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食育常态化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3-12-12景冬菊

教育观察 2023年27期
关键词:食育幼儿园家长

景冬菊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山西运城,044000)

李里特作为我国引入食育概念的第一人,提出“食育应当是全民的教育,并且有效的食育应该从儿童、婴幼儿开始”[1]。食育在狭义上是指进行食物营养知识教育,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教育;食育在广义上是指以食物为载体进行全方位的教育。[2]幼儿园食育常态化指幼儿园将食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对教师和家长进行食育知识的培训与指导,提升教师与家长的食育能力;加强家园合作层面的食育探索,提高家庭食育效果。其中,幼儿园应承担起食育的重要职责,根据“食为依托、育为本质”的食育目标,在深刻把握食育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食育活动,加强对食育的实践探索,有效做到幼儿园食育常态化。本文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师食育能力、家园食育三方面进行幼儿园食育常态化的实践路径探究,以期通过食育与幼儿学习、生活的融合,促进幼儿认知经验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食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融合常态化

食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将有趣、形象、生动的食育活动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结合起来,着眼于食育活动与幼儿发展的内在关系,将知、情、意、行有机融合,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食育与健康领域融合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食育能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第一,通过食育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手段,开展食育活动,增强幼儿知、选、品、烹食的能力,引导幼儿懂得饮食和健康之间的联系,了解饮食安全,具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例如,教师可在进餐活动中,通过美食引导幼儿直观地认识营养元素,了解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减少偏食挑食行为。教师也可以开展健康活动“蔬菜宝宝来了”,帮助幼儿了解蔬菜的种类及功能,引导幼儿形成多吃蔬菜能够增加营养,减少疾病的健康意识。食育也可以让幼儿了解生病“先进厨房,再进药房”,饮食相克、过敏等知识,以及生病时饮食的搭配要清淡、营养,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第二,通过食育促进幼儿动作发展。3—6岁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期,以粗大动作发展为主,精细动作发展为辅。创设游戏化的食育活动情境是幼儿园开展食育的重要方式,可以利用与饮食相关的户外游戏或区域活动,提升幼儿对食育活动的参与兴趣,进而促进他们的动作发展。如户外活动“切西瓜”,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奔跑追逐,锻炼下肢能力,促进粗大动作发展;户外活动“小马运粮”,幼儿可以练习行走在20—25厘米的平衡木上,锻炼平衡能力;日常生活区的活动“筛面”,在面豆混合的情况下幼儿可以使用漏勺锻炼手指灵活性,促进精细动作发展。

(二)食育与语言领域融合

幼儿期是人类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并逐步掌握书面语言的时期。[4]幼儿初期言语表达具有情境性特点。教师可以在食育活动中创设情境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发展其语言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喜欢的食材,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汉字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识字能力。例如,喝牛奶时学习、指读包装上的“牛奶”,幼儿可以直观形象地进行识字练习。也可以借助食育绘本、食育故事、食育儿歌、水果谜语等方式开展食育活动,增加幼儿相互交流、沟通、表达的机会,促进幼儿听、读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包饺子》《蔬菜歌》等,也可把重要的膳食知识自编成儿歌,引导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知识。还可以让幼儿担任“营养播报小主播”,负责一日三餐的食谱播报,在学习营养健康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

(三)食育与社会领域融合

在食育中融入爱国教育、惜食教育、感恩教育等,并培养幼儿形成独立自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就餐礼仪,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规范幼儿的社会行为,进而促进幼儿发展。

食育融入爱国教育。引导幼儿从小领略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自豪感,厚植家国情怀。同时以食育为切入点,能够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组织幼儿开展“种植小达人”食育活动,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引导幼儿了解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事活动,明白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蕴含着我国祖先的生活智慧,传承着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从而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食育融入惜食教育、感恩教育。教师可以在食育活动中用多种方式进行情感渗透,开展惜食教育和感恩教育。如开展“小知青下乡”食育活动,带领幼儿进入农场,分组种植、制作食物。幼儿在体验自种自烹、耕田秧苗的同时,体会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食物。教师也可以借助食育故事、图片、视频展示劳动的辛苦、食物的来之不易,引导幼儿养成爱惜食物的良好品德。在园中进餐时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幼儿感恩美食背后的默默付出者,感谢农民、厨师、教师,并引导幼儿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感恩大自然赐予的食物。

