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的构建

2023-12-13□李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21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心理

□李 静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冷漠逃避及自卑懦弱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正常求职及日常职业参与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个人的职业道路。再加上职业规划教育、思想职业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干预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必要性,而这也是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主要方法手段之一,理应受到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对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并深入探究干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交流。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就业指导教育滞后

近年来,高校职业指导教育工作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改革优化了传统的指导模式机制,但就业心理建设指导工作尚且存在较多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发展。一方面,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建构尚未完善,就业心理建设工作的推进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在就业指导教育中夯实个人的就业心理建设。另一方面,教师可采取的就业心理建设手段较为落后,很难做到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就业心理发展的诉求,再加上单一心理健康教育手段还不利于学生参与热情的保持,自然也就难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及就业心理素养。这也是大学生就业参与过程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客观因素之一。

(二)学生心理建设不足

大学生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学生活期间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建设,遇到相关问题时难免手足无措、压力倍增进而导致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大学思政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不足,很少会关注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建设及相关精神思想的培养,学生缺乏面对就业难题的心理建设,遇到就业问题困难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久而久之便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大量的心理健康问题,疲于应对个人的就业心理问题,较为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任由就业心理问题的存在。此外,教师及学校漠视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干预也是酿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后续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归其根本还是由于学生的就业心理建设匮乏。

(三)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变得更多,故每年毕业的应届生也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历年升学失败、考公失败等未能就业的学生,每年累计参加工作就业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虽然高校每年都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应届毕业人才,但社会的岗位容量变化却不大,甚至还因为贸易战争、新冠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岗位出现了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导致有限的工作岗位变得越来越稀缺,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同一个岗位的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在长期的就业压力影响下,学生的就业心理就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开展干预教学措施,利于引导其养成正确的就业思想观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要想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面对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往往需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建立客观的认识,了解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及工作选择的方式方法,不再盲目地追求好工作,而是学会选择最为契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工作,避免由于工作参与不如意、没有入职最为理想的职业岗位而产生过度的焦虑、抗拒心理,对就业职业参与建立更为科学客观的认识了解,最终达到形成较为积极健康的就业思想理念目的。这也是高校教师干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方式。

(二)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心理建设

高校主动干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有助于夯实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建设。相较于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围绕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能促使学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正视和认识自身所出现的各种就业心理健康问题,掌握自主干预、调节及建设个人就业心理的方法,避免被动受到就业心理问题影响情况的发生,遇到就业问题困难时做到主动避免逃避、焦虑、自负自卑等消极情绪,懂得运用积极正向的心理暗示激励个人以更为饱满的态度参与到后续的就业活动中,以取得更好的就业参与成效。这样无形中便帮助大学生完成了就业心理建设。

(三)有利于创新传统的就业教育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建设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创新改革传统的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工作。为弥补传统职业规划教育中就业心理教育指导的缺失,相关教育工作者势必会围绕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主要问题,筛选特定的心理问题干预教育内容,设置特定的课程安排,以保障职业规划教育中拥有充足的时间引导和辅助学生解决个人就业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为日后就业参与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避免心理问题影响个人正常就业情况的发生。而高校也借此实现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达到了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式教育目的。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建构策略

(一)强化心理干预教育,提升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本人往往更为了解,也明白自身所需要的心理干预手段,而教师则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些可选择利用的心理问题干预手段,使学生在发现自身出现就业心理问题时,能及时选择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方法,完成自我调节及干预解决,避免心理问题的累积而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对后续正常就业参与产生消极影响。对此,高校教师应当积极推进心理干预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将其归纳到职业规划教育的部分,传授学生积极心理暗示、客观评价方法及正视问题挫折等多种心理干预方法,使学生能灵活根据个人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挑选最为合适的心理干预手段,完成个人的心理自我调节,从源头上避免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以降低后续心理问题干预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对教师的心理干预教育诉求不一,教师需要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方法的传授教育,以保障不同层次学生均能掌握一定的心理主动干预方法技能,使其能主动解决一些就业心理问题,最终达到提升高校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效能目的。

