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南山区猪苓仿野生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

2023-12-12

种子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环菌猪苓分枝

刘 蓓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张家林场,甘肃 陇南 742404)

猪苓是一种真菌性药物,具有利尿、吸湿、祛痰、抗毒素等功能。但随着市场需求增长、过度人工开采以及野生猪苓资源快速减少,市场需求难以满足,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科技人员和种植户研究了猪苓人工栽培技术,反复试验,成功探索出猪苓仿野生栽培技术。

1 技术路线

猪苓的仿野生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培养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猪苓无性繁殖、基地林地大规模扩大套种。

1.1 育种技术路线

蜜环菌试管繁殖—蜜环菌膨胀—培养菌株制备—杂木材料制备—杂木培养接种—应变生长管理—蜜环菌棒成品—蜜环菌菌核接种—猪苓菌核生长管理—收获猪苓作为种子。

1.2 种子繁殖技术路线

选地、整地、挖坑—准备杂树—大规模无性繁殖和播种—现场管理—收割、加工和贮存。

2 种子繁殖具体步骤

2.1 选择种植地点

猪苓适宜种植在半阴坡,呈东南或西南走向,海拔为1 500~2 500 m,土壤为肥沃的黑色土或松散的沙壤土,土层较深,腐殖质丰富(腐殖质为桦树、橡树、白杨等阔叶树的落叶或腐叶),种植在林下。阔叶树的落叶或腐叶可以作为猪苓的营养物质来源。桦树、橡树和白杨等树木为猪苓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

2.2 培养蜜环菌

蜜环菌是猪苓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种植猪苓前,可以利用树枝作为培养蜜环菌菌枝。

1)制备蜜环菌。在合适的条件下,蜜环菌在试管繁殖,通过密封容器大量繁殖。蜜环菌是培养猪苓的必备菌株。

2)培养细菌分枝。方法1:选择直径1~2 cm 的桦树、橡树、白杨等树枝,切成长为5~15 cm 的段,在硝酸铵溶液中浸泡约15 min 去除杂菌。之后准备好选定的林地,挖掘1 个深度为40 cm 的坑。在坑底铺上1 层湿叶片,把浸泡过的树枝分成2 层铺在坑里。将有蜜环菌的真菌枝条放在顶部,用薄土覆盖,再放置2 层枝条,重复这个过程5~8 次,之后覆盖厚8 cm 的土壤,再覆盖1 层叶片,种植50 d。方法2:真菌分枝和真菌材料可选择直径8~15 cm阔叶树的树枝,将其切成长80 cm 的段,用刀将树段表面拼接成鱼鳞,以促进蜜环菌生长。蜜环菌枝由树枝和树干制成,粗细均可,切成长20 cm 左右的树段。相对较粗的树枝也在表面拼接成鱼鳞,在1 m2内放置80~100 根树枝。种植床可以选择坡度为20°~50°的山地。种植坑深度为20~30 cm,宽度约为1 m,长度因地形而异。在种植床底铺上1 层叶片,将挖出的腐叶土堆放在一边备用,为蜜环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3)培养框架建设。将准备好的直径5~8 cm 的硬木树干锯成长50~100 cm 的段,在木段上每隔10 cm 切1 个V 形小孔,并在小孔处接种根结线虫,将木质部分建成1 个形状良好的框架。在温度1 ℃左右的环境培养2~3 个月。根据培养真菌分枝的方法,可以将木段放置在坑底,在2 层木段之间添加蜜环菌分枝,并用土壤填充孔隙,总共可以铺设5 层,最上层用土壤覆盖。

4)培养床。通常在5、6、8月或9月制作培养床。根据自然条件,挖1 个深50 cm 的坑,在坑底铺1 层叶片,然后放置长为3~5 cm 的新鲜树枝。在木段上放置真菌枝,并用土覆盖。

3 菌株种植技术

3.1 前期准备

根据生长年份和成熟度,猪苓的菌核可分为黑色、灰色和白色。其中,黑苓、灰苓均为商品苓,可直接用作中药或提取生产中成药。在无性繁殖中,通常使用灰苓作为种子,有时也使用黑苓作为种子[1-5],白苓是一种新生的嫩苓,生命力极差,不适合作种子使用。制作种子时,选择30~50 g 的猪苓菌核。在实际操作中,大块菌核可以从其分离层或从延伸和生长的精细部分分离。菌核无病、无虫、颜色正常。猪苓种子有弹性可以使用,柔软就不能使用。猪苓种子种植密度约0.8 kg/m2。

