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学生宿舍管理路径探析
——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调研对象

2023-12-11董璐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3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生源宿舍

董璐佳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引言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保障[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类高校肩负着人才振兴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应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特色优势,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农林人才[2]。新时代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3]的提出,明确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要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做到全面发展。面对当前部分农林类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存在的卫生环境脏乱差、学习氛围不浓、礼仪礼貌缺失等突出问题,高校除了从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方面改进,也应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重新审视农林类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一、影响学校学生宿舍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分析

为探究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宿舍存在的卫生环境脏乱差、学习氛围不浓、安全意识薄弱、礼仪礼貌缺失、人际关系紧张等突出问题,笔者通过查询学校招生就业处近三年学生生源数据,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623份。

(一)学生生源结构背景

如表1所示,学校近三年学生生源结构呈现省内学生比例高、农村学生比例高以及单招学生比例高的“三高”特点。(1)我校近三年省外生源比例低,仅为3%左右。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入学后各种优秀的思想意识、良好的生活态度、先进的学习方法及新兴思想不能更为全面广泛地交流融汇、相互影响[4]。(2)我校近三年农村生源比例持续增高,2021年接近90%。这一现象对“三农”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有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阶段缺乏家庭的有效引导,往往表现出生活习惯较为随意、待人接物礼貌不足等现象。另外,部分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拮据,自卑感较强,容易受环境影响表现出敏感、虚荣和攀比等心理。(3)我校单独招生比例高,约占生源总数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学生学业基础相对薄弱,自律性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集体荣誉感较低。

表1 学校近三年学生生源结构

(二)学生思想意识

1.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调查的学生中,90.21%的学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44.46%的学生愿意回乡参与家乡建设,53.61%的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5.1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与美丽乡村建设并无关联。由此看出,虽然学生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有一定认识,但无法深刻领会自身作为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生力量所需要肩负的责任与使命,部分学生无法将自身行为习惯与未来的职业角色很好地联系起来。

2.学习观与奋斗观。在“你在宿舍主要完成下列哪些事情”的调查中,选择睡觉、刷视频、追剧、打游戏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7.32%、65.17%、53.61%和50.88%。多数学生认为宿舍的学习氛围不浓厚,更愿意到图书馆学习。81.53%的学生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当前兴起的“农村热”风潮较为认同,这对农林人才培养是一个有利条件。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农村题材视频背后隐含的随性生活、粗糙生活,对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学生将不拘小节、随性自在当做懒惰邋遢的借口;部分充斥着商业气息的视频弱化了乡村的优良传统,其充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对青年学生造成一定冲击。

3.人际交往意识。在处理同学关系时,10.75%的学生不在意与舍友的相处关系,12.04%的学生在面临人际问题时选择忍耐而非沟通。在面对教师查寝时,11.22%学生选择回避或漠视,其中50%的学生表示自己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如何与老师打招呼;36%的学生有自卑心理,通常藏进窗帘避免尴尬;1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社交恐惧症”。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农村家庭学生受家长重智轻育思想的影响,不太注重待人接物的礼节,加之农村学生大多不善于交流、顾虑较多、心思敏感,所以往往在教师面前表现出缺乏礼貌和冷漠回避的态度。

(三)学生行为习惯

1.卫生习惯。女生注重自己的形象,但宿舍私人物品较多,缺乏分类收纳和定期清理的习惯;男生物品虽少,但不注重个人卫生,洗澡次数少、垃圾堆积、便后不冲厕等现象突出。

2.劳动习惯。我校学生虽多为农村生源,但表现出来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似乎不如预期。部分学生存在劳动价值取向物质化和功利化的特点,所以很多学生宁愿参与有积分的讲座活动,也不愿意做举手之劳的宿舍清洁工作。

3.安全习惯。学生的防诈骗意识较之前有所提高,但安全消防意识和绿色节能意识依然薄弱。私拉电线、出门不断电、不锁门、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现象仍较突出。

4.消费习惯。有29%的学生开通了花呗、分期乐、美团月付等借贷软件,有超前消费的习惯;有44%的学生喜欢使用拼多多等平价购物软件,在促销节点囤货,缺乏合理、精简的消费意识。

5.收纳习惯。有57%的学生不懂得高效收纳的技巧和方法。从日常宿舍走访也可发现,我校学生受农村生产劳动习惯及卫生环境相对落后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家务整理和收纳意识。

(四)办学条件与硬件设施

我校由于办学场地受限及硬件设施陈旧等原因,导致目前学生宿舍资源分散、住宿学生人数较多、管理标准不一。宿舍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受限,德育感染力不强,学生无法很好地服从管理。宿舍信息化管理程度低,后勤部门及职能部门数据共享存在滞后性,协同工作效果不佳。

