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文化的表意实践与传播特征
2023-12-12肖叶飞
■肖叶飞
梗是截取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表情包、一个视频片段等搞笑桥段,通过多次传播与表意实践,形成具有戏谑、自嘲、反讽等特点的文化符号。模因是一种信息文化单位。梗犹如文化传播的模因,经过复制、模仿、变异而传播。梗通过网民创造、语义转化等表意实践,成为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梗文化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心理层面,梗的喜剧效果可纾解焦虑心情,释放生活压力,网民通过梗寻求情绪表达的出口;资本层面,一些资本借助梗文化符号制造话题,通过商业资本与文化符号的联姻,促进品牌传播与商品营销;社会层面,网民通过符号暗语与互动传播来造梗、玩梗与接梗,基于对梗的共情力,实现圈层传播,促进身份认同,获取情感价值。
梗文化是青年一代的语言表达与思维方式的呈现与投射,具有“圈地自萌”的行为特征;梗在作为“想象共同体”与身份象征的圈层中传播,并与粉丝文化、二次元文化等其他亚文化碰撞、交融与互构,形成新文化。
根据模因理论,梗文化传播分为生成、变异与竞争三个阶段,大部分梗随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演变,走向衰退,少数优秀的梗或像成语典故一样流传下来。梗文化具有“去中心化”与碎片化的传播特征,传播速度快、生命周期短,梗的信息丰富度、传播中的创造力、戏仿演变的接受弹性决定了梗文化的生命力。网民通过拼贴、同构与戏仿等手段,在多次传播与创作中创造性地演绎梗文化。
正能量的梗促进精神生产与思想传播。梗文化针砭时弊的内容,拓展了公共讨论空间,推动用户创造性表达;梗的多模态表达,克服话语的傲慢,提升传播效果。与此同时,梗文化的负面功能不能忽视。一些梗低俗恶搞,触犯道德伦理底线,销蚀主流舆论场,冲击思想价值引领;一些梗语言的不规范运用,不利于汉字的规范使用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滥用梗削弱人们深层次的语言思考,难以体现汉语表达的博大精深。
我们要加强梗文化的规范引导,抵制低俗梗的狂欢化表达,构建主流话语体系;推动优秀梗文化的传播,丰富其价值内涵。本期“梗文化研究”专题的三篇文章各有侧重,颇具深意,包括梗文化的传播要素与价值引导、梗文化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借梗”与“造梗”功能、迷因理论视角下“泰裤辣”网络梗的解读,从不同理论视角联系案例阐述了梗文化的实然与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