(二)灌输正确就业观念,树立正确职业价值思想

正确就业思想观念的形成,能帮助高校大学生对就业参与建立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避免从众心理所导致的心理失衡,进而滋生出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对个人的择业、就业等产生影响,这也是高校推进就业心理问题干预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路径。对此,教师不妨先引导学生对不同行业就业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认识了解,使其对当前就业形势全面深入了解,使学生明白不同岗位拥有着独特的价值,应当以价值认同为优先,结合自身的家庭情况、工作需求等客观因素,综合选择最为合适的岗位,而并非要盲目追求选择一些高薪岗位,以避免屡屡就业参与受挫而导致就业心理问题产生。而学生也要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就业发展思想观念,杜绝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择业就业情况发生,以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导向个人的就业参与,降低就业参与受挫的情况概率。这样高校教师便能通过正确就业观念及职业价值思想的培养,达到有效干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目的。

(三)优化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规划教育工作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创新优化,能弥补传统职业规划教育中就业心理问题预防及干预不足的缺陷,提升高校思政教师及职业规划教育相关教育工作者对就业心理问题干预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使其防范与干预双管齐下,共同推进帮助学生正视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提前熟知职业规划的全流程,认识到就业参与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避免突发就业问题情况导致学生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情况。对此,高校职业规划教师及思政教师应全面推进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构完善,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等多项工作,结合不同时期阶段学生的就业参与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就业指导模式,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职业规划学习内容,感受就业参与的挫败感、就业使用的面试技巧及就业适应等,并在此过程中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使学生明确个人的定位,提升个人的自我认知能力,确保学生能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继而达到职业规划教育优化创新助力学生推进就业心理建设,弥补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效能的不足。

(四)落实心理咨询工作,增强学生心理抗压能力

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是高校师生围绕就业心理问题开展的对话交流,便于教师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引导工作开展,发现学生所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做到对症下药,采取特定的开导方法及干预手段,帮助学生解决所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这也是高校教师可采取的最为直接的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手段,也更有助于大学提升个人的心理抗压能力。对此,高校应当围绕就业心理问题建构相对应的心理咨询机制及工作室,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心理问题干预诉求,挑选合适的时间来到心理咨询室解决所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的意见和方法,引导学生正视并解决所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此外,高校还可通过特定的就业心理问题宣讲会、专题讲座及定期的心理健康测试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就业心理健康情况。一旦发现存在就业心理健康问题,便让学生及时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对应的治疗,使学生掌握自我激励法、转移注意力及比较安慰法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避免学生一遇到就业问题便一蹶不振情况的发生。这样也达到了心理咨询室设立的目的,确保学生能正确地处理所出现的各种就业心理问题。

(五)架构真实求职情境,提升学生就业参与信心

就业自信心的培养增强,使得学生敢于应对各种求职参与所出现的问题状况,降低学生由于就业参与过程中遇到困难便产生焦虑、怯弱、抗拒等消极情绪,尽可能避免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真实的就业情境建设,能帮助学生积累就业参与的经验,掌握应对各种就业场景问题的方法技巧,使学生能拥有更强的就业自信心,这也是高校教师干预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手段。对此,教师不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立体成像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立体的就业情境,尽可能还原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为学生反复实践、提升及改进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在过程中掌握应对就业问题的方法技巧,适应高强度的应聘就业压力,不断积累面试应聘的经验,借此来不断提升个人的就业信心,不再一头雾水地参与到就业活动中,以降低个人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概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到一些真实的招聘会中,观摩、了解及学习应聘者及面试官的问答技巧,熟悉其中的规律特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心理问题的干预处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不仅能帮助学生摆脱就业心理问题的影响,形成更为积极健康的就业观念及职业思想意识,还能促使学生掌握自我心理干预的方法技巧,保障学生能针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滋生。对此,高校应当积极推进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开展,引导大学生提前了解相关行业资讯、职业发展前景及就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就业心理上的建设,再通过定期的咨询、心理抗压能力的锤炼等多种手段,建构科学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以达到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程度的目的。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心理感受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