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唱《叫声阿妹你莫愁》的音乐性及演唱技巧分析
2023-12-12徐高瀚
◎徐高瀚
一、引言
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是福建省大剧院于2017 年制作完成的原创剧目,以歌剧的形式记录了1934 年松毛岭战役期间发生在闽西的真实历史事件,传达了客家人的家国情怀。本文以歌剧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二重唱唱段《叫声阿妹你莫愁》入手,结合笔者的歌剧演唱经验,对该选段的音乐性和演唱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歌剧《松毛岭之恋》的艺术价值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歌剧参演者的身份深刻挖掘歌剧内涵,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该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演唱技巧。
二、二重唱《叫声阿妹你莫愁》的音乐性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二重唱《叫声阿妹你莫愁》是典型的并列单二部曲式,是以对比、并置为基础的曲式结构,两个组成部分在主题材料上体现出明显的对比关系。作品主调为E 羽六声调式,拍号为2/4 拍。这首二重唱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阿根”和“阿妹”的对白、第二部分是两人的对唱、第三部分是两人的重唱。曲式结构如表1。
表1 《叫声阿妹你莫愁》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为前奏,共16 小节(1-16)。钢琴伴奏部分以和弦分解开始,左手采用和弦分解的三连音,右手采用转位的柱式和弦,左右手相呼应。旋律以大线条为主,音乐整体感觉较舒缓,衬托出月色下静谧唯美的气氛。这段表现的是:即便相爱的两个人,也可以为了理想和信念而选择别离;但即便别离,也能够为了爱情而互相守候。这一美好的独白段落放在演唱前,交代了二重唱的演唱背景,更能让观众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
第二部分(A 部分)为两人的对唱,共24 小节(17-40)。由“a+b+c”三个乐句组成,构成“8+8+8”的方整性乐段,这种乐段结构的平衡感与稳定感较强。三个乐句间为对比关系,a 与b 两个乐句有部分的相同素材,例如:弱起进入。不同的是,当音乐进入b 乐句后,拍子从原来的2/4 变为6/4 拍,变得更加舒缓、稳定。两个乐句形式上像是相互呼应,引出了这首二重唱的主题,“叫声阿妹你莫愁,莫要愁来莫心酸,阿妹阿妹心放宽,阿哥走了还回转。”依然是两个人的对白,钢琴伴奏采用和弦分解与柱式和弦呼应的形式。在委婉的大线条音乐的衬托下,两人一应一答,互诉愁肠。
第三部分是重唱(B 部分),共16 个小节(41-56),再加上一小节的收尾。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A 部分)的对比乐段。同样采用“8+8”的方整性乐段,后一乐句对前一乐句进行了一次反复,歌词上也有变化。两个乐句间为平行关系,整体音区相较A 部分有所提高,速度变为68。在旋律上,采用类似卡农的形式一前一后地相继出现,旋律的发展多以级进的形式,最后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连接以及震音的钢琴伴奏结束,同时,#c 的出现将调性转到D 调。这样的创作手法,将音乐的整体情绪推向高潮。伴奏由宽松的大线条,改为强而有力的十六分音符为主的节奏,随着人声旋律的强而强、人声旋律的弱而弱。在这一段中,阿根和阿妹两人互表真心。阿根的“哪怕海枯石会烂,阿哥对妹心一杆”,表达了阿根对阿妹不变的爱;阿妹的“哪怕山崩地会裂,阿妹对哥情更坚”回应了阿哥对自己的告白,表达了自己忠贞的信念,“你当英雄妹支持,妹备米酒等你还”则表达了阿妹对阿根理想与信念的支持。
