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职业精神培养

2023-12-13李力源钱易陈洁梁晓波刘爱辉

河北画报 2023年20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课题过程

李力源 钱易 陈洁 梁晓波 刘爱辉

(淮阴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工科院校是为国家和地方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适应力强的工程师的摇篮。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一方面是大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课,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将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也是大学生将来进入生产、科研等实际工作的前瞻性模拟训练[1]。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使得就业市场对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的前几年的所表现出的“书生气”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错失个人发展的关键机遇。因此,在大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同时着力于职业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大多坐落于二三线城市,办学定位主要是扎根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大部分是要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们的专注特质、求精品质、吃苦精神、合作意识等“匠心”特质[2]。

一、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是在校内完成,指导教师依托学校的科研平台或自己的科研项目拟定毕业设计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与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后确定其毕业设计的题目,经过文献调研、开题答辩、实验分析、论文撰写、毕业设计答辩等环节并完成相关资料的归档后才算完成,如果学生未能按时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将延期毕业或无法获得学位证。毕业设计的起止时间一般为大四第一学期的末尾(大致为12月份)至毕业前一个月(大致为来年5月份),半年的时间看似非常充裕。但由于过年期间走亲访友,以及考研初试后的放松心态等实际情况,学生在寒假期间进行文献调研和开题报告准备等方面的自主学习成果微乎其微。寒假之后学生又几乎都会面临着考研复试和调剂、春季大型招聘会,以及考公考编等现实压力[3]。此外,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毕业设计考核环节的准备以及论文撰写和修改也都会占用学生不少时间,学生能够心无旁骛的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时间可能也就两三个月,其实是一件时间紧任务重的教学任务。关注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客观问题:

(一)学生对于课题理解不够深入

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基本是由学生所在学院的专业教师拟定后发布到毕业设计系统上,随后学生在毕业设计系统上选择若干备选课题,指导教师再从选择自己所拟定课题的学生中确定一名,即完成第一轮的双向选择。未能完成配对的学生与课题将继续进行双向选择,直至所有学生都确定毕业设计课题为止。除了少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就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互联网+等形式的学科竞赛与指导教师有过一定程度的科研互动之外,大多数学生对于指导教师的认知仅仅局限于听过一两门课的层面,甚至完全不认识。相较于重点大学的学生而言,地方高校的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学科视野普遍较窄,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仅限于考试前突击背书,考试不挂科。对于知识框架的梳理整合,以及对于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相对缺乏。因此,在选题时多数学生对于课题的理解存在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等认知偏差。那些在多轮双选后才确定课题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课题更是有一种包办婚姻揭开盖头才知道新娘长什么样的意思。

(二)学生的状态松散懈怠

本科阶段的教育通常仍是以课堂授课+期末考试的模式为主,因此不少学生即使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还是习惯于中小学阶段那样填鸭式学习、机械式重复的低效学习方法,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总是嗷嗷待哺般期待指导教师安排工作任务、给数据、改论文等,缺乏主动探索的动力和能力。有的学生甚至连论文的致谢部分这种完全自由发挥、真情流露的内容都试图套用以往毕业生的范本,并且对其中引经据典的错误根本不加甄别。此外,相较于重点高校频繁的专家学术讲座以及大所、大厂的实践机会,地方高校的学生普遍在学术视野上较为局限。这种局限性也导致了他们很难将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与未来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形成共鸣和联想,知识体系化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不足。对于学术论文和学术汇报的规范化要求也缺乏直观的认识。这些客观因素会导致地方高校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因能力不足而遇到各种问题,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毕业设计期间没有了平常课程在时间上的严格要求,通常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不少学生只有在老师召唤时才会来做些实验。长期蜗居宿舍容易形成极不规律的作息,一些学生甚至连午饭都懒得出门,在宿舍点食堂的外卖。这样的精神状态不仅仅会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实验进展缓慢,论文撰写质量低下。更甚者造成学生脸色憔悴、眼神空洞、衣着邋遢的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严重影响其在考研复试和就业面试过程中的临场表现。

