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之下如何创新艺术教育
2023-12-13陈柳海
陈柳海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在数字化的今天,利用数字媒体开展创新艺术教育迫在眉睫,选取更有效更适合的艺术教育方式作为数字媒体的手段是我们需要积极自主地去探究和推动的目标。从当前趋势来看,在未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必然使艺术教育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多样化,利用数字媒体来创新艺术教育将逐渐地凸显出来,大力开展数字化艺术教育的构建工作,有利于促进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化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新的媒体形式。在对艺术美感的不断追求中,艺术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突破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艺术教学应立足于教学手段的改善,以“项目驱动”为导向,而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则能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意和突破。艺术创新与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如今,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都在争相学习的重要专业,该专业更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出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既要在艺术上有一定的成就,又要对科学的数字媒体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艺术教育和发展。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概括
(一)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
数字媒体艺术是当今世界对艺术设计整体话语权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我国艺术设计院校的教育与教学工作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当代艺术”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新的体验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开始。美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以新的经验为基础的累积过程,其思想也符合中国传统“悟道”的理念,同时,艺术设计教育的中心内容也逐步向“体验”转变。
(二)艺术的学习以及创新转变
对艺术家来说,所展示的艺术创造实际上是独特的心灵经验,而艺术的历史发展是有关人的心灵经验的现象史。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设计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使人们获得良好的心灵体验,从而实现人类的理想境界。而对人的艺术经验,可以看成是由各种艺术类型演化而来的独特的心灵体验。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而在这个时候,在艺术教学中所呈现的“体验式”,则是在对生活情境中的发现和感悟。而“体验式”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将网络化的课程教学系统进行整合,在此过程中,教育和教学的主体逐步转向了学生。
二、数字媒体之下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艺术领域传播、实践、创作等的需要,数字媒体与艺术进行融合,然而目前数字媒体艺术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正处于融合中的阶段,在此阶段,融合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之后内容单一
主要是因为在现如今的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时仍旧受到一些传统思维与传统技术的影响,或者说是艺术创作者或者使用者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无法放开自己的思维和能力投入到两者的融合当中。举例说明,有些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过分注重艺术设计与艺术作品的可视性,关注于实际与现实,而忽略了数字媒体技术独有的虚拟性,使得设计作品仍旧无法摆脱传统的设计理念与思维,没有在创作过程与呈现过程当中体现出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相融合的结果,也就是作品无法实现数字化。
(二)没有形成明确的产学研结合发展体系
就艺术类的教育专业来说,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满足社会工作的需求,然而目前的数字传媒艺术设计课程还停留在以学生的日常工作为中心,忽略了在新世纪中实现数字化传媒艺术设计的产学研结合,造成了教育与时代的脱节。在数字传媒艺术设计课程中,以虚拟项目课程等形式进行的培训活动,在制作影视广告、宣传资料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无法与专业应用相适应,与市场对人才的工作能力要求背道而驰。与此同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若没有工业发展与科研相融合的系统,那么就会造成日常教育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关系
为了使数字传媒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必须在大数据智能时代下,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交叉研究。在实践中,数字传媒学院应尽量实现与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要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育人创新实践探索
(一)体验全新的艺术表现本体论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设计本体的学习方法和认识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教育工作者会逐步从传统性的纵向发展走向以多元媒体为中心的有序发展,但在这个阶段,单纯的研究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艺术所呈现的本体认识与经验,是整个艺术教育发展的重点。但是,就数字传媒的发展和创造而言,常常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而其所呈现的边缘知识多为多元“乌托邦”。
(二)以博物馆空间为载体促进艺术教学
十七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过,知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各种教育学习工作积累而成。约翰洛克提出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来充实自己的知识,而在这个时候,在博物馆特殊的教育和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吸收知识,去感受外在知识被自己的思维沾化,然后再去传播和创造知识。
(三)从社会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艺术教育
社会生活巨大的万花筒,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创造独特的、带有“原形”和“艺术创作”的体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艺术创作学习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和创新。对于艺术的多样性而言,意义并不局限于生活经验的不确定性,而是体现在可操作性上。我们在探讨社会经验的同时,同时,也会在作品中融入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易英在他的作品中说:“在现代艺术中,用非传统的艺术手法,而不是专门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艺术性”,这种说法在很多人的眼中或许是不被认可的,但仔细一想,却又会发现,现代艺术给人的感觉,要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基础知识学习。诚然,从很久很久以前,艺术教育的社会因素就没有对艺术本身产生过任何的影响,否则艺术也就不存在了。
(四)数字媒体在现代艺术教育中的渗透
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生存现实,在当今社会中,几乎每个角落都与数字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数字媒体作为新型的媒介,也与数字化世界中的一切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字媒体既是数字世界的一部分,又是其工具。随着数字化媒介的深入融合与广泛渗透,真实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媒体以其资源规模大、访问与使用方便、交互能力强等优势,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促进了其设计、发展、管理与评价等模式的变革。因为艺术教学的互动性、媒介性和沉浸性,所以很适合与数字媒体进行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艺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形式,在数字传媒发展程度高的地方,艺术教学中广泛采用数码影像、电子书、虚拟现实等技术,甚至还引入了人工智能。藉由数位媒介的运用,增强了艺术教学的体验感与沉浸感,让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可以一览当代与当代有关的所有艺术知识。数字媒体还让艺术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地点、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或削弱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才能开辟出全新的艺术教育天地。以往很难接触到的艺术资源,随着数码媒介的加入,也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因此,可以说,数字媒体已经渗透到艺术教学的各个层面,并且已经和艺术教学密不可分。这表明,现代艺术教育在客观上已具备了数字媒体的条件。除此之外,新的艺术专业如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艺术、数字音乐等都在迅速发展,其教学与数字媒体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充分展现出了数字化技术的强大功能。在此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内涵与形式都必须重新考虑与界定。
(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艺术教学创新
在艺术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弥补与改进现有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艺术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只有明确了创新的方向,才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并逐渐丰富起来,以满足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认清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寻求新的教学途径。比如,充分运用数字媒体的传播技术,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抽象的艺术教育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升了课堂上教学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移动设备,将难度较大、抽象的艺术教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动画,录像,声音等形式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对多种视觉信息进行综合,从而更好的理解与学习。
(六)找准艺术教育定位
在数字化媒体条件下,艺术教学与传统教学应结合各自的优、劣势,并加以剖析,才能真正实现艺术教学的创新。所以,不同的学校也可以进行优势互补,通过跨界融合,创新艺术教育的理念,找到正确的艺术教育定位。例如,工科类学院的艺术专业学生在软件设计、大数据收集、软件应用、程序编程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艺术院校的学生在造型设计、文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跨平台、跨专业的目标,通过对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和共享,提高艺术专业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确定艺术教育的定位时,可以设立专门的研究部门,并与实际需要相结合,整合各所艺术学院之学员,于未来发展趋势下,于创作中不断提升,最终达成跨界创作之目标。
(七)提升艺术教育实践性
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信息的传递,是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通过语言讲解、黑板示范、实物展示等方式,把学习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再通过这些传递方式,接收到信息并予以深入学习。目前阶段,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艺术教育要与时代特点相融合,将信息传播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视频、动画和影像等信息,建立起艺术实践理念,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技术的运用,也给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实体与虚拟媒体,利用智能化与移动化设备,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在线收集艺术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同时,还能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数字化传媒艺术设计作为新兴的传媒类学科,目前的教学手段还不够完善,由于目前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和学科结合得不足。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强化某些可塑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目前情况来看,艺术课堂上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因此,“线上+线下”“课堂+课后”的新模式是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艺术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更趋近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