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美育教学模式路径研究

2023-12-12蒋佳良

剧影月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乐团美育美的

蒋佳良

管乐团因具备音乐华美优势、气势磅礴优势深受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青睐,在管乐团中进行管乐演奏,不仅能有效排除大学生的烦恼,缓解心理压力,还能使大学生感受到管乐和音乐的魅力。我校随着《“新文科”背景下高师院校交响管乐团建设的美育功能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开始重视音乐教学中管乐团的美育教育,探索如何借助管乐团的力量提升音乐美育教育水平。为充分彰显管乐团在音乐美育教育中的价值,在教学中应制定完善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为目的,提升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校音乐美育教育中管乐团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高校在组建管乐团之后,采用精细化和高标准的管理方式,促使管乐团的长远健康发展。一方面,管乐团的组建是音乐教师挑选较为优秀的音乐学生所组成,组织管乐团成员学习音乐专业知识,提供非常优秀的作品进行合奏练习,即使在节假日的时间段,也不会轻易停课,通过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方式,使得管乐团的成员自觉规范行为,形成正确的团队观念意识,提高团体的荣誉感,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尤其是在高校聘用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管乐团教师,可使得学生在管乐团的团队合作和音乐实践操作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感受音乐艺术魅力,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另一方面,管乐团学生参与校园演出和比赛活动或是参与公益表演,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感受和传递艺术美,体验音乐的美感,潜移默化形成审美意识。由此可见,管乐团在高校音乐美育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产生音乐艺术审美体验的载体,也是学生形成正确审美意识的依托。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审美素养

近年来,随着高校美术教学中管乐团训练的融入,教学工作和教材的正规化与系统化构建成为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和归纳分析,多数高校的管乐团已构建系统化和整套的训练方案与教材,形成将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的视唱基础课和乐理基础课,将合奏训练作为基础部分,打造健全的教育体系,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审美素养的增强夯实基础。学生参与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乐团教学,不仅能够学习更多的合奏技能和视唱乐理知识,还能通过参与管乐团竞赛和比赛、到省级音乐厅和大剧院参与专场音乐会等,拓宽艺术视野,增强艺术品位,达到以美怡情的目的。与此同时,高校的管乐团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比赛活动或是其他的实践操作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和比赛中深入体验管乐团演奏乐曲的美感,通过教师的指导研究分析各类乐曲的思想,情感和内涵,增强学生感受和体验美的能力,同时学生参与集体演奏进行乐曲美的展现,能够增强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修养。

(三)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

高校音樂教学并非单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是要为每位学生提供较为良好的教育服务,管乐团属于素质和艺术教育的结合点,学生参与管乐团的学习活动,不仅能掌握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能拓展眼界,进行音乐课程的延伸,营造活泼欢快的艺术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学生在良好艺术环境中发挥审美潜能。

二、高校音乐美育教育中管乐团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趣味性教学模式

美育主要就是审美教育,音乐教师在美育教学中采用管乐团的教学方式,无论是管乐团的乐器、服饰或者装饰物,或是管乐团成员的行动和演奏,都处于一致状态,在管乐团学生演奏期间,要求所有成员保持形体的优美性和精神的集中性,以节奏明快和迂回婉转等乐曲营造良好的艺术美环境,使得学生感受到艺术美,简而言之,管乐团属于集音乐艺术美、造型艺术美和体育艺术美为一体的艺术,具备一定的音乐美育教育应用价值,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所制定的管乐团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就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兴趣,无法有效完成美育教育。因此,在高校音乐美育教育过程中,应重点提升管乐团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管乐团的环境中感受、体验、创造美。例如:高校音乐教师在管乐团的教学工作中,为学生设置具有活泼特点的《雏鹰之歌》乐曲、具有悠扬婉转特点的《美丽的海滨》乐曲、具有震撼人心特点的《非洲交响曲》乐曲,按照乐曲的特点为学生播放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按照视频内容深入理解和分析乐曲的背景、思想情感等,然后为学生发放管乐团乐曲演奏的服装、饰品,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角色的分配、管乐团演出的编排等,完成编排之后进行演出表演。学生自主编排演出、穿着相应的服装和饰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音乐艺术美、创造美,还能形成参与管乐团学习的兴趣,感受到管乐团学习的乐趣、自由、轻松、欢快,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为后续音乐美育教学中管乐团教学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

(二)构建情感教育的教学模式

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是高校音乐美育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切实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情感,是增强学生审美意识、能力和素养的基础保障,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在美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将情感教育融入管乐团的活动,使得大学生在管乐团活动形成积极向上、良好的审美情感。例如:高校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区域的大型会所场合开展管乐团演奏活动,引导学生在大型会所场合中保持良好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做出标准的动作,保持高昂的情绪,提升演奏效果,通过具有美感的环境,将学生带到非常高尚和纯洁的情感世界,充分意识到管乐团演奏活动具有心旷神怡和赏心悦目的价值,在为他人创造美的同时,自身精神也会随着美的环境升华,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审美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美的感受,还能调动管乐团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力量。与此同时,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高校音乐管乐团教学工作中,教师还需为学生播放国家级别管乐团的演出视频,指导学生深入体验管乐团演出视频的情感,形成审美感受和体验,增强审美情感。

