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岭新四军军部树起巍巍丰碑

2023-12-13聂皖辉

大江南北 2023年10期
关键词:项英军歌云岭

□ 聂皖辉

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长叶挺率军部机关进驻泾县云岭地区,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同时进驻云岭。军部在云岭的2年5个月,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在新四军抗战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眸云岭新四军军部在近3年时间里的卓著贡献。

中共中央肯定东南局在3年抗战中“是有成绩的”,新四军唯一的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是在云岭召开的

1938年1月,中共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在南昌成立,11月迁至皖南泾县丁家山村。同月,中共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将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直接受中共中央领导。从那时至1941年4月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成立华中局为止,东南局在皖南泾县驻留的时间整整两年半。在这前后3年左右时间里,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项英为书记的东南局,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活动和斗争,取得了诸多方面的重大成就。

一是积极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指示,动员红军游击队迅速整编为新四军,集中整训后开赴抗日前线。

二是成功召开了新四军第一次党代会。这次会议是新四军自1937年10月组建到1947年1月番号撤销的十年中,召开的唯一的一次党代会。大会于1939年7月16日至8月4日,在泾县云岭石头尖村,一处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茅草房中隆重召开。会议总结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回顾新四军成立一年多来的工作,研究讨论今后全军党的建设任务等。全体代表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致敬电。党中央和周恩来副主席给大会发来了贺电。这次党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对新四军的建设,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地位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积极推进党组织建设。东南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在新四军驻各地办事处、留守处、通讯处、兵站的掩护下,迅速得到恢复,党员数量增加很快。到1941年夏,东南局管辖范围内党的组织均有很大发展,党员人数约5万名,在各地的抗日斗争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中央东南局及新四军抗日游击战争的业绩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1938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致新四军第一次全军党代表大会的贺电中指出,新四军坚持大江南北抗战阵地,开辟了敌后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无数次“扫荡”和“以战养战”的图谋,为大江南北沦陷区域的群众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奋斗目标。1940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又指出:“在项英同志领导下的东南局与军分会,在三年抗日战争中是有成绩的,是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新四军军歌》是新四军杰出的精神产品,从立题、创作、淬炼、定稿、首演都是在云岭完成的

1939年2月23日,受中共中央委派,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新任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抵达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周恩来视察新四军军部工作期间,叶挺向他汇报了一个想法,即组织力量创作一首军歌,藉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周恩来点头赞许。1939年3月中旬,新四军军部召开参谋工作会议,根据大家提议,叶挺、项英动员陈毅撰写新四军军歌歌词。3月30日,陈毅用新诗形式写出题为《十年》的军歌初稿,由叶挺、项英主持,组织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新四军高级将领修改定稿,随后交音乐家何士德谱曲。根据袁国平指示,6月号的《抗敌》杂志一并刊登了改定的军歌歌词和陈毅写的军歌歌词初稿《十年》,署名集体创作、陈毅执笔。

《新四军军歌》于1939年七一晚会首次正式演唱,即大获成功。1939年纪念七一的晚会,是在正午日军12架飞机轰炸云岭和中村等地之后,晚上仍然坚持演出的。这场晚会由战地服务团和教导总队文化队联合演出,当何士德指挥演唱了两部合唱《新四军军歌》和四部合唱《国际歌》。坐在台下观看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女士兴奋地称赞说:“奇迹!奇迹!”

《新四军军歌》是一支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杰作。歌词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作品,彰显了新四军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的民族情感如泉喷涌,英勇冲锋、歼灭敌寇的大声呐喊振奋人心,充满坚强不屈、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军歌旋律本身也是一部伟大的经典,节奏明快,慷慨激昂,大气磅礴,气冲霄汉。

大量召唤爱国青年和优秀知识分子到云岭参加新四军,锻造成了一支人才云集、能征善战的革命军队

新四军组建时,不仅吸收了大量的爱国青年入伍,而且动员了许多文化人和专门人才参加。人才来源大体上有如下渠道:一是介绍并输送一批知识分子加入新四军。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项英、叶剑英、博古等领导人,通过各地八路军办事处,介绍了不少进步知识分子参加新四军。湘鄂赣红军游击队在湖南集中的时候,徐特立在长沙也为部队输送了一批知识分子。二是组织文化界青年骨干加入新四军。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地下党根据党中央有关支援新四军的指示,以“移民垦荒”等名义,组织成百上千的人去皖南,其中以工人和知识分子为多。江苏省委也组织知识分子以慰问团的名义去皖南,慰问结束后大部分人员留下来参加新四军。这些人中间,有不少是文化界青年骨干分子,如李一氓、朱克靖、钱俊瑞、朱镜我、聂绀驽、林植夫、黄源、冯定、彭柏山、谢云晖、陈同生、扬帆、白丁、吴强、任光、蒲风、胡考、黄诚、陈怀超、陈其五、吴宪、姚力、杨凯等。

在新四军领导人中,最善于利用自己的声望和社会关系推荐人才的,要算叶挺军长了。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朱克靖,是叶挺动员来新四军并担任战地服务团团长的。医学专家沈其震,是叶挺邀请来担任新四军医务处处长的。大学教授、爱国学者林植夫,是叶挺特意安排担任敌工部部长的。叶挺对经济学家钱俊瑞、薛暮桥和书画家赖少其都委以重任。叶挺对有重大影响和突出贡献的文化人特别敬重,执意把自己信得过的警卫员派到大文化人郭沫若身边。音乐家任光是浙江嵊县一个贫苦石匠的儿子,他在重庆巧遇叶挺,被叶挺热情邀请到了新四军工作。