二、学生宿舍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应对措施

(一)结合生源特点,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

1.在短视频中挖掘思政元素。利用“农村热”的短视频风潮,向学生讲解“三农”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乡土风骨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乡风文明,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5]。用网红视频博主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剖析其背后坚持不懈地付出与努力,增强学生的奋发建设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带头做好村容整洁、讲究卫生、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积极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和宣传者。

2.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作用,将党员活动室设在学生宿舍,定期组织开展卫生整治、静享阅读、心理科普、安全排查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精简生活带来的畅快感,静心学习充电的获得感,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集体荣誉感,营造低碳生活、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的宿舍文化氛围。

(二)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日常行为

1.细化规则,人人参与。将宿舍环境管理规定细化为卫生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安全环境等具体要求,写入《学生手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及第二课堂积分规则,将宿舍环境考核结果与学生自身利益挂钩,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在细则的设计上要避免形式化,应明确区分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区分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

2.选树榜样,强化监督。在选配班级生活委员和宿舍长时,要充分挖掘勤快整洁、有奉献意识和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将宿舍长纳入班级班委序列,也可将担任宿舍长作为选拔学生干部的必要条件,完善对宿舍成员卫生、安全、节能、学习等情况的考核,增强模范引领作用。同时,将宿舍环境好坏纳入学生干部年终述职考核和学生党员培养考查范围中,在评优评奖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3.结合实际,制定标准。结合学生公寓的建造时间、建筑结构、家具配备、住宿人数,设置不同的样板对照评分,避免卫生检查者根据主观感受进行评分造成的差异。

4.规范管理,示范服务。在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校应对公寓管理服务人员提出要求,在礼仪规范、行为方式、待人接物方面做出具体规范要求,以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三)开展多元实践活动,激发内生动力

1.借力打力,投其所好。当前,“00后”大学生对宿舍的认同感可以体现在门牌文化和对联文化上,很多学生张贴各式各样的门牌和对联,以彰显自己独有的宿舍文化。结合学生喜好,可组织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鼓励学生自行绘制门牌,用“无尘仙女之家”“学霸休息室”等正能量门牌代替“牛马之家”“乱室佳人”“不醒人室”等低俗文化门牌;组织学生开展“宿舍对联我来写”等活动,鼓励学生以文明礼仪、安全规范、干净整洁、和谐相处等主题创作对联,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2.传播正能量网络文化。通过易班、今日校园、抖音、校园公众号等平台,征集、推送学霸宿舍、老兵宿舍、创客宿舍、节约宿舍、安全宿舍、文明宿舍等短视频题材,在台词设计上充分融合“00后”学生网络用语,弘扬和谐文明宿舍主旋律。

3.养成收纳整理习惯。组织开展收纳实践活动,定期开展“断、舍、离”物品整理工作。引导学生采用垂直收纳、纵向收纳、交互收纳等复合收纳方式对物品进行显性、隐形收纳,充分挖掘潜在的收纳区域,将收纳空间利用实现最大化[6]。评选“最佳收纳”之星,为其颁发真空压缩袋、收纳盒等实用奖品。

4.延伸拓展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开展乡村深度调研、乡村环境治理、乡村文明建设、乡村生态环保功能提升等项目,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服务群众、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对劳动的知行统一;组织学生在假期开展“我为家乡来改造”“我为父母做家务”“假期收纳小能手”等活动,利用自家房屋农田开展家居整理、景观改造、安全隐患排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卫生文明习惯和劳动精神带回家,通过家校合力巩固育人成效,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四)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协同育人

1.全员参与,协同育人。协同学校领导干部、学工团队、辅导员、专业教师、宿舍管理员、后勤服务人员,共同参与宿舍走访、宿舍检查、谈心谈话、活动组织,畅通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从思想、心理、学风、卫生、安全、素养等方面入手,重点强化宿舍文化建设,搭建师生联系平台。

2.全过程覆盖,不同阶段不同抓手。大一年级,抓住军训、入校教育等关键时期,给学生立规矩,明确规章制度和具体要求,将宿舍管理与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相结合;大二年级,重点打造宿舍文化,将宿舍管理与评优评奖结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强化自我管理意识,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大三年级,以顶岗实习为契机,强调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全面展现精神风貌。

3.全方位服务,改善软硬件设施条件。对于已有学生公寓,可通过局部家具更换、空间改造、增设共享家电等方式满足学生需求;对于新建公寓,可直接选配带有收纳功能的实用性家具,建立宿舍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用物联网技术开启宿舍智能化管理服务[7],与学校已有的“一站式”服务管理系统融合,解决宿舍管理问题中的难点与痛点。

结语

加强学生宿舍环境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农林类高职院校应站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从人才输送的责任与使命出发,体会乡村振兴人才战略的紧迫感,立足农林类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特点,深挖其行为习惯背后的思想意识,利用学生宿舍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引导学生从行为习惯方面、思想意识层面得到全面提升,切实增强综合素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生源宿舍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热得快炸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一个都跑不掉
高职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