成良好的中医药文化资助育人环境,全面服务于中医药类人才的成长成才,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不断走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