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培养研究

2023-12-12段飞艳

教育观察 2023年27期
关键词:师范生领域幼儿园

段飞艳

(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惠州,516007)

一、引言

教育科学是实践的科学,培养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然而,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存在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知识的问题,课程设置与培训模式主要以静态的、理论的知识为主,缺乏教育实践知识的学习。有研究发现,对于师范生音乐教育,其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较难看到学科教学知识,高校并未提供直接的教师教育专业性资源。[1]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学前教育中,音乐隶属于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音乐知识如同美术、体育知识一样,性质是程序性或操作性的知识[1],需要教师准确示范,即要求教学与学科教学知识紧密结合。

音乐领域教学知识是指把握音乐领域知识的内在逻辑及核心经验,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音乐学习规律,将知识以适宜、有效的方式进行转换,以促进幼儿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各项政策文件表明了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革重点在于学科教学知识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要求。本研究在厘清音乐领域教学知识基本构成的基础上,探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路径,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基本构成

学科教学知识一般是针对一定的学科背景而言,是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有效融合。具体到学前教育阶段,则是指领域知识与幼儿教育学知识的有效融合。参照相关研究[2-5],本研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音乐领域教学知识应该包括音乐领域内容知识、幼儿教育学知识和幼儿园教学情境知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相互融合与有效转化,可以有效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建构。

(一)音乐领域内容知识

音乐领域内容知识是关于音乐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乐理知识、基础的音乐技能、多元的音乐文化知识。

乐理知识是让音乐活动呈现音乐元素、凸显音乐性的前提,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应该掌握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乐理知识,如大班幼儿要掌握的较难的切分音、基础的二声部和声知识等。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并不需要掌握特别专业的音乐技能(如钢琴十级),但需要具备基础的音准、准确的节拍与节奏、积极向上的音乐选择等基本能力,这些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组织开展幼儿音乐活动的基础。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融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幼儿不仅需要具备初步的文化自信,也需要学会尊重和欣赏他国文化。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应具备多元的音乐文化知识,为幼儿提供多种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初步培养幼儿的全球视野。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为幼儿呈现优秀且多样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学会欣赏音乐,如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以及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幼儿教育学知识

幼儿教育学知识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为了了解教授对象而必须储备的知识,包括幼儿学习心理知识、幼儿园音乐领域教学知识、幼儿音乐教学(法)知识等。

幼儿的学习以模仿为主,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决定了幼儿喜爱具象的动作表达,如通过手舞足蹈、绘画表征等方式进行表达与创造。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应掌握幼儿学习心理知识,了解幼儿进行音乐表达与创造的方式,结合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学习特点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幼儿园音乐领域教学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音乐领域教学的目标知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目标。[6]这说明,幼儿音乐教学不是以技能为主,而是以具体感受为主,使幼儿产生精神或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二是幼儿各年龄段音乐能力发展的核心经验知识。表1为中班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核心经验示例。掌握幼儿各年龄段音乐发展的核心能力,可以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更游刃有余地组织音乐活动,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与建构经验。

幼儿音乐教学(法)知识是指适合幼儿的相应的音乐教学法知识,如国内音乐游戏化教学法、经验还原音乐教学法,国外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基本包含了教师对音乐的再次加工和传递,通过创造性的幼儿化诠释,完成从抽象到具象的转换以及从静态符号化到动态视觉(运动觉)化的迁移,从而适应幼儿音乐的学习与发展。

(三)幼儿园教学情境知识

真实教学情境知识是教师具有专业性知识的重要体现。但由于此部分知识需要搭建真实的教学实践平台,实际操作比较烦琐,因此是目前师范生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从高校课堂到幼儿园一线的机会并不多。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掌握需要多次面向真实教学情境的机会以及处理临时教学问题的时机。幼儿园音乐教学情境知识包括幼儿课堂管理知识、师幼及时互动反馈的知识以及教学智慧知识。其中教学智慧知识是教学情境知识的较高级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需要在一线幼儿园教师与高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的真实体验、经常性反思与长期积淀才能掌握。

三、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培养路径

(一)融入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课程设计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多是面向普通高中招生,生源本身的音乐基础有限。为使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毕业后能承担起幼儿园音乐领域相关的教学任务,高校可在课程中设置音乐领域教学知识,提供充足且专业的音乐资源,使他们摆脱单纯依靠直觉进行摸索的困境,增强自身的专业性。

