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的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3-12-11王宇阳周华林吴灵英熊江林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岗位技能目标

王宇阳,周华林,陈 泉,吴灵英,熊江林

(1.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武汉 430023;2.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湖北 襄阳 441100)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 年3 月5 日会议上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意义。随着现代化农牧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增大了动物科学(以下简称动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动科专业人才既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历史使命,也是为现代农牧企业供给高素质专业人才和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社会责任。然而部分涉农高校动科专业毕业生对行业认知度不够,专业情感度较低,从业意愿不强,信心不足[1]。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实践活动与企业需求脱节,实践活动缺乏双师型教师的指导,导致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学生从业信心不足和职业前景悲观[2]。

对动科专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动科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阐明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构建理念及实施思路,并将该模式在武汉轻工大学动科专业学生群体中进行实践,旨在为培养实践能力强和专业情怀深的高素质动科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1 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动物科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活动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务实的教学内容和精细的过程管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1 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的企业适应性较差

动物科学专业普遍开设了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生产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等课程,基本能满足传统畜牧业的要求[3],但缺乏现代动物育种技术、饲料工业化生产装备与自动化控制技术、集约化养殖技术和信息管理、现代畜牧业企业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等实践教学,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畜牧业生产的需求[4,5]。现代畜牧业技术升级换代快,集良种化、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等变化趋势于一身,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从事种畜禽生产岗位,需具备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能力;从事饲料及饲料原料的工业化生产岗位,需具备现代饲料加工设备与自动化控制的实操能力;从事标准化的规模养殖生产岗位,需熟悉现代畜禽生产工艺、掌握相关生产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的操作技能;从事现代畜牧企业经营管理岗位,需掌握现代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等相关信息化设备的操作技能[6]。但现代畜牧企业岗位的这些新需求尚未及时纳入动科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企业人才技能需求和学校人才技能培养的错位,导致毕业生的企业适应性较差。

1.2 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现代农牧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分工专业化的状态[6]。传统动科专业实践课程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鲜少深入调研现代农牧企业的需求[7],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合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效果一般。实践教学目标没有紧跟现代农牧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的新需求,导致学生所学的实践技能无法适应现代农牧企业的岗位需求,求职碰壁。

1.3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不精细,学生的实践辅导不足

课堂教学采用板书式“听、学”的教学方式,一名主讲教师就可以管理好教学过程,而实践教学采用实践式“教、学”的教学方式,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丰富的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7]。然而,部分专业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专业知识强但实践能力薄弱且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对学生实践的辅导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9],无法真正实现实践的教学目标。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岗位实践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有助于实践过程精细化管理,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实践辅导,促进实践的教学效果。

2 “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依据武汉轻工大学动科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实践教学模式确定的教学目标:①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人才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通过聚焦企业专业岗位技能需求,制定实践项目和培养目标,引导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②明显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度,夯实其从事本行业的意愿,通过在企业沉浸式实践、校企导师双重指导和实践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的从业意愿,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修改了动科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该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为掌握饲料配制、饲料检测与质量控制、智慧养殖、智能饲料制造、畜产品加工新技术,熟悉饲料生产、动物生产、畜产品加工的现代化和智能化组织和管理知识,了解行业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实际动手工作能力。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符合现代智慧农牧业的发展趋势,明确了动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对标现代农牧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以企业实践教学、轮岗实习为学习场景,“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三项并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具体来讲,该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聚焦企业的技能需求,制定实践项目,回归实践教学初心,解决了实践教学工作的目标定位,使教学活动更贴近行业和企业需要。“以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过程化管理”教学方法,可强化教师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责任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该模式采用双导师(专任教师+企业导师)教学主体,优化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该模式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见图1。

4 “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思路

有别于以教师为中心“听中学”或“观中学”的传统教学方法,“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做中学”[10],即预设实践项目和考核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项目,教师管理实践过程,最终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升,使其更符合企业技能岗位的需求,实施思路如下。

4.1 项目锚定企业专业岗位的技能需求

武汉轻工大学动科专业毕业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学、智慧养殖、饲料智能制造、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与动物科学及饲料工程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动物营养、智能化饲料工程、智慧养殖、现代农产品加工等方向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为高质量完成这一要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将企业专业岗位的技术需求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中,实现动科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该教学模式提出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是“行为教学法”,从现代农牧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出发设立若干个实践项目,让学生沉浸式学习,完成技术培训项目,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效果。优质实践项目的拟定是该教学模式的重点,体现在教学内容既要与岗位需求匹配,同时项目难易设置又要具有可操作性。项目难度过大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难度过低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收效差[11],难易适中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振学生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实践效果。项目实施前,应充分调研现代农牧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校企导师共同制定适宜的实践项目;项目实施后,应及时总结实践效果,不断优化实践项目。实践项目还要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及时满足新岗位或岗位的新需求。

4.2 目标明确实践教学活动的着力点

武汉轻工大学动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培养系统掌握动物营养、智慧养殖及智能化饲料工程先进理念与技术,具有“情怀深、理念新、素质硬、视野宽、智能化技术高”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在动物科学、饲料工程、现代农产品加工等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创新与创业等工作。“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能力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由校企导师共同制定实践项目的训练目标,由此引导实践教学,检验实践效果。该教学模式以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为导向,引导实践教学。知识目标是学生实践锻炼中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咨询导师或查阅资料厘清技能实践中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是从“为什么”到“是什么”的学习过程。技能目标是学生需要掌握有关操作技能,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或顶岗实习获得相关的专业技能,是从“学什么”到“会什么”的学习过程。以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更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

4.3 管理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传统实践教学对教学过程管理不足,仅以出勤率、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作为学生实践成绩考核的依据,虽然学生全程参与了学习,但其实践技能并未明显提高。“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组建双师型团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及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实践辅导,期间定期开展小结会分享技能实践心得,期末开展实习总结。校企双师型团队深度介入实践教学,及时发现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厘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2],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零对接。

5 “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2022 年对武汉轻工大学2019 级动科专业学生分组实施了2 种实践教学模式,即一组为传统在校综合实践培训,另一组为“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式实践教学锻炼。传统式实践教学,实施该校动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在校综合实践教学,具体内容为课堂教学、观看专业影视资料、实验室教学,授课主体为该专业教研室老师。教学考核为完成一份综合实践报告,考核合格即达到相应学分。“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实践教学,通过调研湖北正邦养殖有限公司技术岗位所需的关键技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践项目和考核目标。组建专业实践课的校企导师团队,校企协同培训动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实践过程管理和实习结果考核。通过对比2 组学生的实习表现、专业知识和专业认知面试、实习成绩和实习报告等,比较2 种教学方法实践的效果。结果表明,“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优于传统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该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好、积极性高、专业知识掌握牢固、专业认知性好,学生综合实习成绩好。

6 小结

“项目驱动+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为动科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聚焦现代农牧企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旨在为中国“三农”建设培养实践能力强和专业情怀深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岗位技能目标
高级技能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