从本质层面而言,音乐属于情感艺术,情感又属于音乐灵魂,成功的音乐课程不仅能为学生带来美的熏陶、体验,还能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美,促使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表现力的发展。高校音乐教师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将情感教育融入管乐团教学中,可以按照管乐团的各类乐曲等开展音乐鉴赏课程,定期举办讲座活动和音乐会活动等,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审美能力。同时也可邀请国家管乐团的成员到课堂中言传身教,为学生进行管乐团领唱和视唱,引导学生准确体验和理解音乐美,形成情感层面的冲动,缩短音乐和内心之间的距离,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管乐团教学中选择具有爱国精神的乐曲,邀请国家管乐团成员到课堂中为学生领唱和视唱,引导学生带有感情演奏乐曲,理解乐曲中的情感美,和国家管乐团成员共同带有情感进行乐曲的演奏和演唱,切实将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带有感情色彩进行表演,点燃学生审美情感的火花,从内心深处、情感层面受到音乐美的感染和熏陶。

(三)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从艺术实践操作的角度而言,音乐管乐团活动追求团队协作和身心和谐的形式,能使学生在文化艺术实践操作中,增强团队合作和协作的精神,提高团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同时,管乐团也属于音乐美育的第二课堂,具有丰富音乐美育教学活动和实践形式的作用,能使学生在管乐团的活动中感受到音乐之美和艺术之美,而由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存在个性化需求,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在美育教学期间,应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管乐团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活动形式和比赛内容,将间歇性训练和集中训练有机整合,通过训练和演出的结合,采用单向活动和综合活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高校音乐教师在管乐团的音乐美育教学工作中,按照学生个性化需求设计文化艺术节校园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审美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建议教师为学生设计具备特色化的管乐团文化艺术节活动、新生开学艺术节活动等,采用单向活动形式和综合活动形式,管乐团学生和所有音乐教师共同组织和设计艺术节活动,通过活动的设计和点评研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引导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感受艺术美。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可为学生设置校内和校际的文化艺术比赛项目,为学生提供能够展示和创造音乐美的空间,使得学生在管乐团活动项目中,体验音乐审美特性,增强美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管乐团的美育教育活动,需将理论和实践操作有机整合,以统一学生的审美认知和行为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管乐团演出活动的理论知识,参与创意类型的竞赛活动,首先,组织学生在管乐团演出过程中,自主编排和创造演出项目,营造良好的创新创造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滋润心灵和陶冶情操的空间,提升学生音乐美的创造能力和展现能力。另外,大学生参与和完成管乐团的音乐演出项目创造创新之后,音乐教师应邀请相关专家共同对大学生的创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大学生学会以审美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进行美的创造和展现。

(四)构建美育与德育并重的教学模式

高校音樂管乐团活动,不仅属于大学生的音乐实践操作载体,也是一种礼仪活动,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教育元素,从本质层面而言,德育重点在于教育,强调的是晓之以理,而美育重点在于感化,强调的是动之以情,将二者有机整合,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还能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美育和德育的引导下,积极学习典型榜样,在创造和展现音乐美的同时,规范自身在管乐团团队活动的行为,提升道德素养和修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如:高校音乐教师在音乐美育教学的同时,可为管乐团学生提供校级、区级和市级评选的模范榜样事迹,对学生身边的典型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讲解典型榜样人物在管乐团实践活动中良好的作风和优秀素养,使得学生在榜样作用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懂得遵守规则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自身积极参与管乐团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学习音乐技能和知识,还是为国家音乐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途径,感受到音乐艺术发展对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通过享受音乐艺术美,学习和掌握更多专业技能,懂得如何为国家音乐事业发展创造具有美感的音乐作品,提升道德素养、人格修养。与此同时,在管乐团的音乐美育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关于国家管乐团为音乐事业做贡献的真实事迹、播放国家管乐团在国际中表演为国争光的视频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美,还能形成为国争光、奉献的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为重点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强化和其他学校之间的联合,通过校际联合打造管乐团的美育教育体系,升华学生的素养,通过美育促进体育教育发展,同时,通过美育促使学生素养的提升,实现以美育人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建议高校音乐教师积极借鉴成功经验,进行高校之间的互动,强化辖区范围之内,校园之间的联动,各大高校之间共同合作,构建具备美育教育特色和功能的管乐团教学模式,筛选最佳的实践教育方法,通过创新性实践教学和科学性的育人方式,为学生打造十分丰富的管乐团艺术文化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共享各大高校的美育教育资源和平台,共同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美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高校音乐美育教学工作中融入管乐团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素养,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因此建议高校音乐教师根据学生审美能力发展需求,重点将管乐团活动应用到音乐美育教学中,构建趣味性教学模式、情感教育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将美育和德育有机整合,探索最佳的实践教育措施,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综合素养和素质。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师院校交响管乐团建设的美育功能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21jxgg10;2021年广州市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化研究项目《高师院校交响管乐团建设的“一专多能型”器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1GZYX001)

猜你喜欢

乐团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滚烫的交响灵魂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