3.2 菌株的选择

通常选择表面细小、有瘤且凹凸不平的部分作为种子,或者将优质的猪苓切成小块作为种子。

3.3 种植猪苓

1)菌床。挖出培养的菌床,取出上层菌棒,将猪苓菌籽直接铺在生长旺盛的蜜环菌棒底层,再用叶片填补孔隙,按照上面的方法放置菌棒和猪苓菇籽。最后覆盖厚15 cm 的土壤,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2)细菌分枝和菌材的放置。菌材和菌材之间的距离约为20 cm,细菌分枝放置在2 种菌材之间。细菌分枝的两端与2 种菌材相邻,细菌分枝平行倾斜放置,距离约10 cm。

3)种植蜜环菌。方法1:蜜环菌放置在真菌材料周围,均匀分布,距离约15 cm,并且靠近真菌材料具有鱼鳞分裂图案的地方。每1 m2大约有3 袋蜜环菌。按照该种植方法,猪苓菌株在第1年不生长,在第2年生长。方法2:收集真菌材料和真菌分枝。在前1年,种植蜜环菌并培养真菌材料和真菌分枝。在第2年,蜜环菌的真菌材料和真菌分枝直接种植猪苓。没有必要重复种植蜜环菌。猪苓可以在同1年生长,这样猪苓生长较快,但耗时长[6]。

4)种植菌株。菌株应放置在菌株棒的两侧,且要尽可能靠近菌株棒。菌株棒放置的距离取决于菌株的大小,如果菌株较大,每根菌株棒周围应放3~4 个菌株。如果菌株较小,应合理增加1~2 个菌株。

3.4 收割和加工

1)收割时间。使用蜜环菌菌株和猪苓菌株人工培养猪苓,猪苓生长期3~4年。收获时间在每年4月或11月,最好是在成熟期或休眠期。选择晴朗的天气收割,并在收割前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避免在雨天或雪天收割,以防止霜冻。

2)收割方法。开穴检查后,黑色息肉上不再有小息肉(白色),或者黑色息肉上有少量息肉。即使多孔菌已经散开也可以迅速挖出。如果蜜环菌真菌材料的木材较硬,或者实用的椴木木材较厚,则只能收获黑色的和灰色的猪苓,剩下的白色猪苓可以继续生长。如果椴木已经完全腐烂,不能继续为蜜环菌提供营养物质,必须完全收割并重新种植。收割时应尽量避免对猪苓造成损害。

3)加工处理。猪苓收获后先分级,猪苓可直接用于无性繁殖和播种。老苓和黑苓根据个体大小进行分级,以便统一安排加工。将成品猪苓清洗、干燥。当猪苓水分含量达到10%~12%时可以作为商品出售或贮存。猪苓属于猪苓目猪苓科三叶草属的药用真菌,具有抗炎、利尿、淋水、渗透保湿、降压、消肿、抗癌、抗辐射、减肥、抗衰老等作用,可制药,其子实体(俗称猪苓)可作为保健食品。

4 猪苓仿野生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

4.1 在坑中种植真菌和木材的技术要点

猪苓适合生长在海拔为800~900 m 的地区。坑的大小取决于地形,通常长100 cm、宽60 cm、深50~60 cm。松开坑底,撒上白蚁粉,然后播种。在坑底铺上厚20 cm 新鲜、不发霉的阔叶,然后在叶片上放置6~10 种新鲜的椴木和从鱼鳞上切下的癣菌材料(真菌材料与新茎分离)。将猪苓的小头向上排列在草绳上,靠近菌料两端的横截面,种植300~500 g/窝。用细枝填充新鲜的椴木和蜜环虫棒之间的孔隙,覆盖1 层叶片,填充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并以同样的方式种植第2 层。细长的树枝和叶片可以放在第2 层椴木和真菌之间。最后用厚20 cm 的沙壤土覆盖坑,使坑表面看起来像乌龟的背部,再覆盖1 层落叶和树枝。

4.2 灌木中种植真菌和木材的技术要点

在选定灌木林中挖1 个长100 cm、宽100 cm、深50 cm 的坑,将活树根留在坑中,松土坑底,铺上厚20 cm 预湿润的新鲜阔叶,然后在坑底交替放置新的木棒和蜜环虫材料,共放置3 根新木棒和2 种真菌材料,在真菌材料旁边放置300~500 g 种子,用细长的阔叶树枝填补孔隙,覆盖1 层叶片和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使表面看起来像乌龟的背部,再覆盖落叶和树枝。

