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快递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12-12冉光涛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冉光涛(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十四五”快递业发展规划》、《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1],促进了国家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尤其在城市快递产业发展饱和而完善的情况下,广大农村地区成为快递企业下沉抢占的新高地。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8%。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进村总值超1.85 万亿元,“快递进村”比例超过80%,苏浙沪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2]。然而,贵州地区快递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村级快递网点发展滞后,农村地区交通条件有限,区域差异明显,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存在快递网点建设空间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完善、区位融合度低等问题。因此,优化贵州农村快递网点建设,不仅具有理论探索意义,而且对推进贵州“快递进村”工程,打通贵州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1 贵州农村快递网点建设发展的特点
1.1 贵州邮政农村快递网点建设先行性
贵州邮政长期根植于贵州农村寄递市场,开辟了农村快递发展的新天地,成为贵州农村快递网点建设的先行者。数据显示,贵州邮政农村寄递收入规模从2020 年的4 900 万元提升到2022 年的1.02 亿元,年均增幅达到44%,全省1 351个农村普服网点,网点均收入从2020 年的3.7 万元提升到2022 年的7.6 万元。贵州邮政在13 236 个建制村初步建成便民服务站点,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了100%,实现了“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建设形式[3]。为贵州农村“快递进村”工程建设奠定了实践基础。
1.2 电商发展促进农村快递网点快速形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贵州农村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网络信息得到普及,电商进入农村,打破传统的时空购买模式,农村居民购买力及消费意愿不断提升,电商发展促进农村快递网点快速形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48 次显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8.8%,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已达2 088.2 亿元,农村快递流通量达370 亿件,每天超过1 亿件快递进出农村地区[4]。根据贵州省统计年鉴报告,2022 年贵州快递业务收入6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农村快递网点3 930 处,比上年增长9.7%。电商发展带来“城市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规模的扩大,农村居民对快递网点服务需求增加,农村快递网点建设得到快速形成。作为服务三农消费平台的快递网点,已成为推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民就业、加速乡村振兴的先锋军[5]。
1.3 农村快递网点布局基础化
第一,快递网点建设规模小,服务类型单一。农村快递网点建设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营主体对快递公司加盟的多少[6],给予初步建设指导与帮扶,受到快递公司经营范围的约束,难以增加服务项目以及经营规模扩大化,与公司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十分困难,贵州省多数农村代理点,场地建筑以农户自住房为主,房屋简单改装成快递小超市或自提点,寄递服务类型基本为日常生活用品和农用生产用品,如纸品、蔬菜、农用肥。快递站点多为2 通1 达,服务得不到多元化满足,还处于快递收纳与发放基本需求层面,而网点建设发展潜力巨大、价值链增值业务较高的服务功能还处于萌芽阶段[7]。第二,网点建设分布于村镇的各个角落,以分散化、差异化为特点。网点成立多以当地居民提出申请代理服务意愿,企业审批通过形成,往往长度不足1 公里的街道,分布圆通、邮政、京东等多家快递包裹取收网点。网点设置服务功能差异化,没有较全面的标准与体系,建设模式多样,基础业务做大做强困难,村级代理网点欠缺。
2 贵州农村快递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网点建设欠缺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贵州农村快递网点建设缺乏消防安全、场地建材安全、包裹存放安全等监管措施。主要原因大致分为三方面。第一,贵州地理位置特殊,少数民族分布较广,农村物流网点建设比较系统的、完善的成功案例比较少,针对性的配套法规条例有待建立健全。第二,由于配送模式多元化,网点建设处于全面兴起阶段,过度监管,不利于多元化创新发展。尤其是村级代理网点的脆弱性,监管单位适度放权,让其融入村委会自我发展与管理,有利于转变末端共派模式、驿站模式、邮路专线模式、客货共配模式,推进村级快递网点新模式的创建。第三,快递企业服务商出于减少成本,扩大寄递收入考虑,对安全防护资金投入不够,且农村快递网点建设与服务安全人员专业技术欠缺,经营者安全意识不足。
2.2 网点建设空间分布不合理