1.依托专业必修音乐类课程建构音乐领域知识,夯实音乐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音乐课程应以综合性音乐课程为主,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知识课程、教法类课程、欣赏类课程等。音乐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练耳、幼儿钢琴基础、儿童歌曲伴奏与弹唱、形体训练等传统课程。高校可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难度,调整技能训练比重,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内容,夯实音乐基础。教学法类课程主要讲授国内外的幼儿园教学方法,如经验还原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可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更有效地设计、组织、评价和改进幼儿园音乐活动。欣赏类课程应注重对多元文化中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2.借助艺术与审美博雅课程拓展艺术文化知识,提升音乐素养

音乐知识属于艺术的一个小分支,很多时候与文化、历史、美术等知识关联在一起。从多个学科领域视角欣赏与品味音乐,可增添音乐文化的厚重感。高校可利用博雅课程中的艺术与审美类课程开设音乐文化历史、中西方经典音乐欣赏、艺术与人生等课程,通过赏析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动物狂欢曲》等,拓展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艺术文化知识。高校还可以借助课外社团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学校新年音乐节等,整合多方资源,使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产生音乐兴趣、拓展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

3.利用音乐实践教学课程落实实践教学,促进音乐领域教学知识发展

高校应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搭建音乐实践教学平台,利用见习实习的机会,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反思性教学实践智慧的积淀。高校可组建由高校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园音乐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整合高校的音乐教材与幼儿园的课程资源,编制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音乐领域教学知识教材。此外,高校还应在课程设置中引入幼儿园音乐教学普遍借鉴的课程资源,如由一线教学名师与儿童音乐教育专家共同来打造的《从头到脚玩音乐: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活动》《跟我摇摆:多元化背景下的幼儿音乐课程》等精品教材和课程,强化大学课堂与幼儿园一线的衔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发展。

(二)实现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静态融合

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静态融合是指音乐领域内容知识与幼儿教育学知识的有效融合。从知识属性上看,音乐领域教学知识具有综合性,音乐领域内容知识与幼儿教育学理论知识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音乐领域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根据教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来看,抽象的音乐并不适合直接呈现给幼儿,需要根据幼儿在音乐领域的典型发展特点,将其用幼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创造性表达,使幼儿经历“参与—模仿—表达—创造”的发展过程。

音乐本身的元素性知识,如节奏、节拍、旋律、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相对抽象,在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时,需要用幼儿喜爱的、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融合并准确切换。下文以音乐作品《马刀舞曲》与《鳟鱼》为例,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如何实现音乐领域内容知识与幼儿教育学知识的有效融合。

《马刀舞曲》与《鳟鱼》都是非常有名的音乐作品,其中的典型片段可用于大班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马刀舞曲》是表现战斗的管弦乐曲,以急板的强奏来表现节奏,听起来紧张而急迫,而舒伯特的钢琴曲《鳟鱼》则舒缓轻快。这两部音乐作品情感对比强烈,容易引起幼儿共鸣。

拿到音乐素材后,可先截取其中的经典片段,创作成曲式结构为ABA的新作品。A部分用舒缓悠闲的《鳟鱼》经典片段,B部分用急迫紧张的《马刀舞曲》经典片段。幼儿在与音乐产生交集时,偏爱能讲故事、能让他们动起来的音乐作品。[8]即幼儿喜爱用听故事的方式理解音乐作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幼儿熟悉的“老鹰抓小鸡”的故事讲述乐曲的内容:

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悠闲散步捉虫子。(A部分)

老鹰从天而降要抓小鸡,鸡妈妈奋力与之搏斗保护小鸡。(B部分)

鸡妈妈赶跑了老鹰,又带着小鸡在草坪上悠闲地散步捉虫子。(A部分)

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悠闲轻松—紧张急迫—悠闲轻松”的情绪,同时也体验到ABA的曲式结构。这样的教学是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完成抽象音乐知识(听的乐曲)到具象故事(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初步转换。音乐领域内容知识与幼儿教育学知识的融合创造是未来幼儿教师专业性的体现。

