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23-12-11徐瑛卢荷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出路艺术教育困境

徐瑛 卢荷云

[摘 要]“双减”之后,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拓展,学校也鼓励学生参加艺术类的兴趣活动,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需求较之以往有了更大的提升。当前专职艺术教师缺乏,专职艺术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有限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如何理性分析现状,勇敢面对困难,寻找智慧对策,迎接艺术教育的春天,值得学校及相关教师思考。

[关键词]双减;艺术教育;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7-0026-03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等。相关美育工作意见的提出与“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利契机,并指明了方向。

一、“双减”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师资编配缺少规划

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早就配齐配足专职艺术教师,开齐开足艺术课。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受人事制度、岗位设置、编制核定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在缺少专职艺术教师的情况下让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教音乐、美术等,以致艺术课堂教学效果堪忧。“双减”政策出台后,需要更多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加入专职艺术教师队伍,以更好地开展课内、课外的艺术辅导。中小学校如果在师资配置方面缺少合理规划,就会陷入“无师可用”的被动局面。

(二)学科地位有待提升

部分学校对艺术学科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主学科教师还是会挤占艺术课课时。“双减”后为了能够在校完成笔头及口头作业,一些学生就会在艺术课上写作业。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艺术学科的学科地位不高。

(三)业务学习无法保证

以笔者所在地区的学校为例。在没有实施“双减”政策之前,大多数学校会安排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及每两周一次的学科教师业务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集中进行集体备课、实践课展示、磨课评课、基本功练习、读书交流等。“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教师需要进行将近四个小时的课后延时服务,在这样的境况下要想将教师集中起来,可能较难做到。

(四)教学压力持续增加

“双减”的目的主要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双减”背景下,学生在校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为了管理、服务好学生,作为主力军的教师不得不延长在校时间,原本学生放学以后教师可以用来备课的时间,现在要用于课后辅导等,琐碎繁杂的各种事情影响教师的备课、思考、业务水平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对策

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育”并举的今天,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双减”后的“5+2”课后延时服务规定学校除了要安排学生完成作业、自主阅读,还要开展音乐、体育、美术活动等。这进一步明确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基层学校只有做实课程设置加法,做足教学负担减法,做优活动实践乘法,做好无效课堂除法,才能真正打出一套“双减”背景下的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助推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思想上重视,做实课程设置加法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在会议上提出:在“双减”落实过程中,还要实现“双增”,一是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艺术实践、户外运动和劳动锻炼的机会;二是增加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培训的时间。“双减”政策的落地,标志着聚焦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需要,在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小学校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配齐配足专职艺术教师的基础上加大对他们的培养,保证教学硬件的投入,提高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才能发挥专职艺术教师的内在潜能,让其主动参与到学校艺术课程的合理设置中,利用相应学科优势,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并有效调动课程资源,做实课程设置加法,让学生能够真正提升艺术素养。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抓好日常艺术教育的同时,学校要根据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实际情况,挖掘校内资源,合理安排“5+2”课后延时服务时段的艺术拓展课程,架构学校特色课程实践路径,完善学校艺术课程建设,推动校本化艺术特色课程的实践与创新。学校可鼓励有基础的学生参加校级合唱、舞蹈、管乐、民乐、书画等团体,同时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跨班级的兴趣活动(发布艺术类活动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后走班活动),构建“基础通修+特色研修+个性选修”活动课程体系。学校要从根本上重视艺术学科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师资配备,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策略;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拓展课程,用课程吸引学生、用活动留住学生。结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艺术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在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培养特长、提升艺术修养,进而发挥艺术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行动上落实,做足教学负担减法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大众普遍关注的是学生的负担有没有减轻、课堂教学有没有增效、教学质量有没有提升等問题,对教师负担是否增加关注不够。强调为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要将负担转加到教师身上。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是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现实需求。如何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减少教师的压力,让他们轻装上阵,成了各地区、各学校思考的课题。现实工作中,专职艺术教师除了要上课,还要备课、参加日常教研活动、参加各类培训、写论文随笔、组织学校各类文艺演出、参加社团辅导等。“双减”政策出台以后,绝大多数教师都要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因而能用于课堂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研讨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一旦教师感觉到身心疲惫,课堂教学效率就会随之下降。要想让教师专注于教育教学,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充电储备,研究课堂教学,提升个人业务水平,学校就需要从生活上关心、从制度上保障、从后勤上服务、从业务上指导,多举措减轻教师负担。一些学校已经开始给教师提供暖心早餐、幸福午餐等,解决教师早上班晚下班吃不好饭的问题;成立健身类、生活类教师社团,让有共同爱好的教师能利用空余时间愉悦身心;在教学管理中实施错时编排、弹性上下班策略,方便教师灵活调配工作时间;在业务学习与水平提升方面,帮助教师规划成长目标、搭建成长平台、合理安排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让教师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聚焦主业,更好地备课、上课,服务学生和家长。