首先,偏向性的网点建设不合理。贵州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专用网点建设较多,注重主要农产品点对点快递服务,削弱了对村镇内普通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将网点建设服务按需普及化。其次,以快递企业为中心的网点布局不合理。为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及谋求政策红利,企业在布局网点时会选择以快递网点服务覆盖面最大为首要目标,贵州农村网点建设多集中在以乡(镇)政府为中心的区域,形成大量扎堆形态,而村一级快递站点非常少,不能满足村民消费与农产品销售寄递需求。最后,以网点经营者角度布局的网点不合理。基于网点经营者实现自身增收致富的期望,快递网点建设会考虑自身条件及成本下网点利润最大为首要目标[8],而不会考虑网点建设布局是否在空间辐射问题上存在的缺陷,经营者往往考虑的是自身条件的方便,而不是出于服务对象的方便。
2.3 快递网点建设数量多,质量难保障
近几年来,贵州农村快递网点数量上不断上升,但是网点质量难以保障。第一,网点建设缺乏相对专业人员,没有第三方企业或者政府有效性进行网点选址指导与培训,网点经营者对区域环境、交通、人流量、消费能力等把握欠缺,导致网点质量难以保障。第二,农村大量网点的出现,竞争压力大,网点经营者从业周期短,难以长时间固定从事快递行业,在大量不同特点快递网点出现的同时,收益越来越会分散缩水,一部分网点关门转行,尤其是村一级快递网点更体现了匆忙建立,潦草关门的特点。第三,贵州农村地区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快递服务网点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比较低,也影响网点建设的高质量发展[9]。
2.4 网点建设服务功能欠缺
一是服务功能同质化、单一化。大多数网点经营者出于从众心理及行为,不知道自己建设网点优势与不足,盲目跟风,只要出现一个圆通快递小超市,就会在隔壁出现快递自提点,顺丰、拉拉邦、多多买菜快递收纳处。其实服务网点服务功能都一样,形成功能服务同质化、单一化现象。二是基础化的网点服务得不到保障,现有服务功能弱化,乡镇快递超市缺乏必要快件信息初步统计与处理,大多数村一级快递服务点没有配套货架,缺乏快件货架指定区域分类处理,农忙季节网点在岗人员不固定,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快件收发等情况。三是网点建设缺乏基础性的保鲜设备,对易腐易烂农产品不能及时进行冷藏保鲜,农村生鲜产品消费动力大打折扣。四是除邮政、顺丰快递建设直营网点外,其他快递企业都是代收网点和加盟网点,自给自足形式,经营者很难及时洞察快递发展变化,有效转变自己经营策略。
3 贵州农村快递网点建设优化路径
3.1 加强安全监督与管理
对于快递网点建设,政府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同时,应该加强有效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多方主体共同进行安全监督与管理,解决快递网点建设安全问题,让其建设得到高质量发展。第一,贵州少数民族众多,风俗文化差异明显,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因地制宜,建立有针对性的安全监管条例,进行差异化有效监管。第二,引导快递企业加强网点建设监管,建设准入与退出机制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定期对网点进行安全等级评选,建立风险综合评估。第三,开展线下服务对象实时监督的同时,优化网络监督渠道,提高网络监督质量,利用优势舆论导向,紧跟主流新闻媒体时代发展,开展多维监督方式。
3.2 适度培训与人才供应
农村地区,历来都是选才难、育才难、用才难、留才难。要高质量推进贵州快递网点建设下乡进村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快递网点建设工作人员质量问题,需从四方面吸纳和培养新型人才。第一,进行政企合作,解决行业基础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政企合作利用优势资源在本行政区内开设“助农补技”培训班,讲授基本行业技能与普法宣传,并进行毕业合格技能测试,发放相应证书,整体提升快递网点从业者业务技能。第二,进行校企合作,解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供应。企业定期选派技术人员下乡进村指导的同时,积极与学校开展优化网点布局探索,同时发掘优秀毕业生进驻农村进行网点建设技术研发于与管理运营。第三,进行快递企业人才合作,解决横向人才交流与培养,有效促进行业人才资源优势整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第四,促进农企合作,加强快递网点建设发展人才本土化,适应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人文,扎根于贵州农村地区,助推乡村快递从业发展。
3.3 加强农村快递网点基础实施建设
首先,提高网络普及率。由贵州省《2020 年贵州省互联网发展报告》、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农村网民规模为915.9 万人,占全省网民总数的38.2%,城镇化人口占比53.15%,农村人口占比46.85%。可见,农村网络市场需求依然广阔,加强农村网络普及建设,有利于助力农村快递产业信息化发展。其次,建立快递网点中转站。面对偏远散居的乡镇或者村寨,取消快递企业直达配送模式,利用中转站配套实施,降低成本,扩大利润,提高寄递速度。并将中转站环节纳入保险服务,有效降低不稳定因素导致财产损失。最后,发展绿色网点建设,助力美丽乡村发展。注重解决大量包裹涌入农村,给村寨环境维护造成巨大压力问题,网点在建立之初应该引导消费者就地将包裹废弃物分类回收,鼓励居民自备快件便利袋。
3.4 引导创新模式发展
第一,加强村镇人员、业务交流合作,探索邮政与快递企业、快递企业之间、快递企业与农户、快递企业与乡镇政府发展新模式,整合村级快递资源,转变单打独斗方式,各自为政等低效益形式,推进镇级、村级快递综合服务网点建设。第二,因地制宜,挖掘传统冷储工艺,融入时代冷储技术,建立县乡村三级特色冷储快递体系,有效解决冷链末端保鲜储藏功能。第三,利用贵州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优势资源,结合三农自媒体,大力宣传推广、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工业产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保障农村快递网点建成后,货运寄递业务繁忙起来,解决网点利润低、成本高、效益差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第四,加强快递网点模块设施建设,整合网点建设直营、加盟、代收不同类型,合理布局网点分拣、运输、投递等岗位设置,助推快递网点建设模块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