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史料教学,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2023-12-12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沙晓燕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 沙晓燕
学者李稚勇提出史料教学就是注重史料的选择、甄别、分析、判断和运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活动探讨历史问题,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形成历史观和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史料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分析各种历史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一、摸准方向,逻辑推理
在史料教学中,教师最忌讳的就是堆砌史料,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这些史料的意义,从而找不到探究的方向,无法对历史事件做出具有逻辑性的合理推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思考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解决历史问题时需要从哪些角度入手搜集史料。这样,学生就找到了方向,从而明白如何结合问题合理推断。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教师展示关于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构成的资料。此后,教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说从代表的身份上能否看出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学生发现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有民主党派、无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等。由此,他们就能准确地推理出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如有学生提出:“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机构。各党派人士都积极参与其中,这就证明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组织。”学生发现这样的分析角度很新颖,能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推理分析的正确方向,然后从不同角度搜集历史资料。这样,学生就能自主探索史料,围绕不同角度展开分析,避免在浩瀚的史料中迷失方向。
二、指导鉴别分析,论从史出
在史料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史料。这样,他们能更深刻地体会什么是“论从史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鉴别史料,并用真实可信的史料来分析各种历史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时,教师展示了几张图片史料,它们分别展现了中国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景、习近平在白宫会见奥巴马的场景等。在这些史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怎样的发展。如有学生提出:“看《马关条约》的签订场面,感觉中国代表十分卑微,但从习近平会见外国领导人的照片中,却能看到双方平等。所以我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对外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此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更多的史料,尝试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要让他们对比观察各种史料,从而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
三、设计梯度问题,由浅入深
教师在史料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用梯度问题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尝试解决各种历史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教师展示了一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史料。
史料一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史记》)
史料二 他(张骞)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翦伯赞)
教师设计了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一:自主搜集各种史料,思考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是一个冒险家、外交家、战将?这个问题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张骞。问题二:从这些史料中,你认为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张骞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结合史料更科学地评价张骞。问题三:你认为还有哪些人也具有张骞一样的精神,他们也对沟通中外文明付出了很多?这个问题让学生拓展思考,在对比分析中提升个人见识。
教师要避免设问过于简单,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也要避免问题难度过大,让学生不知如何入手。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就能促使他们提升认知水平。
在史料教学中,如何引入史料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史料,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促使他们科学地运用史料,最终更好地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