向南巩固、向北发展、向东作战的对日战略方针,是军部进驻云岭期间制定并致力实施的

1939年2月至3月,周恩来来到云岭后,代表中共中央向东南局和新四军领导机关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向华中敌后发展的指示,并在军部大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的讲话,指出新四军在江南敌后确定发展方向的三条原则:(1)哪个地方空虚,就向哪个地方发展;(2)哪个地方有危险,就到哪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3)哪个地方只有敌人和伪军,友军友党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到哪里去发展。

经过实地观察和调研,周恩来对新四军的实际状况和处境,有了更加具体和清晰的了解。当时,新四军主力驻扎在皖南,而长江沿岸据点被日军占领,军部背面是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驻地,左右两侧也有国民党军队密集布防,处于一面临敌、三面被围的极为不利的境地。新四军的活动区域被限制在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大通镇这一横宽约100公里、纵深不过50公里的狭长地带,遇有不测,几乎没有回旋余地。

根据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周恩来提出了新四军“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发展方针。次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对新四军发展方针的指示》中,根据周恩来概括的三句话,强调新四军要“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向北发展,即抽调部队过江,把江北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向东作战,即出击苏沪浙地区,在国内外造成巨大影响;巩固现有阵地,即新四军皖南军部和茅山根据地要不断巩固、发展,也即是“向南巩固”。在这一战略方针指引下,新四军东进抗日等各项军事活动迅速展开,势如破竹。

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3年,指挥华中敌后各抗日战场的新四军各纵队奋勇抗敌,战绩卓著,驰名中外

在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形势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新四军顾全大局,深入敌后,英勇作战,成为华中地区抗日的中流砥柱。

刚成立的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1938年5月12日,第四支队在皖中巢湖蒋家河口成功地伏击日军,打响了新四军进入华中敌后抗击日军的第一枪,仅用20分钟的时间,全歼正在登陆的日军坂井支队巢县守备队20余人,缴枪10余支,新四军无一伤亡。这一仗规模虽不大,但揭开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游击战的序幕,首战告捷,军民振奋。正如项英所说的,蒋家河口战斗是新四军“开始第一次胜利的战斗”。

6月至10月,一、二、三支队在江南取得了韦岗战斗、青弋江阵地防御战等一场又一场胜仗。新四军打的几个漂亮仗,威震华中,蒋介石及统帅部也不得不发电嘉奖;同时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接着,新四军在皖中、皖东、皖南、江南、湖北、苏北等地夺县攻城,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他们的战绩,不仅得到了国共两党高层的赞赏和嘉奖,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和好评。

新四军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南京、上海、徐州、武汉、杭州的外围,这些地区既是侵华日军和汪伪集团的统治中心,又是国民党经营多年的战略要地。这里日伪据点林立,交通便利,没有大山依托,敌我力量又悬殊,因此斗争极其艰苦、尖锐和复杂。新四军的物质条件也极其恶劣,部队成立之初,经费供给上就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克扣、拖延和刁难。叶挺军长在1939年纪念抗战两周年的讲话中,说新四军的胜利是在“饷款不济、军食不足、军装不备、粮弹不充、枪械不补”的状况下取得的。

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20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起草的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中,对军部在云岭3年领导抗战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肯定,称赞3年来新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军长叶挺,领导抗敌,卓著勋劳”。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有一种叫新四军精神,这种精神是军部进驻云岭后即着力培育和锻造的

军部在云岭3年时期,以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为核心的新四军军部,不仅把军队发展和政治、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坚强领导之下,而且,在文化建设上,也始终把跟党举旗、坚定信念,高扬主旋律、高唱民族魂,鼓舞斗志、鼓舞士气,作为根本原则。

新四军成立伊始,副军长项英等主要领导人,就在全军倡导发扬红军三年游击战时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将艰苦奋斗精神列入新四军八大优良传统和十条军规,强调“艰苦奋斗坚持到底”。

新四军军部在云岭的近3年中,一切工作都围绕中心,为部队抗日反顽服务。部队到哪里,军事训练、政治动员、文化工作就跟到哪里;新四军在哪里打了胜仗,凯歌就从哪里唱起来。

广大官兵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生产,解除群众疾苦,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与周边群众鱼水相依。1939年,东汤池一带疟疾流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时组织卫生队深入乡村、集镇,一面宣传卫生常识,一面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免费治疗,终于控制了疾病的流行。民运工作队深入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春耕夏忙之际,他们白天帮助群众种地、收割庄稼、挑水等,晚上邀集群众谈心,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使人们懂得新四军是真正抗日的部队。

1938年冬,在罗里村东的叶子河上,由叶挺军长主持设计,建造了一座便民过河的木质栏板桥。桥长2丈,宽6尺。栏板上原有叶挺手书“军民合作,抗战到底”圆木板。后来,当地群众为纪念叶挺,将其命名为“叶挺桥”。

新四军广大指战员为了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在战场上不怕流血牺牲。战地服务团的文艺工作者,他们都以到前线去、到敌后去、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为荣,从团长到所有团员,总是争着上前线、到敌后,不惜“马革裹尸还”。陈毅写过一首诗:“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这首诗写的就是服务团的一名文艺工作者——上海姑娘李珉。

综上所述,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的近3年岁月,是新四军政治、军事、文化蓬勃发展时期,是新四军这支以抗日为己任的革命队伍成长壮大时期,是新四军游击战日益成熟、善于运用的时期,是新四军打击和牵制日伪军取得节节胜利的时期。新四军军部在云岭树起的丰碑熠熠生辉,永载史册。

猜你喜欢

项英军歌云岭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云岭“普法列车”开到旅客身边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云岭凭吊
周小英书范景中题序
项英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项英军事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写在《项英军事文选》正式出版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