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勃:甘以热血祭轩辕
2023-12-13张其梅
□ 张其梅
谢勃 (1916 ~1940),宁波镇海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任中共武德县工委书记,同年9月16日在武康县三桥乡遭日伪特务逮捕,不久惨遭杀害,英勇牺牲。
参加政工队抗日救亡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颁布《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采取一些有利于抗日的进步措施,其中包括组建省、县战时政治工作队。由于中共浙江临时省委和各地党组织积极做工作,当时大部分政工队的领导职务由中共党员或进步青年担任,有的政工队实际上成为党直接领导下的群众工作队。
1938年8月,已是中共党员的谢勃参加了龙泉县战时政治工作队,任道泰区队队长,后赴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所在地——永康方岩,参加省战时政治工作队集训,被编在第一大队二队(简称“省政工二队”),为中共在省政工二队的特别支部成员。10月底集训结束,谢勃即随队开赴浙西前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省政工二队是中共党员较多的一个队,谢勃和队员们以武康县瑶坞(今属德清县莫干山镇)为据点,深入群众,宣传抗日。1939年春,谢勃和王听涛率一个组进驻吴兴菱湖镇一带发动民众。一天,他俩闯入日伪维持会,掏出藏在身上的假手榴弹,严厉警告维持会长:若再助纣为虐,定将严惩不贷!吓得其胆战心惊,当即解散了维持会。这事很快传遍菱湖镇大街小巷,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日信心和勇气。
这个以谢勃等共产党员为核心的菱湖小组,以各种形式宣传、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活动。他们通过教唱抗日歌曲、出版抗日墙报、书写抗日标语、开办民众夜校等形式,传授文化知识,传播抗日思想,激发群众抗日热情。很快,妇女儿童歌咏队、识字班、妇救会等群众组织纷纷建立。他们团结发动当地“国魂社”中的爱国青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联合“国魂社”创办了“战时补习中学”。谢勃还派政工队女队员组织妇女开展战地救护,为前线将士募捐军鞋、干粮等活动。此外,他们还通过各种渠道向群众宣传新四军、八路军英勇抗战的事迹,宣传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毛泽东《论持久战》思想,使原先被伪化气氛笼罩着的菱湖镇,一下子变成抗日气氛十分浓厚的地方。
实际工作中,谢勃十分注重党的队伍建设,他通过斗争实践,考察吸收了一批优秀青年入党。随着党组织力量的壮大,菱湖镇的抗日救亡活动更加有声有色。
三支头村勇担重任
1940年2月,谢勃等人随刘蒂亭副队长进驻德清县洛舍镇三支头村,以三支头为中心,在洛舍、下舍、杨坟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各地相继创办了农民文化补习学校,建立了“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团”和抗日土枪队。在洛舍镇,还开办了“妇女读书会”,开设了“抗日文化室”和“商民业余俱乐部”。
同年3月,中共浙西特委为适应新的形势,决定组建中共武德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谢勃被任命为县工委书记,对外仍以省政工二队名义在武德地区开展抗日活动。县工委在洛舍、砂村一带先后发展了一批进步青年入党,建立了中共洛舍、砂村支部。通过支部和党员的活动,洛舍镇上办起了夜校、妇女识字班、图书馆、俱乐部、土枪队等。
4月,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省政工二队党员团结各方面力量,发起成立了菱湖、德清“抗日反汪肃奸大同盟”,后改称“抗日反汪大同盟”,进行抗日宣传,开展肃奸斗争。洛舍三支头、砂村一带组建的土枪队,有近百名队员。为加强对土枪队的领导,党支部派沈文贵担任砂村土枪队队长,王正贵任副队长。他们发起拦截资敌物资、打击资敌米船等战斗,参加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等工作,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和反奸防匪斗争。
为了扩大抗日宣传,8月23日,县工委及所属党组织发动武德地区群众在洛舍镇举行“纪念淞沪抗战三周年”活动。这天,洛舍大街小巷贴满抗日标语,几百名土枪队员和“抗日反汪大同盟”成员手持红旗、肩扛土枪参加集会和大游行。在大佛寺群众大会上,党员、政工队员纷纷上台发表演说,声势浩大,轰动浙西,使当地民众深受鼓舞,但也遭到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的恐惧和嫉恨。8月24日,国民党德清县政府所属县特务大队和洛舍区队,分两路进抵洛舍进行镇压,拘捕了谢勃等13名党员及1名进步青年,制造了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史上的“洛舍事件”。
谢勃被捕后始终坚持斗争,经常向狱友讲革命斗争史,带领他们唱抗战歌曲,鼓励他们保持革命气节,尤其要求党员绝不暴露身份,严守党的机密。在谢勃领导下,大家团结一致地坚持狱中斗争;加上党组织的公开揭露和营救,国民党德清县政府迫于社会舆论压力,最后不得不释放了谢勃等被捕人员。
八角井英魂不朽
“洛舍事件”以后,浙西地区抗日斗争形势进一步恶化。国民党浙西行署再次下令“整训”政工队,省政工一大队所属一队被改组,主要领导被撤换;中共嘉崇桐工委书记、省政工二队队长姚旦因遭通缉被迫撤离,省政工二队解散。各县政工队也相继被改组为“青年服务队”,移交给三青团浙江支团筹备处。省、县政工队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被迫陆续撤离。其间,国民党浙西行署还改组了坚持团结抗日立场的《民族日报》社,查封了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浙西导报》。同年11 月,又在桐乡县逮捕了中共海北工委书记于以定。与此同时,浙西地区的日伪军也加紧了对敌后抗日力量的“扫荡”。
谢勃出狱不久,根据中共浙西特委指示,于9月15日偕罗希明、曾武来到武康三桥埠沈孝璋家,准备第二天召开会议,商议重建中共武德县委事宜。次日8时左右,他们被日军便衣队突然包围,曾武脱险,谢勃与罗希明不幸被捕,关押于武康日军司令部。21日下午,他与罗希明一道被押赴刑场,罗伺机脱险,谢勃被押至武康镇八角井附近的桑树地里,日寇极其残暴地将他分身致死,时年仅24岁。
为缅怀先烈功绩,1988年,中共德清县委、县政府在烈士牺牲地——武康镇八角井建立“谢勃烈土纪念碑”,以先烈的革命精神激励后人。谢勃的名字永载史册,谢勃的事迹可歌可泣,谢勃的精神长存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