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金华战时政工队考察
2023-12-13□方军
□ 方 军
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2月4日,桂系将领黄绍竑临危受命,接替朱家骅再次担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并兼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认为金华交通方便,所辖永康位居浙中,为交通枢纽,一旦日军沿浙赣铁路西犯,可随即向丽水方向转移,遂决定以永康为临时省会,将省级党政机关迁至永康方岩,军事机关仍留驻金华。12月24日,杭州沦陷。随着浙江省政府机关陆续内迁金华及永康方岩,一些院校和文化团体也相继迁来,金华一时成为浙江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当时,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热潮,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这样外部环境影响下,加上周恩来等同志做了大量工作——来浙江就任前,黄绍竑在汉口向周恩来讨教发动民众、组织民众、团结民众抗日的办法,周恩来勉励他要站在团结抗战、进步的立场上,大力支持和推进浙江的抗日救亡运动。因此,他一到浙江就任,即提出“刷新战时政治,保卫大浙江”的口号,延纳了一批中共党员、进步人士和抗日青年到政府机关和抗日团体中工作。
组建过程
1937年12月,兰溪中共党员邵溥慈经中共浙江省临时工委书记徐洁身同意,致信黄绍竑,建议在兰溪建立战时政治工作队(简称“政工队”),以更好地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黄绍竑很快同意了这个建议。次年1月,徐洁身派中共党员朱枫到兰溪负责恢复发展党组织,并进行政工队的组建工作。1月20日,在兰溪简易师范学校召开兰溪县政工队成立大会,黄绍竑到会致词祝贺,并下令在全省推广。兰溪县政工队办公地点设在城区城隍庙,下设城区、兰北、游埠、永昌、女埠、万坛等6个区队,有队员75人。这是浙江省第一个以宣传抗日、组织抗日培训为主要任务的战时政治工作队。兰溪县政工队隶属于县抗日自卫委员会与国民党兰溪县政府,但领导权基本由兰溪中共党组织所掌握。队部的6名领导成员中,有中共党员3人、进步青年1人;政工队所属的6个区队队长中,有中共党员4人、进步青年1人,进步力量占了很大优势。
1月27日,黄绍竑在国民党浙江省党政联席会议上提出要起草《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当时在金华的中共党员汪海粟、张锡昌、施平等,作为省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了《纲领》的起草讨论,并由张锡昌执笔成文,2月9日在省政府会议上通过。《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基础,结合浙江的实际,确定了浙江“现阶段之政治设施以动员全省民众参加抗战,创造新的政治及军事力量,保卫浙江,收复沦陷土地,争取最后胜利为一切努力之总方向”,提出了适应战时政治设施的具体措施,如“以有钱的出钱,务求公平为原则,严禁一切藉名苛派,设法减轻地租,改善贫民生活,减免战区田赋”;“巩固抗日阵线,加紧肃清汉奸”;“实施对青年及政治工作人员训练,提高民族意识,强化其战斗精神与技术,养成政治及军事上的新干部”;“发动并统一全省文化界救亡工作,号召文化人回乡服务。推广战时民众教育,普遍提高人民之政治认识及文化水平”等。这些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精神是一致的。
《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的颁布,使抗战初期的浙江,有了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遵循的政治基础,并且对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个纲领指导下,黄绍竑在军事上组织抗日自卫队,在政治上组织全省各县战时政治工作队,积极调动抗日救国力量。
显著成效
兰溪县政工队建立后,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城隍庙头门创办了《图存壁报》,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战热忱;举办抗日自卫队干训班,进行游击战术的训练等,培养锻炼了一批革命骨干,为中共兰溪地方组织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后来兰溪的抗日斗争打下了思想基础,对全省政工队的组建和活动也起了推动作用。之后,全省迅速推广兰溪经验。至1939年8月,全省建立了75个县政工队,4个专区直属政工队和3个省政工大队,共有队员3239人。1939年7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中指出:“各县及直属战时政工队对浙江各种抗战工作的确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省、县战时政治工作队,初隶属省抗日自卫队。黄绍竑亲自兼省抗日自卫会主任,各县县长兼县抗日自卫会主任、政工队队长。在成立政工队之时,各县共产党组织指派共产党员参加政工队,利用这个合法组织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同时发展壮大中共的力量。政工队深入城乡,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唤起民众一致抗日;开办识字班和民众夜校,提高工人、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为党组织物色培养发展对象;领导群众,争取政治民主,民主选举乡(镇)长、保长;召开乡民、村民大会,宣传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这些做法推动了各县抗日救亡工作的蓬勃发展,也壮大了中共的力量。
此外,政工队还积极组建情报网,加强情报搜集,每隔3至5天向上汇报一次。政工队队员生活艰苦朴素,到乡下宣传演出,自带被席,自挑道具,脚穿草鞋,徒步前往。他们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深受群众的欢迎。
然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实行了“溶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导致形势逆转。在1939年冬和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各县政府秉承这一旨意,极力排挤、打击、监视、恐吓政工队里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使他们难以立足,只好离开政工队。至1940年夏,各县政工队和省直属政工队改组为“三民主义青年服务队”,政工队被撤销。
政工队活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为抗日救亡活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创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的新模式,成为动员、组织民众抗日的重要力量,在金华乃至全省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