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网络虚拟扩展的几点认识
2023-12-12马春红
马春红
(吉林省博物院 吉林长春 130000)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博物馆陈列展览逐渐拥抱网络虚拟扩展,为文化传承和观众体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虚拟展览通过在线平台将物理展览延伸到数字领域,以视觉、声音和互动为媒介,实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超越。这种趋势不仅使得展览内容得以广泛传播,还使远程观众也能深度参与,促进了文化的多元传播与碰撞。网络虚拟扩展在博物馆领域引发了展览策划、设计和传播方式的变革。传统的静态展览逐渐融入数字互动元素,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观众可以与展品进行更加沉浸式的互动,增强了参与感和吸引力。此外,通过在线平台,博物馆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吸引全球观众,推动文化影响力的国际化。
1 现阶段博物馆实现网络虚拟展览的实用技术主要种类阐述
博物馆作为储藏、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主要是通过陈列展示藏品的方式体现自身价值,发挥职能。传统博物馆一般采取“实物陈列+图片文字讲解+人工辅助讲解”的方式宣传展示。这种方法效率低且传播范围有限。随着现代化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为了满足大众实时查阅和观看的需求,静态陈列展示逐步被更多样化、更新颖的方式取代,利用互联网拓宽博物馆陈列展览渠道势在必行。
具体来看,现阶段,网络虚拟技术在博物馆陈列拓展中应用较广,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技术。
1.1 VR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模拟环境,使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互动。这种技术通过引入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创造出一种仿真的虚拟展览的体验,让用户感觉好像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世界中。
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可以助力博物馆对外展览工作呈现多元化路径,例如,可以借助技术构建实物三维数据库或者模型数据库,保存馆藏文化的各种参数数据、空间干系,实现濒危文物资源的高效、科学永久保存,使观众能够随时随地查看资料等。依托互联网,大众就算“足不出户”也可以在官网等渠道浏览馆藏文物和查阅相关资料,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对实现资源共享、全方位宣传文化遗产具有积极作用。
1.2 三维全景虚拟现实技术
三维全景虚拟现实技术(3D 360-degree Virtual Reality)是一种将用户带入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中的技术,通过三维图像和360度全景视频,用户能够在虚拟世界完成身临其境的展览体验[1]。
目前,三维全景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三维业务中应用广泛。博物馆依托技术借助实景照片创设虚拟化环境,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官环境,大众仿佛真正直观地接触馆藏文物,这种方法可以带给观众更真实的体验感。
1.3 三维网页引擎
三维网页引擎是一种用于创建和展示三维内容的软件工具,它使开发者能够在Web浏览器中构建交互式的三维虚拟环境。这些引擎利用Web技术(如HTML、CSS、JavaScript等)呈现逼真的三维图形和场景,让用户能够在普通的Web浏览器中体验沉浸式的三维内容。
该技术的应用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具创新性的宣传路径,借助三维网页引擎确保三维应用程序在网页上得以运转,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应用3DSMax等建模工具导出三维数据的渠道。
2 博物馆陈列网络虚拟扩展存在的不足之处
博物馆作为对外传播文化知识、提供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场所,陈列展览是实现职能的常见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虚拟扩展陈列展览方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网络虚拟化技术与博物馆陈列展览融合成为现实,而且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整体来看,在以下几个方面普遍存在问题。