(三)理念上更新,做优活动实践乘法

“双减”不只是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是让学生的天性得到解放、凸显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接受相应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减”的核心就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还要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逐步引领学校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活动选择。这有利于“五育”并举理念深入人心,让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永恒追求。当学校做实课程设置加法以后,需要思考如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拓展艺术活动内容,做优活动实践乘法,升华“双减”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模式,润泽学生成长沃土。如果说校内开设的艺术课、社团活动能够确保学生习得一定的艺术技能、获得一定的艺术熏陶,那么整合校外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艺术场馆、加强与文艺团体合作等,则为学生的艺术学习打开了另一扇窗。开发校内、校外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平台,还能够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途径。以C市为例,由文体旅游局和教育局牵头,联合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庙等,在校园内开展展览展示、文化艺术讲座等;联合文化馆、锡剧团、评弹团、民乐团、书画院等,让专业团队人员上门,参与学生的课外辅导。为了实现校内社团活动与校外研学活动的合理链接,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各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在“请进来”的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走出去”,走进视野更为广阔、内涵更为厚重的“生活百科全书”里,让学生参与社区活动、观摩大剧院等。学校还应充分挖掘所在地区艺术场馆、艺术专业团体的社会服务功能,让学生能充分实践、体验,从而既锻炼艺术本领,又培养综合素养,实现艺术实践活动的“乘法效应”。

(四)方法上优化,做好无效课堂除法

课堂教学效率低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减效。专职艺术教师要努力思考如何使课堂教学“增效提质”。笔者以为,应减少一些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生硬无效的练习,增强课堂学习活动的准确性、生动性、有效性、趣味性。艺术教育同样面临“增效提质”问题。专职艺术教师应摆脱传统的“一讲到底”“一唱到底”“一课一歌”“一课一练”等模式,积极开展探究式、启发式或情境式单元主题教学,使学生获取“沉浸式”学习体验,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体会艺术带来的情趣。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部分专职艺术教师因为疏于对新理念等的学习,在课堂上喜欢按照固有的经验、方法、套路进行教学。有时由于教师自身没能梳理教材内容,构建系统的艺术知识结构,因此一节课就围着一项内容打转,十分沉闷。《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将知识、技能嵌入其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专职艺术教师只有提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以及真实学情的能力,自觉转换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开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为学生高质量的艺术学习助力,将教育教学从无效、低效转变为有效、高效。《意见》明确指出要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实现“学会—常练—展演”,进而获得个性发展。“双减”政策聚焦学校这一教育教学主阵地,旨在通过高质量课堂的建构,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向好的教育生态背后,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堂教学逻辑的转换,即教学观念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教学内容从“惰性知识”转向“价值性知识”,教学过程从“以教促学”转向“以学定教”,教学评价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双减”政策正为中小学艺术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机。学校艺术教育正是因为有了机遇,所以才要有所创新。“双减”背景下的学校艺术教育虽然在短期内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学校、相关教师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理念上更新、方法上优化,就能够带领学生从狭窄的艺术学习“小花园”走进辽阔的艺术鉴赏“大自然”。

[   参   考   文   献   ]

[1]  柴红霞. “双减”重构中国基础教育生态[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3-28(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李志超,王盼.“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的“变”与“不变”[J].教学与管理,2023(16):1-5.

[4]  李璐.“双减”政策下中小学美育的发展机遇和改革措施[J].民族音乐,2023(2):94-9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学习空间再造’视域下区域中小学藝术教师分层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LX0220102)。

猜你喜欢

出路艺术教育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