食育融入独立自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以食育促自主,幼儿可以体验亲自种植、采摘、烹饪,做到“我的食材我自理”,加强自我管理和服务他人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组轮班摆放餐具,自主定量取餐、按需取餐、自己吃饭、自主整理收拾餐桌和送餐具,使用抹布清洗桌面、打扫地面,做到“我的餐桌我做主”,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食育活动分组进行时,同伴合作互助可以让幼儿明白团队的力量,增加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责任心,从而增强凝聚力。

食育融入礼仪教育。在饮食过程中培养幼儿进餐礼仪,体现礼仪修养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餐前饭后正确洗手、及时漱口、擦嘴,养成卫生习惯。幼儿通过文明等待、安静进餐、保持桌面整洁、自己整理并有序送餐具,养成就餐礼仪。例如,食育活动“学茶艺,识茶礼”,在幼儿心里撒下爱与美的种子,以茶明礼。礼仪举止的养成,有利于增加幼儿对食育文化和礼仪的认识。

(四)食育与科学领域融合

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各种食育活动中观察和探索,体验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

在食育中感知数学。3—6岁幼儿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可以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导向,结合食育进行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借助有趣的食材、食物外形、食育游戏,引导幼儿形象直观地认识数字及形状,学习加减、长短、等分等数学知识。例如,在食育活动中用幼儿喜欢的食物如橘子、饼干等表示数字,利用这种食育表征,可以把抽象的数字形象化,让数字学习变得真实有趣。再如组织幼儿观看玉米苗,引导幼儿观察每棵玉米苗的高低、叶子个数、形状并进行对比。将食育活动与数学元素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提升幼儿的数学素养。

在食育中探究科学。利用幼儿对食物自身及有关事物的认识,提升幼儿对食物、自然的认知,在探索中亲近自然,了解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教师可以利用视、嗅、触、听、味这些感觉,开展食育活动,渗入基本的营养知识,引导幼儿认识食物的颜色、营养价值、功效、搭配等,能识别健康食品,增强饮食安全意识。同时,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常见的食材是如何生长、收获和加工的,识别食材类别、形状、特点,了解食材的生长环境和规律、储藏方式等,加强幼儿对“食”的认识,提升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认知能力,引导幼儿树立敬畏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例如,开展小麦系列食育活动,可以包括种植小麦、收获小麦、磨制面粉等环节。种植小麦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积累自然科学知识。收获小麦环节,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究如何收割麦子,去除麦壳、晒麦子、储藏麦子。磨制面粉环节,需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实践参与洗麦、筛麦、磨麦、搅面、接麸皮等流程,参与和熟悉麦子变成面粉的过程。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奇思妙想,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科学方法。

(五)食育与艺术领域融合

在食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创造美、表现美的机会,引导幼儿动脑思考、动手创作,有利于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积极参加与食育相关的真实活动,通过欣赏真实的、美丽的食材,让幼儿感受食物美,学会欣赏美、认识美。其次,可以借助图画、视频和故事等内容引导幼儿感知食物美。根据五色食物搭配原则,引导幼儿进行颜色丰富的食物搭配,培养五色审美能力,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将食育延伸到美术等艺术领域。例如美术活动“大嘴巴”,在鼓励幼儿多吃水果和蔬菜同时,引导其在彩砂纸上用曲线画嘴巴,尝试块面涂法画出水果、蔬菜,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最后,可以结合“果蔬变动物”“水果拼盘”等活动,引导幼儿将食材做成喜欢的图案,通过形、色、味的搭配,懂得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进而促进幼儿的艺术素养的发展。例如“DIY烘焙课堂”,幼儿可以在其中大胆尝试揉面团、搓圆、压扁,通过丰富趣味的动手操作,丰富生活经验,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再如美工区活动“彩泥比萨”,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制作,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不同造型的比萨,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

二、食育师资培养和食育管理常态化

为了优化食育效果,应加强园内教师的食育培训,使其掌握有效的食育途径和方法。同时,幼儿园食育需要专职食育营养师、食堂工作人员、教师等多方主体之间彼此协作配合,加强食育管理,提升食育质量。

