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地关系多角度探索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2023-12-12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纪碧蓉

中学政史地 2023年27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热力环流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纪碧蓉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动高中地理课堂的创新与优化,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而人地关系则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串联起高中地理中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系统地看到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如人与地之间的互相影响、人与地的协调等。从这一点出发,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现和谐人地关系的具体策略。

一、设计问题导向,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

到了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点越发深入,学生必须形成抽象思维能力才可以理解人地关系协调观所包含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有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机会。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如果现有的知识储备不足、社会经验不足或平时缺乏对环境的细心观察,就会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中的问题理解不深入。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意义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明确方向,促进学生有意关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宏观层面加深学生对人地关系的印象,并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例如,在教学大气热力环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热力环流的原理后,为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将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围绕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提问:结合热力环流原理,说说海陆风是怎么形成的。从概念巩固到原理剖析,利用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注意到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关系,如等压面的凹凸关系、温压关系、风压关系,不能仅从温度这一个角度分析热力环流。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热气球、孔明灯、暖气片是否体现了热力环流原理、怎样体现的。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有了一定认识,且在问题分析与讨论过程中,对热力环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了解。

二、分析经典案例,构建人地协调知识体系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理解人地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根据具体案例中的问题,学生可以在阅读案例时看到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作用,这也是案例教学法要达到的基本教学目标。高中地理课程中包含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多项内容,都可以作为培育学生人地协调观的良好素材,如:引入人地不协调的案例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归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引入人地协调发展的案例使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等。这些都能立足于实际体现出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以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为例,教师准备了两个案例,以促进学生意识到海洋正确开发的重要性,产生保护海洋的意识。案例1:墨西哥湾井喷事件。案例2:我国青岛胶州湾隧道。在学生分析案例时,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讨论。同时,尊重学生的讨论情况,在学生分享结论时关注学生是否可以在海洋污染等问题的归因后,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促进学生养成总结并反思的习惯,从学生平时的生活习惯与环保意识入手,使学生在脑海中建构起系统性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并可以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给予有效引导,多层面理解并分析问题

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学习经验,在学习时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方式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但是,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思考的途径变得单一。为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有效引导,提供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观点,让学生在思考后可以辩证地考虑问题,给出学习提示与大概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国际人口迁移与中国人口迁移的不同点与相同点,避免学生将人口迁移的结论想当然地从国内套用到国际。在学生讨论与分析之前,教师将打印出来的资料分给每个小组,鼓励学生围绕资料进行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学生在总结国内、国际人口迁移的异同点时会呈现出不同的想法,这正是发散学生思维的良好契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言之有理,从相关资料中找到佐证,让学生之间的讨论更加有价值。

四、引入生活场景,在人地关系中体现和谐共赢

高中地理课本内容都是被事实证明了的,源于学生日常生活或自然环境中的知识,需要学生在探索中了解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在分析综合性、地域性等地理问题时强调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入。对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可以积极引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建立联系,直到学生在课堂中构建起全面而丰富的知识结构,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直接引入了如内蒙古的草原蒙古包、云南的特色民居与建筑、不同民族的特色服装等图片。在欣赏图片时,学生可能会看到自己从未见过的建筑与节日庆祝方式。这正是引起学生思考的切入点。教师询问学生:不同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该如何建设家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该如何体现出本地的地域文化呢?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冲击下,把学生的思考方向确定在以人地关系为主的城市发展建设上来,让学生在制定发展方案时立足于地域文化,提高学生作为城市主人公的参与感。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深化人地关系的教学,是构建新课程引领的地理课堂所必需的,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用问题带动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入生活场景和经典案例,并设法组织学生多方面理解问题,促进学生学会多角度探索人地协调问题,进而建构起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探索提高思维水平的有效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思考时从人地关系出发,学会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热力环流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热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周六福520爱跑节1000人登陆西安城墙 热力开跑
热盐环流方程全局弱解的存在性
谜底大揭秘
从“刘易斯拐点”谈“人口迁移与产业发展”专题复习策略
集聚效应、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
两相坐标系下MMC环流抑制策略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内容详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