(三)达成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动态转化

幼儿并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而是在与合格的专家和音乐教师的接触、互动行为中提高。[9]王秀萍也认为,音乐非操作不能学习。[1]因此,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实践。非操作不能学习的音乐学习方式契合幼儿特有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经验获得方式,也决定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特有方式,即通过具象的动作操作、视觉感知等形式,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习音乐知识。而音乐本身的程序性知识属性也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既要掌握音乐作品本身的基本知识,也掌握展示和示范的操作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可以通过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同伴教学和幼儿园“临床教学”的形式,将静态的音乐内容知识与幼儿教育学知识的音乐教学知识实现动态转化。

1.课内实践教学奠定基石

课内实践是将静态的音乐领域教学知识转换为动态知识的第一步。被动听课、做笔记的学习方式不适合静态知识的动态转化,而音乐知识本身的程序性知识属性也决定了操作性的学习方式更有效。课内实践教学可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教师通过“示范—感知—理解—分析”的模式传递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通过“感知—模仿—理解—运用(创造)”的模式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除了显性的音乐知识传递,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还可通过教师的语气、表情、手势等习得一些隐性知识,这些都是重要的模仿内容。在模仿学习教师的操作示范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可体验示范操作的过程,建构可操作的音乐经验。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已从认知层面上知道3/4拍号的强弱关系为“强—弱—弱”的内容,在课内实践时,教师可以借助声势或其他辅助教具引导他们亲身感受:可以在重拍的时候拍手发出强烈的声音,在弱拍的时候拍腿发出轻微的声音;也可以采用拍球游戏,强拍时用球击打地面,以此来实际感知三个拍子“强—弱—弱”的关系,建构感性经验,并将经验内化于心,形成真正的内心听觉。

这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教师也可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内实践的形式。例如,以圆形围坐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既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也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真实场景,可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幼儿园教学开展师生互动打下基础。

2.课外同伴教学搭建桥梁

同伴教学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同伴可共同经历“知道—操作—自我反思—评价他人”的学习过程。[10]同伴间组成教学互助小组模拟幼儿园活动进行教学实践,是教学法类课程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在同伴教学中,由静态性知识转换的动态性知识是一种“半成品”,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面对的是半真实的教学情境,是真实的成人教学情境,与真实的幼儿教学情境不一样。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可以在同伴教学相对简单可控的环境里,熟悉幼儿园教学的内容,熟练掌握相关的流程和动作操作。熟练程度越高,越可以避免在真实教学中由于焦虑紧张导致的遗忘,从而有利于幼儿园“临床教学”的进行以及个人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增强。虽然教授对象不是真实的幼儿,但同伴教学可以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教学的初步转换过程,适合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初步培养。

3.幼儿园“临床教学”达成目标

幼儿园“临床教学”是提升音乐领域教学知识的关键环节,也是较难实施的部分。与同伴教学相比,幼儿园“临床教学”的复杂程度与难度都有所提高,师幼教学互动、幼儿学习反馈等环节无法完全预设,生成性的教育情境中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需要与幼儿不断进行循环往复的“初次表达—接受反馈—及时调整—再次表达”的“抛球”与“接球”过程。面对幼儿多种多样的反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需要及时应对各种变化,随时灵活处理相关问题。为避免面对真实教学情境时手忙脚乱,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可以小组的形式进入幼儿园,小组团队做好主教与助教的合理分工,合作完成幼儿园“临床教学”。高校教师也应与幼儿园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成长。例如,高校可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参加幼儿园骨干教师的音乐教研活动、资深幼儿园教师的班级或年级教研室活动等,使他们在不断的观摩学习与实践操作中发展音乐领域教学知识。

四、结语

音乐领域教学知识是基于教育实践,逐渐形成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知识,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积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音乐领域教学知识,要求高校教师储备学前教育行业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高校教师可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进入幼儿园,增加行业经验,充实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力量。高校教师也可与幼儿园资深教师组建“双导师”团队,共同参与教学法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音乐领域教学知识护航。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获得的音乐领域教学知识可为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工作打下知识基础,促进幼儿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追求、对自身专业自主发展的诉求,进而建构自己独特的音乐领域教学知识。因此,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也可融入音乐领域教学知识,以此助力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

猜你喜欢

师范生领域幼儿园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领域·对峙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