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念指导下课程改革方式探讨
——以“普通地质学”为例

2023-12-11朱志军曹秋香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3期
关键词:思政专业课程

丁 婷,朱志军,曹秋香

(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在全国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中做到教师明确“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清楚“为谁学、学什么、怎么学、成为什么样的人”,高校要解决“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如何评价”等问题。

“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担负地学价值观启迪的重要作用。对于刚进大学的学生来说,在中学教育期间形成了“三观”的雏形,通过大学思政教育理论课显性思政,再结合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依托哲学思维并以文化知识为载体,通过思想政治的引导、哲学思维的辨别,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念与价值体系。笔者结合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探讨在新形势思政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方式。

一、“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问题

目前,“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不够完善,没有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较少把思政教育融入实验和野外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较为生硬。本次研究将更深入地挖掘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更好地融入实践中,特别是野外实习中,让思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普通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有大量的实验课。实验课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3-5]。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有利于思政教学的实施,理论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在实验课上能体现出成效。实验课是以小班教学为主,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状态,可以与学生更好地沟通,更有效地引导学生。

二、课程思政改革方法

(一)课程改革对象

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按照“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如何评价”的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明确“普通地质学”中知识点及课程思政的目标;挖掘“普通地质学”中课程思政元素,重建课程架构,形成以隐性评价为主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反馈机制,使“普通地质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图1 思政教学改革的方法

1.解决“为谁改”的问题。构建与“普通地质学”课程定位相对应的更为具体的课程思政目标,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从“普通地质学”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特点出发,以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为方向,使“普通地质学”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发展,做好思政课的补充。以“普通地质学”的专业知识为主线,把课程中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做到二者的融合,促使二者能够协同发展。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等。

2.解决“改什么”及“怎么改”的问题。“普通地质学”是地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发掘和融入思政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地质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进而形成客观科学的科研态度。提取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完善思政要素融入的整体课程,确保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一是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如矿物与民族自豪感,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矿物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古代的著名故事“完璧归赵”中所说的和氏璧,就是矿物岩石的一种。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和氏璧向学生们描述出来,引导学生对它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和探讨,比如和氏璧的颜色、硬度等,通过思考和分析,让学生明确和氏璧究竟是什么矿物。二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引入案例,完善思政要素融入整体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通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包含大量的实验和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实践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在课程设置时,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并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长,保障思政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专业课程上进行思政教育时,教师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讲授,还要用自己的行为来做出表率,发挥榜样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否则的话,很容易让学生反感或者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思政教育的正常开展。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细致地观察矿物,借助放大镜来观察矿物,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非常投入,表现出对矿物的热爱的话,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主动思考专业的魅力,进而喜欢本专业的学习。三是评价方式。针对“普通地质学”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来评价学生,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内容着眼于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道德行为的表现状态及提升水平,是一个动、静态综合性考核过程。考核形式不限于学生的考试分数,旨在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和评价地位。

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及反馈得到的基础数据,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评价。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法。

以OBE理论为指导,通过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探索“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元素,构建“地质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模式。通过大学一年级学生专业启蒙教育课程“普通地质学”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大幅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思政课堂实施路径

针对“普通地质学”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条件和方法,因地制宜地在地质专业知识教授中植入思政教育,达到推荐全课程的育人目标。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教学内容和形式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适当调整,课堂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线上与线下协同,打造互联网平台,建立视频库,开设网上互动社区,注重过程指导,提出注意事项,做好总结与延伸,打造指尖上的“微课堂”,把价值观教育融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之中。

2.协作探究与独立自主。“普通地质学”是一门野外实践性强的专业基础课,包含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实践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在课程设置中,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长,保障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学生组成学习研讨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任选与“普通地质学”有关的专题进行研究,教师要求学生把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并制作PPT向教师和同学进行展示。

结语

在“普通地质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通过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可以使学习课堂综合化,学生学习综合化,学习范围广泛化。同时,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线,实现知识体系、哲学思维、价值引导的课程思政育人。

猜你喜欢

思政专业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