(二)人物特点分析
《叫声阿妹你莫愁》这一唱段,主要是“铁汉”阿根和“柔情”阿妹之间的互相倾诉。在歌剧的布局中,阿根实际的演唱时间非常短暂,正如编剧居其宏所说,“我觉得阿根的戏份太长,这个人物不能太过渲染,太过渲染不太合适”。虽然“阿根”的出场时间短暂,但巧妙在创作者通过声与情,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客家儿郎形象。特别是在阿根阵亡前,给人的视觉冲击最大。他身中数弹,依然摇动军旗,高唱山歌,大呼“捱顶住了”,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刻画出阿根为了理想与信念坚韧不拔的英雄形象。在实际演唱《叫声阿妹你莫愁》时,对于“阿根”这一角色的演绎,不仅要在眼神、行动、歌声里表现出坚定、执着的信念,同时也要表现出“阿根”在心爱女子面前铁汉柔情的一面。
阿妹以一个客家女的形象出现,是整部剧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在这一唱段中,阿妹与阿根作出了“你当英雄妹支持,妹备米酒等你还”的承诺,让自己心爱的男人安心上战场。《松毛岭之恋》正是通过这样一位普普通通客家妹的大爱坚守,深得人心。阿妹为丈夫林阿根送行前,两人在月下共同演绎了这首经典二重唱,阿妹答应阿根会按照客家人的风俗为他每年做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等着他平安归来。然而,一年又一年,阿妹始终没有等到丈夫阿根的消息。数十年后,阿根的遗腹子林思军长大成人,他想要延续客家儿郎报效祖国的精神,却遭到了亲人的强烈反对,但母亲阿妹却非常支持儿子的想法。在国家利益与个人情感之间,作为母亲,阿妹毅然选择了前者,将自己的孩子送上前线,这种大义之举,令人钦佩。最终,战争胜利,回乡的思军跪在母亲面前,将父亲的烈士证书交给母亲阿妹,阿妹顿时昏死过去:三十年为丈夫阿根亲手做的新衣服堆满了衣柜。
在闽东客家文化中,“阿妹”这一称呼其实是人们对没有名字的客家女的统称,“阿妹”的等待,看似没有希望,但又充满希望,这也正表现出无数送亲参军的客家妹的真情实感。她们可能文化程度不高、学识阅历不够丰富,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却能尽己所能、奉献所有。
三、二重唱《叫声阿妹你莫愁》的演唱技巧分析
(一)演唱中人物情感的表现
这段二重唱的演唱背景是两人在月下送别的情景,也是该剧中最温情的场面。因此,在演唱这一曲目时,总体情感基调一定是温暖的,与战场上的喧嚣形成强烈对比。第一部分的对白段落,仿佛人们正常说话的模样,无须过于修饰人物情感。阿妹的情感应该带有一丝幽怨,因为自己心爱的男人即将奔赴战场。而阿根在这里应当表现出男子汉气概,同时又有些伤感,阿妹的一句“捱等你”正中了这个铁汉的心,因而,阿根应当带有一丝自责和伤感。第二部分的对唱段落是对第一部分的延续,在这一部分的演唱中,人物情绪应当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进行放大,阿哥让阿妹“心放宽,莫要愁”,可是阿妹明知道“此去路途万重山”,想到阿哥可能会有凶险,怎么会“不心酸”。阿妹的内心活动在这一部分应当尽情地诠释出忧愁、害怕、担心、迷茫、不舍之情。第三段的重唱部分,其实是二人的相互承诺:阿根不当英雄不归还、阿妹备着米酒等哥还。两人的互相承诺将歌曲推向高潮,在这一段中,其实更多表现的是两人的大爱精神与无私情怀。在情感上,应该是坚毅而伟大的。二人月下挥泪告别显得分外感人,这也是当代红色题材歌剧创作中新的审美意蕴。
(二)演唱中重唱的配合
