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瞿秋白红色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及传承路径研究

2023-12-12韩佼秀

剧影月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瞿秋白音乐作品红色

韩佼秀

红色音乐萌芽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形成并逐步发展和蜕变创新,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思想内容、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呈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系列音乐艺术作品的总和。瞿秋白是最早关注音乐艺术问题、从事革命音乐传播和红色音乐创作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红色音乐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音乐体裁来宣传革命思想,用最接近百姓的语言来表达共产党的革命理想与政治主张。

一、瞿秋白红色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道:“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瞿秋白在其红色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瞿秋白红色音乐中的歌词、旋律及其蕴藏的红色故事对当代大学生有独到而鲜明的教育价值。

(一)磅礴豪迈的歌词:增知提质

瞿秋白红色音乐的歌词大多刚健质朴、言简意赅,以极具艺术性的手法高度概括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利益观。如《赤潮曲》中如“猛攻,猛攻,锤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奋勇,奋勇,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从今后,福音遍被,天下文明。只待共产大同”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革命群众带来光明前景,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方向,引领着亿万国人走向胜利的彼岸。大革命时期的经典红色歌曲《救国十二花名》,以近乎白描的手法描述了我国受帝国主义欺压、强迫的现实,揭露敌人损害国家利益的本质,唤醒同胞的救国意识:“二月里来暖洋洋,可恶日本矮东洋,吸我鲜血真厉害,来到中国开工厂……九月里来菊花黄,同胞救国心要长,不平等條约要推翻,条约不去国要亡……”苏区经典歌曲《送郎当红军》以女性视角表达了当地民众对工农革命热情的拥护与支持。歌曲采用单乐段结构,共十段歌词,每段歌词都由“送郎去当红军啊”开始,每段添加不同的内容,十段歌词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是广大根据地妇女高高兴兴地送郎当红军,直接地表达了对地主劣绅、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鄙夷,叮嘱她们的情郎不要听信反动的宣传,要认清敌人并将其一举歼灭。第二是宽慰他们不要想家,家里的事务自己会小心处理,不要有后顾之忧,等到革命胜利再回来和家人团聚。歌曲音调优美、凄婉动人,歌词质朴易懂,既体现了军属识大体、明是非的革命意识,又表现了她们勤劳善良、坚强勇敢的品质。在各个特定历史阶段,一首首直抵人心的歌词,记录着瞿秋白的红色征程和音乐风格,并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一代一代人的传唱,已沉淀成先进的红色音乐。

大学生处在思想铸魂的关键时期,但又面临负面信息的诱惑。探析瞿秋白红色音乐歌词中所体现的思想精髓和积极向上向善的乐观主义精神,能够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直抵人心的旋律:情感共鸣

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作品本身,主要是由作者本身的才能决定的。瞿秋白红色音乐作品汲取民间文艺灵感和养分,改变文艺创作形式,加入革命小调、民歌、戏曲等民众能够普遍接受的内容,突出人民特征,提倡艺术作品的大众化。此外,瞿秋白借鉴西方音乐艺术表达方式,擅长情感的表达,引起人们的共鸣,使得这些红色音乐作品既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征,又能以贴近群众的方式来歌颂革命斗争。瞿秋白所创作的红色音乐是充满人性,率真朴素,具有较强艺术性的佳作。以《赤潮曲》为例。《赤潮曲》的音调素材取材于昆曲曲牌“新水令”,且定调为D调,若按《赤潮曲》配词的节奏来朗读,能体会到歌曲刚劲有力,4/4拍的旋律与歌词相融合,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通过歌词的意境表达。整体来说,瞿秋白的《赤潮曲》气魄宏大,音调热情坚定。歌曲的“猛攻!猛攻!”就像吹起号角,唤醒同胞,向工农大众发出“猛攻!猛攻!奋勇!奋勇”的呼唤,给人强大、震撼的力量,歌曲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让听众的心里产生共鸣。

瞿秋白之后,朱霞、田光创作的《赤潮曲》采用传统音乐的元素来创作红色经典音乐,两个部分的速度形成对比,使乐曲听起来更有层次感,深得群众喜爱;何占豪创作的《赤潮曲》运用了西方合唱形式的“本土化”与器乐伴奏的“民族化”相结合的形式。用童声合唱的形式来演绎,多声部的演唱效果有很强的立体感,使作品层次分明、深入人心。不同版本的《赤潮曲》都充满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都能够促使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红色歌曲,奏响红色音乐文化的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感悟崇高的革命理想、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并内化为勇往直前、不懈奋斗的动力。

用歌唱来表达情绪情感是人类的本能。瞿秋白音乐作品符合大众艺术审美价值的需要,音乐中激荡昂扬的旋律能够有效地实现“时空共情”,使学生沉浸于聆听音乐旋律中而被潜移默化地熏陶,促进不同人群、个体之间对民族和国家强烈的情感认同。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深度和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刻感悟音乐中呈现的革命理想和崇高情怀,进一步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筑牢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