(三)教师的指导难以全面兼顾

地方高校的师生比例较低,同时由于教师年度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要求,往往一名教师在一轮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同时指导4~8名学生。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数量较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博士点和硕士点。教师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普遍缺少研究生的辅助和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每届毕业设计都需要教师从头手把手的教实验操作,逐字逐句的扣论文细节,费时费力同时也容易滋生厌烦情绪。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着一定课时量的教学任务。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而言,每年的二、三月份更是申报自然科学基金的关键攻坚时期。由于时间和资源的种种限制,单靠教师可能无法全面的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上述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再加上学生极易受到周围生活学习环境的影响,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初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心态慢慢转变为无所谓、让我干啥我就干啥、怎么着都能混个毕业之类的消极心态。这就使得本应该着力培养学生适应职场环境的毕业设计过程非但没有达成教学目标,更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部分学生“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的无责任化倾向[4]。

二、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一些尝试

淮阴工学院为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市,作者所在的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同时拥有材料工程(材料与化工)、智慧交通装备技术(交通运输)两个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以及江苏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医用材料及高端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平台[5]。以此为基础,针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尝试:

(一)校企业联合培养,让课题贴近生产一线

指导教师尤其是博士毕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所拟定毕业设计课题往往是自己科研方向的延续。然而地方高校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太过理论的内容通常难以充分消化,青年教师大多于重点高校或是重点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其间所接触的高端仪器设备,对于地方高校的学生而言,可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与其鸡同鸭讲的给屠夫强行传授屠龙之技,倒不如更接地气的教授他如何庖丁解牛。地方高校的教师可以在产学研合作、科技副总、工程实践、横向项目等形式的校-企合作中结合地方和企业的现实需求,提炼适合本校学生理解和实际操作的课题[6]。特别是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更是极好的活教材,可以让学生最直接地参与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在企业联合培养的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同时也可以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方式。

(二)以职场制度为模板,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

尝试从企业经营的视角出发,运用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去认识、分析、研究大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工作[7]。为尽量避免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长期蜗居宿舍而松散懈怠,以职场的工作制度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固定学生的办公位置和工作时间;规范考勤和请假制度;每周固定时间组织毕业设计学生的例会,讨论这一周时间里的学习情况、实验进展和遇到的问题等。如要保证这些制度能够在在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有效执行,指导教师当以身作则,给学生制定的规则首先自己要能够带头做到,以自己精神饱满、充实忙碌地工作状态引领着学生。

(三)构建毕业设计团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基于地方高校教师的指导难以全面兼顾的现实问题,尝试毕业设计的团队建设。一些大学生自尊心过强,遇到问题宁愿自己关起门来琢磨,自己写的东西敝帚自珍不愿给别人看,可这样闭门造车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这就需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团队中来,遇到了问题大家相互商量,共同琢磨,工作的效率就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尤其是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很多细节问题其实是共性的,指导教师给团队中一名学生的论文指出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举一反三,可以避免了教师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得给每个学生都讲一遍的低效重复劳动,同时可以在团队中引导学生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三、毕业设计教改实践中的思考与展望

在大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强化职业精神培养,不仅可以令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工作任务,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作者在近几年毕业设计指导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思考:

(一)以师为范

本科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对于大学生的综合专业训练,同时也是对于指导教师自身知识体系和科研进展的定期检验与更新。在知识爆发式增长,技术高速迭代的今天,指导教师即使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也应该在科研和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汲取源头活水。每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也在检验着指导教师能够不断在实践中提炼新问题的能力和动力,指导学生完成课题工作的同时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二)博采众长

毕业设计的工作应尽早抓起,受制于地方高校的各种客观困难,仅靠大四的半年时间,大致仅能勉强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学生的文献阅读量可能仅限于教师所提供的几篇文章,而更重要的检索提炼文献的技能,以及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训练仅停留在浅尝辄止或是初窥门径的层次。若要体系化地培养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各方面科研能力,为其将来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铺路搭桥,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与指导教师的班主任工作、创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假期实践等教学形式相结合,构成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组合式培养,形成良性循环的传帮带。指导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知识融入一些自身的科研方向介绍,并通过多种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一般的学生更好地选题。

(三)贵在坚持

形成一个好习惯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而荒废一个好习惯往往只是由于意识的放纵懈怠。塑造良好的学习互助氛围需要师生一起努力,克服自身的惰性,尤其是作为指导教师更需要以身作则,以自己斗志昂扬的工作状态在日常相处过程中影响和感召学生与自己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课题过程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