在这首作品中,大量男女声对唱和双声部的重唱结构也将“恋”的主题音乐惟妙惟肖地解构。在表演第一部分时,首先要在两人的对白中,慢慢进入角色,将角色的难舍难分之情充分表现出来。第二部分的对唱,是由阿根开始,演唱时一定要突出“叫声阿妹你莫愁”中“叫”的感觉,这是区别于“说”“喊”的感觉,要像温柔地倾诉一般。阿根演唱的最后一个小节,拍子由“四拍”变为“六拍”,整体音乐变得悠长,仿佛是让人沉思的过程,因此,阿妹的演唱在接进来的时候,一定不能着急,要等到伴奏琶音结束,再慢慢跟进,钢琴伴奏此时可以适当地放慢速度。阿妹接下来主要是表达自己对阿根哥的担心,虽然这里的拍子都有延长,但在演唱时,不能拖沓,要表现出不舍、心酸、痛苦……阿根在唱到“你看天上月光光,阿哥就像星常伴”,仿佛是在告诉阿妹,“你不要担心,我会一直陪伴你”,因此,在演唱时应当坚定而充满力量,且要让自己心爱的人感受到这种情绪。但是阿妹却回答道,“月儿也有残缺时,星儿也会被云挡”,表现出自己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因此,应当表现出那种纠结与不安。随着伴奏部分一系列十六分音符的快速级进,将音乐推向第三部分。这一部分由阿妹开始演唱,两个强而有力的四分音符主音应当演唱出阿妹内心的变化:从纠结、不安转变为坚定不移。阿根在这一部分处于衬托的角色,演唱的歌词内容基本上跟阿妹一致,旋律采用的也是与阿妹部分的对位。这一部分主要表现的是阿妹的态度,因此不需要太多地突出阿根;但这一部分也是二人互表决心的段落,旋律上充满力量,因此在演唱时,两人都应当是坚毅的。
第三部分的配合非常重要,由于阿妹的演唱部分都是在正拍上,难度不大,反而阿根这一唱段需要注意的点较多。一是节奏上,由于阿根演唱部分都是在阿妹演唱的第三拍弱拍时进入,稍不留神就可能错拍,影响二人的演唱。二是情绪上,在演唱时阿根很容易跟着阿妹的情绪走,演唱得过于饱满,以至于喧宾夺主。三是强弱上,如果演唱的力度太强,会显得较突兀;如果演唱力度太弱,又会破坏整体均衡性。四是音区上,旋律中的许多音都处在男高音的换声点,特别是每一乐句收尾部分,刚好在#F 上,这对演唱技术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演唱中的发声技巧
由于这部作品偏向于民族性的创作基调,因此在演唱时的咬字方面,应当格外注意。在演唱前,应该先熟读歌词,掌握其中的声韵规律,厘清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的规则。演唱时发声的位置应当始终靠前,特别是阿妹这一角色,不能唱得过大过响,这样就与柔弱的客家女形象相违和。在咬字上应当偏扁平,声音位置要集中。在演唱阿根这一角色时,要注意表现出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在第一部分对白段落,要像平时的说话语气,不宜过于渲染。表演时态度的变化要根据歌词内容进行灵活调整。第二部分对唱部分的音乐情绪应该是舒缓、引人深思的,由“阿根”开始,“阿妹”紧接着进入唱段。这一部分演唱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需要注意演唱时的情绪,要保持连贯并且留有余地。第三部分重唱部分,音乐情绪高昂,音区也在向中高声区过渡,主要突出阿妹这一角色。这一部分中还出现了“前倚音”,在演唱时不能过重,轻轻滑过即可。无论男声部还是女声部,每一个乐句收尾部分都在高音上:女生的收音在高音的“A”,男生是在高音的“#F”上。第一乐句,女声在开口音“样”字收音,男声在闭口音“间”字收音,相对来说女声难度更大。此外,在演唱时是级进上行,如果气息控制不够,很容易提气,导致声音挤卡。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适当进行哼鸣练习,在保证声音位置的基础上,再进行开口音的训练。第二乐句,两人依然是在高音收尾,同时落在“还”字,这个字归韵在“an”,口型保持在半开口状态,演唱时要注意口腔内部的打开以及气息的支撑,要保证声音的通畅与饱满。
四、结语
《松毛岭之恋》这部作品是中国民族歌剧史上又一推陈出新的力作,兼具着人文性与传承性的特点,展示了客家子弟爱国爱家、不畏牺牲的家国情怀。希望此文能为民族歌剧研究贡献绵薄之力,为广大声乐爱好者在演唱该作品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