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两社”联动激活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2023-12-13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
近两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造性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社”联动发展,催生“1+1 >2”的叠加效应,探索形成“1+1+N”发展模式,即村党组织领办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商贸超市、电商平台、投资平台、家庭农场、乡贤能人等,有力促进了强村与富民同频共振。2022 年,全区经营性收入50 万元、100 万元以上的村集体占比同比分别提高4 个百分点、8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
一、构建“党建引领、两社联动”运行模式
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两社”联动项目,充分发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各自优势,形成协力推动强村富民工作合力。党建引领是关键,通过党建引领聚合领导力量、培养经营人才,公开选聘优秀机关干部到镇街担任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助理镇长(主任),实施村级经济经营管理人才“领航工程”,建立“一项目一专班”,有效提升了“两社”联动项目实施的组织力。三方联动是关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主要投资主体,牵头发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以资金、土地等入股,并根据实际需要引入龙头企业等战略合作方,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既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增收,又让村集体获益。
二、强化“项目建设、机制创新”服务保障
通过精选项目、精细服务、健全机制等举措,推进“两社”联动发展、健康发展。“三步走”精准优选项目。一是申报立项,由各镇街对照村级增收目标,因村制宜,策划上报“两社”联动项目,备足项目资源,目前累计入库项目101 个。二是规划听证,在村集体申报、镇街实地调研基础上,区农业农村局对上报项目逐一过堂,初步筛选49 个项目,总投资1.52 亿元。三是专家论证,邀请行业专家对初选项目进行现场质询、评比打分,最终确定首批实施28 个“两社”联动项目。一方面,通过“四要素”精细服务项目。在政策配套方面,出台了“党建引领富民强村”十五条、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在资金扶持方面,多次组织部门联合会商,对首批28 个项目逐项研究资金扶持方案,共统筹安排专项资金5538 万元。在技术支持方面,由农业农村部门分行业组建项目指导组,逐项调研论证,进一步谋细谋实项目方案,集中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在领导力量方面,区委组织部采取公开竞聘方式,面向全区年轻机关干部遴选镇街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见习镇长(主任)各13 名,为乡村振兴和“两社”联动项目实施汇智聚力。另一方面,建立“五机制”精心护航项目。建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公司)、村干部、能人等多方参与的“两社”联动项目资金投入机制;因地制宜采取村集体直接经营、发包经营和村企联合经营三种不同的运行机制;依据不同经营模式实行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村集体保底分红、按比例分红三种分配机制;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基础,互助性、商业性保险为补充的经营风险防范机制;指导镇街建立项目专班服务机制,明确具体挂联人员和监管人员,让项目全程有服务、受监管。
三、形成“因村施策、各得其所”发展路径
通过两年实践,已初步形成八类“两社”联动典型案例。一是高效农业型。蒋垛镇盐大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草莓种植800 多亩,由公司提供从种苗、技术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2022 年亩净收益3000 元,带动农民就业600 人,村集体增收21.8 万元。二是生产服务型。三水街道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为周边32 家农场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其农机作业、粮食烘干服务费比市场价低20%左右,还拓展了稻米精加工服务。三是物业经营型。白米镇白米村牵头成立劳务公司,承接集镇园区垃圾清运、绿化管护、道路保洁等业务,60 多位村民通过提供劳务、参与分红等形式人均月增收1500 多元,村集体年增收25 万元。四是乡村旅游型。溱潼镇湖南村采取“地方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私营投资”三方合作模式,打造潼享田园农旅融合项目,为当地村民提供50 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近50 户农户发展瓜果种植业,村集体年增收60 万元。五是资源开发型。溱潼镇冯庄村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整合财政资金2350 万元,联合100 多户水产养殖户,改造标准化蟹塘1900 亩,建设养殖尾水异位治理区,极大改善了河蟹的养殖环境,村集体年增收70 多万元。六是技能培育型。溱潼镇冯庄村成立农业旅游公司,采取“合作社+公司+能人”的合作模式,利用冯庄渔业园平台开展水产养殖培训服务,2022 年培训20 场次,村集体增收1.6 万元。目前又筹资60 多万元建设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年保底分红9 万元,可以带动30 户农户增收。七是加工经营型。蒋垛镇许庄村依托背靠工业园区的优势,成立新材料公司,投资220 万元新上全自动生产线,集中回收园区企业废旧耐材,粉碎加工后再出售,预计每年村集体增收43.6 万元。八是品牌带动型。三水街道桥头社区依托本土状元文化,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旅融合”的联合发展模式,将传统的香菇农产品打造成消费商品、旅游精品、文化产品,成为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引领振兴的现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