(一)提升园内教师食育能力

幼儿园需要开展食育培训课、多种类的食育活动,提升教师食育素养;定期开展食育教研活动,增强教师关注食育课程的意识,提升教师食育的专业化水平;因地制宜,将时(传统节日)、空因素结合起来,在幼儿园中常态化开展食育课程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优化进餐活动安排,营造闲适有序的进餐环境,加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积极结合音乐,发挥其在进餐活动的食育效用;也可以结合幼儿特点,充分整合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种资源,有效融合区域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设置合理有趣、适合幼儿发展的食育活动。

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的指导、支持、鼓励,如鼓励教师考取营养师相关证书。重视教师的保教综合素质,并引进综合素质强的幼儿教师,如引进幼儿健康管理专业营养方向教师。加强新进教师的食育培训,在实践中帮助其完善健康膳食体系。同时,应支持校内教师外出培训,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学习先进的食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积极创新食育模式,提升自身的食育理念,加强食育活动设计能力。

(二)食育多主体联动,完善食育管理

幼儿园食育的常态化开展,需要构建食育多主体联动的长效机制,在管理制度中渗入食育观念。食育活动目标的达成需要幼儿园食堂的配合,因此,应健全幼儿园食育管理制度,确立营养师配置及饮食安全制度,并配备营养师、食育操作员。他们研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适宜膳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为教师提供相应的食育建议。饮食安全制度是食育开展的基础,幼儿园要根据要求合理安排膳食,确保食物选购、制作、消毒、留存等过程安全合理。例如,新生入园时幼儿园可以对其膳食喜好、食物过敏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归档;幼儿园食物、餐饮用具等生熟分开;食品采购来源清晰,检查食品合格证明;公共用具及盛饭菜的桶盘清洗消毒要及时;要有独立的餐具清洗消毒室或专用区域。

三、家园食育常态化

幼儿园食育常态化开展,需要家长、教师、幼儿园建构稳定信任的共同体,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共同研讨适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通过家园共育,家长的食育观念和方法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进而提升食育效果。

(一)家园有效沟通,树立家长食育理念

教师可以将食育活动的主题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向家长介绍班级食育主题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幼儿具体的变化,让家长认识到食育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其在家庭中同步进行食育,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食育理念。[5]

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推广食育融入家庭教育的形式,引导家长为幼儿营造和谐、宽松的食育活动氛围,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有效把握对幼儿园食育活动开展的干预程度,不过度干预幼儿的行为。同时,帮助家长树立在幼儿遇到问题时以支持者的角色协助他们的观念。家长不直接向幼儿灌输食育知识,而是引导幼儿在大自然、社区等场所,创造性地学习,如城市的幼儿可以和家长去早市、超市买菜,体验整个买菜的过程;农村幼儿可到田间地头,观察蔬菜、水果、农作物的生长,认识麦子是如何由种子到餐桌的。家长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有趣的形式开展家庭食育,让幼儿成为食育活动的主角,给其自主创造的机会,发挥其积极主动性。

(二)拓展家庭食育活动外延,挖掘生成性的食育内容

食育活动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家长要抓住家庭食育契机,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通过体验式食育,开展家庭食育,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家庭食物的选购、清洗、制作等环节,学习认识食材的种类、分辨品质、搭配营养、烹饪美食等技能。这种体验式食育会让幼儿直接学到许多食育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饮食、理财规划、数学逻辑、创作想象、动手操作等能力与责任心。

多关注、多发现幼儿在食育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满足幼儿需求,倾听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顺利进行食育活动。例如,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包粽子活动。家长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引出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和屈原的故事。在家长与幼儿的交流过程中,随时会出现新的食育元素,家长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需要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分析,抓住教育契机,形成动态生成的食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是生活化的、整体综合性的,幼儿园食育的开展也应如此。我们应积极推进幼儿食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常态化融合,同时加强幼儿园食育师资培养,规范幼儿园食育管理制度,引导家长学习食育理念,在家园共育中展开食育,在安全、自然、健康、快乐、创意教育原则下进行食育。在食育过程中深度挖掘教育资源,多方面渗透食育,开展多元化的食育活动,以食育为载体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食育幼儿园家长
我是“食育”小画家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