4.3 硬木根配套种植技术要点

在选定的硬木树下,在树侧根旁挖1 个深为5~20 cm、直径为30~40 cm 的小坑。可以看到侧根和纵横交错的根,厚度为4~5 cm。如果侧根的直径超过5 cm,用斧头切掉1 排鱼鳞。鳞片深度可以从切割的表皮中看到木材部分。在坑底填满1 层预湿润的硬木叶片,然后将培育好的蜂蜜癣菌材料放在树根两侧。猪苓种子放置在真菌物质旁边,种植150~250 g/窝,然后覆盖阔叶树枝和叶片,再覆盖1 层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落叶和树枝。

5 标准化栽培技术管控点

5.1 栽培时间

栽培地区不同栽培时间也不同,一般栽培时间4月至5月初。将菌枝置于菌材之间,将2 种菌材置于菌枝两端,菌材平行倾斜,间距为10 cm。

5.2 虫菌的放置要点

将虫菌均匀地放置在菌材和分枝周围,菌材附近有鱼鳞和卵裂图案。相邻根结线虫物种之间的距离约为15 cm。

5.3 培养猪苓菌株的放置要点

应放置在菌株材料的两侧,并且菌株应靠近菌材。大菌株应该相对较远,小菌株应该相对接近。应将3~4 个菌株放在一侧。

在实践过程中,如果猪苓菌株与蜜环菌菌株在同年种植,猪苓菌种的变化并不显著,第2年就会逐渐发芽。提前培养菌枝和菌料,用蜜菌培养菌枝、菌料,可以在当年种植猪苓,但缺点是需要人工种植。

6 猪苓仿野生栽培技术优化措施

6.1 覆盖腐叶土

从第3年开始观察猪苓生长情况,生长在地面以上的猪苓覆盖1 层腐叶土。用腐叶土覆盖菌株并压实,使菌株固定不能移动,再铺1 层厚3~5 cm的叶片,然后在栽培床上铺上1 层腐叶土,总厚度不超过10 cm。

6.2 严格防止人畜踩踏

防止人为、动物造成的压力损伤,导致土壤板结,不利于土壤渗透,从而影响蜜环菌生长;1~2 只仓鼠可为害整个培养场地,导致培养蜜环菌失败。

6.3 除草

早春深秋割草,可以使猪苓有充足的光照。盛夏割草,将杂草放在边上,保持地温,温度保持在12~22 ℃,提高产量。

6.4 排水抗旱

晴天过后应及时排出积水,防止猪苓、菌棒浸泡在水中而导致减产。初夏时,应及时浇水或挖沟,以保持土壤湿度。野生蜜环菌培养期为4年,如果木材更厚或更硬,只有黑苓、灰苓和白苓等地下种子才能收获并继续生长。当降水减少时,有必要及时挖掘。

如果猪苓完全腐烂,不能为真菌提供营养物质,应及时挖掘并重新种植。经过严格筛选,采出的灰苓和黑苓可以作为无性繁殖菌株,其他可以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加工,应在秋季和冬季种植后4~5年增加检查次数。

6.5 选择优质蜜环菌

菌株是模拟猪苓野生栽培的重要菌株。常见的方法包括目视检查和接种培养。目视检查方法包括是否有霉菌。选择外表湿润、生命力旺盛的白色细菌。购买时,应了解细菌制造商、生产地质和质量检验报告。

检查蜂蜜癣菌的优缺点非常重要,取出蜂蜜癣菌并将其剪掉,检查横截面上是否有黑点。大多数斑点都被各种细菌感染,不能食用。接种培养时间为30 d,并检查木材周围菌丝体的发芽情况。白色菌丝和真菌丝被木头覆盖,表明真菌发芽正常。如果木材周围有白色疤痕或发黑、菌丝稀疏,则表明真菌发芽较差。

7 结束语

陇南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发展猪苓产业,不仅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而且经过10 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当地总结了仿生猪苓的栽培技术,探索了致富新途径。

猜你喜欢

环菌猪苓分枝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红杆天麻共生蜜环菌筛选初探
猪苓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女性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
来一口“超级蘑菇”嘛
一株吊兰
蜜环菌的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
带移民和拯救的二次加权分枝过程的有关性质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
猪苓汤治疗肾系疾病验案3则
猪苓微粉浸膏提取工艺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