(三)温暖人心的故事:以知促行

瞿秋白红色音乐的创作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引领左翼文化时期、中央苏区时期,每个时期的红色音乐作品题材有很多是贴近时代、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温暖人心的红色故事。红色故事里的革命领袖、革命英雄和革命战士,其敢为人先、勇于斗争、不懈奋斗的实践行为和革命乐观精神,对推动当代大学生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和借鉴意义。上海“一二八”事变时期,瞿秋白创作的红色歌谣《上海打仗景致》是讲述抗日救亡故事的文艺代表作品之一。它以通俗易懂的时调小曲“无锡景调”,忠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上海十九路军在上海人民全力支持下英勇反击、沉重打击日寇的经过,这一反击使日寇“在四个小时内占领上海”的狂言化为泡影,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这样的红色歌谣也呼吁着更多群众加入革命。歌词先写日本总领事要求中国“道歉”并取缔民众抗日活动,市长“要求条件呀,市长都答应”的不作为、不反抗,接着写“日本那个军阀么,马上就派兵”十九路军“小兵十九路呀,本领实在大”英勇抵抗,并写出百姓“一齐要遭难”的水深火热的处境,日本的残暴、无耻,最后写上海市民“加入义勇军呀,驱逐那个国贼么,幸福过光阴”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胆识和智慧。这首歌谣突出刻画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使命意识和实践精神,这对今天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通过学习瞿秋白红色音乐作品,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结合富有思想性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情感的领悟,推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树立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二、瞿秋白红色音乐作品的传承路径探索

(一)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构建第一课堂

将红色音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比传统思政课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将瞿秋白红色音乐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素材和载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实现育人价值。摒弃机械地把教学内容和歌曲播放进行轮流交替的教学模式。可考虑采用与艺术专业教师进行配合开课的教学模式,形成“思政+音乐”的教学模式,从而使音乐更容易适应不同场合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采取参与体验的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选取红色音乐作品进行辅助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比如:在讲到某个时期的文艺发展史时,可以找到适合演唱或演奏的学生准备相应的瞿秋白红色音乐来配合教师授课或者邀请同学轮流上台表演……不仅能够带动课堂整体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有效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

(二)整合融媒体资源,形成全方位合力

互联网背景下,网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可以运用新兴技术,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传播瞿秋白红色音乐作品。通过技术手段让大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获得沉浸式体验。首先,可以用“游戏化”传播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互动感与体验感,而“游戏化”传播的实现离不开新媒体技术。利用全息投影、VR、AR、3D建模等技术手段,生动再现创作画面、给受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最大程度还原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通过自身的沉浸式体验,更能体会到创作者的革命精神、歌曲中的思辨性和斗争性。其次,要善用流媒体技术,采用虚拟漫游模式,搭建“在线音乐馆”,将瞿秋白红色音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网络云端实现远程传播。此外,还可以邀请设计师对瞿秋白音乐展厅进行二次设计,在呈现红色音乐作品的同时增强其艺术美感,用现代感和艺术性兼具的方式展示红色音乐,提高受众的满意度,进一步加大传播力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后,瞿秋白红色音乐作品的传承还可以与节庆活动相结合,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比如,在瞿秋白诞辰学生会可以举办主题音乐会、话剧、歌唱比赛等活动,反响强烈、影响力度大的活动可发展为固定活动并定期举办,还可以将活动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与当下热门元素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扩大其传播力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瞿秋白红色音乐作品本身具有政治性和庄严性,因此要保证音乐传播内容的正确性和正面性。

(三)以校园文化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生力量。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让瞿秋白红色音乐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公寓:一方面,可以定期举办公寓文化活动。以宿舍为单位,设置学分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瞿秋白红色音乐合唱活动或者把自己的原创作品展示在宣传栏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弥补课堂思政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走道、长廊、墙壁等空间,一部分用于展示参与实践活动的照片,另一部分用于展示关于瞿秋白红色音乐的创造成果,鼓励师生互相沟通想法,积极进行艺术创新,为瞿秋白红色音乐融入校园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可以加大校园硬件设施的投入。建立瞿秋白红色音乐教室,将歌曲的歌词、创作背景与党的发展史进行比照展出,可以听创作故事、了解党史、在歌曲旋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歌声的引导下,感悟瞿秋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提高品德修养和人格情操,产生更加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瞿秋白红色音乐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价值认同,以直达灵魂的方式表达了作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伟大的思想情怀,是社会主义的主流话语,又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生逢其时,肩负民族复兴的大任,传承经典红色音乐,积极歌颂爱国主义传统、歌颂新时代人民、歌颂新时代社会风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

参考文献:

[1]梅世昌:《红色音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湘潭大学学位论文,2019年。

[2]马凌:《瞿秋白红色音乐实践对文艺大众化的探索》,《湖北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3]张伟娜:《红色音乐经典的审美价值与当代传承——以歌曲〈赤潮曲〉为例》,《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6期。

[4]张丽:《瞿秋白文化思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6。

[5]兰一立:《红色音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川戏剧》,2022年第1期。

[6]沈嘉:《江苏常州市传播瞿秋白红色文化调研报告》,广西大学学位论文,2022。

猜你喜欢

瞿秋白音乐作品红色
再读瞿秋白《多馀的话》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红色是什么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瞿秋白三次被捕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