2.1 观众参与体验度较预期存在差距
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认识到网络虚拟展览和陈列的价值与重要性,积极推动网络化建设进程,仍有很多博物馆存在“形式化”问题,也就是虽然也借助网络资源和虚拟技术实现陈列展览方式创新,但对虚拟陈列的内涵了解不透彻,缺乏对观众参与体验度的关注和实际调查,导致其推出的网络虚拟展览方案与大众需求存在偏差。同时,部分博物馆认识到观众参与体验情况对创新的影响效用,但在调查过程中,设置的调查问卷、采访等方法缺乏科学性或者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无法完全代表观众的意见,导致其提出的创新方案偏离“主题”。此外,还有部分博物馆在扩展网络陈列展览时,创新方法翻译,虽然构建了网络虚拟化平台,但虚拟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文物资源与大众存在距离。上述三种情况,均导致虚拟技术应用效果与预期之间存在差距。
2.2 展览内容的创新性和总结性较差
现阶段,多数博物馆侧重创新设计,积极结合观众的意见创新展览内容。但在创新过程中,缺乏对网络虚拟扩展技术应用特点的总结,对整体创新展览方法还缺乏规划性,对实施效果缺乏系统性分析,这均导致其难以确定展览内容创新性大众接受程度,以及其创新设计方面取得的进展,势必导致工具的创新调整缺乏根据。同时,部分博物馆在进行网络化宣传时,对技术因素、受众群体因素的影响效果缺乏关注,导致部分展览活动的普及性较差。此外,部分博物馆在设计展览内容时,对展览内容的构成因素缺乏系统考虑,虽然关注大众的接受程度,但对藏品构成、藏品类别等缺乏系统归类,导致其呈现烦琐。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博物馆的对外陈列展示活动创新性和总结性较差,很难全面展现博物馆的文化内涵[2]。
2.3 虚拟技术应用仍处于浅层次水平
网络虚拟扩展的优势之一是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文物传播、对外陈列展览质量。但实际上,部分博物馆在处理网络虚拟化技术时,对其优势和技术特点了解不足,导致其呈现效果不理想,例如,构造的虚拟场景不够贴近现实、难以给观众带入感、信息呈现存在局限性等,导致其技术应用仍然处于浅层水平。
2.4 博物馆展览方式场地等存在局限性
在博物馆陈列展示过程中,展览方式和场地均会影响最终呈现效果。如今,多数博物馆已经加强对展示方法和展示技术的探讨,但对场地创新缺乏关注。由于场地面积有限,导致网络虚拟技术难以充分展现优势,或者导致呈现的效果受到影响。同时,部分博物馆人员在设计展览方式时,简单地将网络虚拟技术和内容相融合,寻求创新路径,缺乏对现实延展性优势的关注,导致其设计方案由于场地等因素限制难以全面呈现。再加上部分博物馆人员缺乏对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关注,或者缺乏对抖音、微博等平台的探索,导致其在受众延伸方面的了解较为受限。
3 网络虚拟技术助推博物馆陈列展览扩展路径
本文结合现今常用的三种虚拟技术介绍,总结出如下博物馆虚拟扩展的可行路径。
3.1 基础网络图片展览
网络宣传传播方式最初以文本、图片形式为主。也就是借助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图片等形式展示博物馆馆藏文物。随着网络虚拟技术发展,目前呈现出更为智能、多元化态势,但图片及文本形式仍然存在。多数依据平面页面,以图文或二维动画形式吸引观众。其虚拟空间较为简单,是由一个单一页面的信息空间构成,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带给大众视听享受[3]。
该种形式制作方法简单便捷,核心是互联网网页制作,对文字和图片进行超链接编辑,如版式规划设计、色彩组合设计、切片输出、页面整合、动画和多媒体设计、交互环节设计等,通过一系列操作确保电子格式的信息可以流畅借助互联网实现传播、浏览。图片展览作为最基础的形式之一,其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在初期便得到迅速传播,但该方式也存在方法单一、局限性较强、传授知识力度较低、互动性差等问题,因此,该方法逐渐被其他更加优越的方法替代。
3.2 借助三维全景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图片展览
三维全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项可以营造虚拟实景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借助相机环360度拍摄的一组图片拼接成一个全景图像,给观看者“身临其境”之感。该方法营造的图片展览需要用专用软件播放,此时使用者可以自行控制鼠标,掌握环视方向、速度等,并可以从“远”“近”两个视角观看营造的场景。
该方法可以基于专用软件,对拼接缝合的照片进行个性化设置。对博物馆而言,就是在文物图片上的特殊位置设置触发点,当鼠标经过该区域时,会触发操作,与其他文物区分开来,再点击鼠标左键,会弹出关于该文物的近景拍摄照片,以及其本体介绍、发掘情况等,便于观众了解更多知识。在此形式下,虚拟展览呈现360度无死角拍摄,借助三维全景技术实现全方位展示,此时借助互联网平台,观众仿佛置身于博物馆中实地进行参观,相较最初的图片展览方式,增加了参观娱乐性和体验感,也扩大了传播覆盖面。如今,很多博物馆主要以该形式为主对外进行传播,而且该方法本质上仍是图片展览,成本较为低廉,很多博物馆均可以承担,但也由于其本质,随着三维行业发展,其未来发展空间有限,仍需探索更加高效、低廉的三维展示方法。
