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构建逻辑探讨
2023-12-11国峰宝马其南陈强
国峰宝 马其南 陈强
摘 要:“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四史”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理论逻辑出发,通过发掘“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教育系统性欠缺、内容针对性不足、方法生动性欠佳的问题,浅析“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构建逻辑,推动“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理论逻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72
1 “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理论逻辑
1.1 人的发展阶段和认知规律理论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人生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生理和心理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出生的吸吮、吞咽到行走、奔跑,随着生理的不断成熟,心理变化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也十分明显。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发展阶段的结束,另一个阶段将随之而来。个体在每个阶段的生理、心理成熟度不一样,其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大相径庭。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规律理论、7~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会进入具体运算阶段,抽象概念逐渐形成,可以进行逻辑推理,但是思维偏具体。12岁以上则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发展趋于成熟,能够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得出自身的结论,行为则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性。
玛丽亚蒙台梭利将儿童的发展以每6年为一个阶段进行划分,第一阶段是婴幼儿时期0~6岁,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成长阶段。第二阶段6~12岁即小学阶段是儿童在安定幸福的心态下开始有意识的学习阶段,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干的重要阶段,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智力也会在这个阶段得到迸发,心智成熟的程度开始支持他们抽象思考,但是此阶段的儿童更倾向于以敏感的思维去分辨社会的是非对错。在这个阶段他的心智得到发展,渴望承担责任,并加入到群体之中,并善于以自身开放的心灵去接受世界的各种知识。第三阶段12~18岁是青少年时期即中学阶段,是深入发展学习兴趣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会发生巨大变化,情绪容易波动,在学习上会出现一些创造性的发问,可以开始独立思考、交流和合作,但仍需成人的引导和信任。玛丽亚蒙台梭利还指出12~18岁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经历的巨大的、活跃的、不稳定的变动和发展,是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要引导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吸收学习期,在这期间他们会学习很多知识,并加以巩固发展,是教育的核心阶段,是最有创造力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18~24是成熟时期即大学阶段,这个阶段个体已经发育成熟,具备成人的思考能力,会进行规划、计划及系统的思考,对于知识吸收则更注重自主选择。
个体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区别于其他阶段的鲜明特征,但是各个阶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和深化。如果前面阶段个体得到较好发展,就会顺利进入后面阶段,因此由于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对个体进行教育,在不同的阶段为学生提供最需要的支持和发展性教育资源,促进其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质变的飞跃,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顺序性,个体一以贯之的发展过程和认知规律发展理论,必须要保持教育的连贯性和一体化,从而更好的发挥教育效果,促进个体的发展。
1.2 教育教学发展规律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教育、环境、自我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引导规律的前提就是教育者要从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实际水平出发实施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出发对受教育者进行指导。教育对象才是教育的出發点和落脚点,从大中小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习阶段的特征出发,加以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还要遵循思想政治系统性原则,保持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根据教育的阶段性和整体性特征,2019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引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作出明确规定和定位,提出: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地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3 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历史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整体过程。历史学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科学,要在整体上加以把握学习,不仅要理解各段历史的特点和内容,而且要从整体上了解历史的主流和发展规律。历史的学习要求我们必须按年代顺序,从具体实际出发,坚持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对历史时间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的时空发展和历史现象的纵横联系。这就要求运用整体原理从事历史学科的教育工作把历史学科和通篇历史教材比作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背后蕴含着促使其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背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促成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因此学习四史必须要坚持以联系的、继承的、历史的眼光去全面学习、分析,从而真正读懂四史。方国瑜先生在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观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整体,不仅包括空间的演变还包括时间的连续,“四史”的形成历经漫长的历史过程,把握其整体性坚持其承继性不仅是学习四史的意义,更是传承四史的要求。
2 “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问题逻辑
2.1 教育系统性欠缺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以下简称“四史”)“四史”记载了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间初心不变,使命在肩的奋斗历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所形成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生动的教科书。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教育内容重复,连贯性欠缺、衔接不够顺畅等问题。从而导致大学、中学、小学教育各阶段“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各行其是、缺乏系统性。
