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势和图形谱的艺术运用助力审美能力的提升
2023-12-12张海强吴培娟
张海强 吴培娟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民族创新和时代创新,合理开展图谱和手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中小学生音乐感和审美能力,激发中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我们知道音乐不具有视觉性特征,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柯尔文手势和图谱教学用视觉的形式表达音乐的特征,用手势、形状等符号使音乐可视化、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对我们的音乐教学很有帮助,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是如何运用和探究手势和图形谱助力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一、走近图形谱
图形谱极具魅力和特色,借助它的特点,我们能够巧妙地运用手势和图形谱,将音乐教育变得生动而灵活,图谱是对孩子的节奏感、旋律感、乐感等的培养,都能得到一个大的提升,这样直观明了、化复杂为容易、化抽象为灵活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音乐学习方法。图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辅助工具,其具有具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的特征,一般利用图像、记号和文字的方式记谱,它一般表示音乐的旋律或者动机,是为了方便学生直观了解音乐中的审美要素——旋律、节奏、织体等,图谱可以直观地将音乐的情感表现出来帮助学生感受、理解、体验音乐要素,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一)图谱的类型与形式
在音乐作品中,音乐的审美要素中音的高低、长短、声部旋律走向、节奏变化的特征用图谱表现,可以用长线、短线、直线、曲线、粗线、细线、圆弧线、波纹线等表示,让学生更快地建立音乐感知力,用变化的图片表示变化的音乐,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生动的曲式结构图谱,进而记住概念,积累一定的听觉经验,从而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土耳其进行曲》乐段中用变化起伏的线条表示音的变化、密集的节奏。表现同音反复的这个音型用波浪线表示,前进感与较为活泼的情绪,用短线表示,能表现音乐的走向。还比如,《电闪雷鸣波尔卡》用圆点或者倒三角把活泼的断音表示出来,用上行或下行用直线表示快速的连音。这样的音乐课通过了听、看、唱、画等多种方式、多种感官,让教学难点顺利解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通过图谱,学生不仅能很准确到位地唱准长音的时值,很好地进行了弱起句的感受与体验,还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如果设计合适、巧妙的图谱还可以很好地表现出乐句间的相同与不同、内涵及意境。例如:《杨柳青》图形谱设计时,要创设课堂的意境,用嫩芽图片表示短音,用线条变化表示旋律。在教唱歌曲环节,通过图谱感受了扬州的山山水水。
(二)图谱的设计步骤
图谱的设计有以下几个步骤:对音乐作品的文本细读,找到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图谱教学的目标。用最有表现力的图谱表现音乐作品里的特征,让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感受。因此,教师要细读音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自己的教学意图是什么,然后再设计图谱、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设计图谱一定要简洁明了、直观大方,切忌花里胡哨、不切实际。要便于学生的模仿与律动,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例如:在设计莫扎特《g小调第40号交响曲》图谱时,要用图谱能表达一种有节制的激动,图谱要富于音乐一种急促的感觉,要注意把握旋律的平衡与对称。
(三)图谱的运用效能
图形谱要融入音乐的要素中去,能准确地表达旋律、节奏、力度、曲式结构的特征。在图谱中,我们要能清楚地看到音乐是怎么发展变化的,看它作为一条线索,如何很快融合到音乐中去。如果没有把握这条线索,学生在课堂很容易走神,得不到很好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在初步感知音乐阶段,要注意渗透音乐的结构是什么、构成音乐要素是什么。在深入学习阶段,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深入的了解,感知旋律的起伏变化、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
图谱是一种符号,以图谱为媒,让学生参与体验,参与创作,体会不同的音乐中有不同的变化形式。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并运用,可以通过已有的经验与理解,直接运用到音乐之中,也可以不受音乐束缚,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利用图形谱,引导学生直接参与音乐,看看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体验音乐图形谱和自己的设想是否一致。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和封建势力出现的先后顺序问题、小提琴和乐队的叠加演奏、预示着矛盾的升级问题、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化问题、抗婚的结局图谱表示问题,要让学生去捕捉和讨论。通过学生阅读、探究、思考,在基本了解图形谱上符号表达的意义之后,开始聆听后部分的音乐,捕捉后半段的音乐发展,想象符号的表达,再与教师第二次展示的图形谱进行对照比较。这样一来,运用各种图谱符号,使图与谱音乐紧密相连,真正发挥了图谱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对音乐听觉补充手段的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谱的补充或编创,也可以让学生完全自主创编,使其在主动探索和发现中培养一定的能力,如多层次的思维能力、优秀的创造能力。另外,可以让学生对图谱進行再创造。让学生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审美体验。这样还能极大地增强其自信心,以显性的教育和隐性的熏陶结合并进的方法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教师根据各种图谱方法,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在演奏、演唱、欣赏等各个领域尝试创作图谱,都有助于发展学生们的音乐鉴别力。
二、走近柯尔文手势
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应用和实践柯尔文手势。柯尔文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动作表示七种不同的唱名,它高低起伏、形象生动地把音级之间的音高关系、音级倾向表现出来,使原先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更加直观明了、具体形象。
(一)眼明手快,巧学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柯达伊的手势法,帮助孩子快速对音高有准确的概念。如:《小小花园》一课中,我用柯达伊手势创编了一个手势游戏,利用学生们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游戏中带领学生边唱边做手势,学生们兴高采烈异常高兴,不但很快地记住了音高位置,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音乐学习积极性,高效地完成了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比如,手势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歌唱教学课上,时常会听到同学唱跑音的情况,在教会学生柯达伊手势之后,有学生唱跑音的时候,一个简单的手势提醒就会让学生把唱不准的音巧妙地纠正好。这样用手势纠正音高,使音乐课程继续进行,既不会打扰其他同学的演唱,也不会让唱不准的学生尴尬。仅仅一个柯尔文手势,就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用柯尔文手势直观地学习音乐语言。巧妙灵动的柯尔文手势与音乐旋律语言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习惯,另一方面让音乐课堂氛围更加快乐。动人的旋律在美妙的琴声中流淌,让音乐课堂“动”了起来。通过老师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指导练习,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柯尔文手势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好习惯,快乐徜徉在音乐殿堂。
(二)运用手势,丰富内容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音乐是抽象的,很难理解。但是柯尔文手势让抽象的音乐具体化,丰富音乐意蕴内涵。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春雨润无声”式地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比如,可以通过手势进行双声部练习。两个声部的训练在歌唱教学中是最困难的内容之一。在两声部歌唱训练中,学生经常看错或者唱错音,柯尔文手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手势训练不同的高音和语调,使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和倾听。这样,学生的整体歌唱能力就可以通过一声、一段、一句歌词的训练来提高。比如,可以通过手势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柯尔文手势教学,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简单化,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大大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应灵巧地、反复运用柯尔文手势,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生音高歌唱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可以通过手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柯尔文手势的创设让繁杂的教学环节简单化,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对良好性格的培养、判断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利用柯尔文手势挖掘学生自身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让师生一起学习音乐、享受学习、热爱音乐。
总之,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恰当而巧妙地运用手势和图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音乐课堂的整体效率。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熟练地运用直观、清晰、醒目的手势和图形谱,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会变得生动、灵活。无论是对儿童节奏感、旋律感和音乐感的培养,都可以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