3.3 三维虚拟展馆
其本质是依托计算机图形学相关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展示馆,作为一种三维互动体验方式,虚拟展厅服务可以带给大众更为灵活的体验感。该方法完全依托互联网,以传统博物馆为骨架,借助虚拟技术实现展馆和馆藏陈列品移植,实现网络展示、宣传和传播,完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观众足不出户也能体验“亲身参与博物馆展会现场”的氛围[4]。
目前,虚拟展馆是借助三维网页插件实现的,因此,在应用系统观看虚拟展馆时,需要先安装专用插件,否则无法观看,而且在进入之后,需要保证键盘和鼠标的操作,虚拟场景难以变换,键盘上特定按键代表特定的场景或虚拟文物等,鼠标是观众深入了解感兴趣文物的媒介,合理操作可以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相较上文阐述的两种方法而言,该方法优势更为明显,其可以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文物展品,对其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欣赏,就算内部或较为详细的图案也足以清晰观看,且该方法互动性较强,也给人更为直观的体验感。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发展状态,互动性研究有待深入,如动态场景无法完全实现,虚拟人物效果不理想等,而且成本较为高昂、过程较为烦琐。综合来看,优势大于弊端,是未来着重探索热点。
3.4 虚拟世界的博物馆
虚拟世界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搭建的虚拟环境,其以虚拟人物为载体,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支持生活、交流的网络环境。相较三维虚拟展馆,虚拟世界交互性和沉浸感更为强烈,能更好地实现时间、空间交融。该方法实现时,需要依托软件支持,用户需要下载客户端并且登录进入虚拟世界。博物馆作为虚拟世界应用之一,可以带给观众更好的体验感,如今关于此方面的探索多以“虚拟紫禁城”为代表,该项目虽然由于技术问题已经关闭,但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启发。例如,“虚拟紫禁城”就是在互联网中,仿造现实的紫禁城营造一个虚拟世界,借助高分辨率、精细的3D建模技术确保各处宫殿、文物、人物等真实清晰,囊括实际的紫禁城中所有开放区域,而且设计不同浏览路径,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和探索趣味。同时,为了保证真实性,技术人员还贴合史料等在虚拟世界中为人物赋予动态捕捉,营造真实的皇家生活场景[5]。
三维虚拟世界更加贴近现实,其中的浏览导航近似于现实生活,也有地图存在,便于观众及时定位自身位置,并查询路线。观众进入世界时,可以自行选择身份,参观中既可以跟随“导航讲解员”也可以自行闲逛,这种方法极大地增强了探索趣味,此外,还根据环境设计场景,如皇帝批阅奏章、用膳、武士们射箭、斗蛐蛐等,游客可以置身其中或在旁观看,这种强互动性体验极为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相较图片展览和虚拟展馆而言,该方法浸没感和体验感更强,互动性更好,观众可将其当成现实,寻找同伴和交流寻友,但此方法对用户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其具备一定的三维环境操作技能,入门门槛较高,导致很多新用户由于无法掌握操作精髓而被拒之门外,而且成本造价高昂,需要花费更多资金、人力和物力,但作为三维技术的综合体现,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4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虚拟技术的应用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提供了更多渠道和路径,也为对外宣传展示注入了更多活力和创新性。相较传统的展览陈列方式而言,更具优势。具体来看,博物馆虚拟陈列节省了展示空间、人力、物力和成本支出,扩大了宣传覆盖面,提升了教育效果;提高文物的展出率和展出范围,尤其是部分难以实体展出的艺术品,借助互联网可以得到更好展现;部分受保存因素制约难以直接展示的藏品也可以对外展出,延长文物寿命,而且可以实现永久展出和保存;便于资源整合,足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博物馆实体管理水平。但同时也需要意识到,虚拟现实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数字化浪潮下,需要积极探索、合理应用,才能保证博物馆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