2.2 内容针对性不足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目前选取的“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内容对于大中小学各阶段特征没有充分认识和区分,对大中小学学生的针对性教育不足,不能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为其选择最适合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从而使学生缺乏共鸣和认同感。
2.3 方法生动性欠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历史教育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在各种场所提及“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重要性。因此,“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逐渐融入大中小学教育课堂,但是经调查表明,高达84%的被调查者表示“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主要是以老师课堂讲授,穿插提问的方式进行。由此可见,“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缺乏生动多样的形式和现代化的宣传方式,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缺乏生动性的“四史”教育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其实“四史”教育本身极具生动性,一个个英雄的故事,一群群创造历史的群众其实都能跃然纸上,只不过是目前“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融入课程的形式过于单一,单纯的课堂讲授对于学生来说实在难以激发其情感共鸣,使得“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生动性、吸引力欠佳,难以激起学生对于人文课程的兴趣,难以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历史背后的“温度”,难以真正认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3 “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构建逻辑
3.1 遵循个体成长逻辑,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大中小学学生年龄跨度较大,不同阶段的学生有其特有的阶段性特点,要加强其对各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整合,以选择最适合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大中小学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提升教育的效果。思想和心理在一定条件下是相通的,“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必须要抓住当代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把握思想和心理的相通性,以大中小不同阶段的学生的不同特征为切入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中学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大学阶段重在开展体验式学习。“四史”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观,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形式存在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学生接受“四史”教育首先是以接受知识的心理对其加以学习,但是归根结底,“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绝不只是以教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知识为目的,更多是对浸透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传播。从学生个体的成长逻辑出发,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将“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从知识到思想的转化。
3.2 把握教育的整体逻辑,增强教育系统性
深入挖掘“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相关资源,把握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必须增强教育的系统性。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英雄人物,将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资源加以整合,以英雄人物感召学生。以中国历史上感人的故事为资源,深入整合故事背后的教育元素,挖掘故事中的思政元素,深化“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资源整合。无论是英雄人物还是党史故事,其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因素,可能是朋友的友情,可能是家庭的亲情,也可能是拳拳的爱国情,深入整合“四史”教育大中小一體化的情感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情育人。对于“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资源的整合一定要把握教育教学的整体逻辑,一方面要立足于充分挖掘“四史”教学资源,整合遗迹文物、纪念场馆、历史文献、文艺作品等物化形态和精神形态资源,找到教育的切合点。另一方面,要聚焦对“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资源和现今的抗疫英雄人物和伟大抗疫精神的挖掘,增强“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把握教育的整体逻辑,进行教育资源的深入开发和整合,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更好的发挥教育育人作用,实现教育合力,增强教育的系统性。
3.3 紧跟时代发展逻辑,增强教育的生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授,也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对“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内容进行现代化传播。因此对于“四史”教育来说,传统的课堂讲授仍然是主渠道,是我们不能舍弃的重要手段,但是现代新兴互联网技术以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等特点逐渐引起了学生群体的关注。作为随着互联网发展不断成长的新一代,网络已经成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生“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必须要采取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丰富课程教学方式。以线下课堂为主阵地,辅以线上将百年发展史的内容和新冠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录成微课、慕课的方式,扩大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实现教育方式多样化。以学生所喜爱的“互联网+”平台为载体,认真选取“四史”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以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利用碎片化时间加以传播。以生动的形象化的图片和视频、翔实的文字激发学生对百年发展史的兴趣,增强“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生动性,不仅要吸引学生成为“四史”教育的学习者,更要激发他们成为“四史”教育的传播者,推动“四史”教育大中小一体化传播。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新华社,20190814.
[2]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20200109.
[3]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