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子之心

2023-12-11仇士鹏

初中生写作 2023年10期
关键词:抗洪淮河

仇士鹏

赤子之心,是一颗率直坚毅、纯真善良、热爱生活、追求真理、富有生命力的心。从沸腾校园到奥运赛场,从乡村基层到国防前线,从田间地头到宇宙航天……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新时代青年怀揣着赤子之心正在世界各处的青春舞台上书写青春热血之歌。理想不灭,赤诚不减,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征程中的一员!

别丢了那颗少年的心

牛 瑾

青葱的少年时光注定让人怀念,但是,纠结过、挣扎过、选择过、经历过风霜,仍保持少年心态的人生,才会更显深刻。请相信,只要还敢想敢做、保持赤子之心,一切皆有可能。

时间从来不语,却给了我们所有的答案。

为抗击洪水,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集结师生奔赴一线,铲砂石、运沙袋,他们毫不含糊。“我们上了堤坝,都是保卫人民的战士!”

驰援江西九江湖口县抗洪的东陆第71 集团军某部400 余名子弟兵,在抗洪奋战半个月后归队。临别之际,他们在驻地湖口县第五小学37个班级的黑板上绘制了黑板报,勉励小朋友们刻苦学习。“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关于理想我从未选择放弃。”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少年。在他们的热血与担当中,无数人想起自己那时稚嫩又飞扬的青春模样,还有那颗无论面对怎样的困苦依然坚韧不屈的赤子之心。

年少无畏,最是可贵。

有人正值少年,“少年就是少年,他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是少年”。“意气风发”“最好的年龄”“满怀梦想和希望”,好像所有积极美好的词汇都与少年如影随形。他们无所畏惧地奔跑,就算撞到南墙,也相信这个世界不算太糟;他们天真放肆地做梦,好像伸手就能摸到天,懵懂却明朗。

所谓少年,更有蓬勃进取的锐气,不甘于接受现实的平庸,不相信什么命运的安排,只相信自己的奋斗与拼搏,选择以勇往直前证明自己。

少年就是少年,肩可以担起草长莺飞,眼能够容纳星辰大海。不管后来经历了什么,只要提起少年往事,定是一张光彩熠熠的脸庞,有着纯粹干净的表情。

初心易得,坚守实难。

慢慢增长的年龄并不是成年与少年的区别,而是在生活的千难万难面前、在走向远方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弄丢了少年的心。

成为“永远”的少年,是在历尽千帆后,依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最真挚的热情,依然能勇敢地在梦想之路上奔跑;成为“永远”的少年,是依着一颗赤子之心,长成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样子。就如同一颗历经打磨的钻石,千百道工序之后,虽然已经不是曾经的模样,但不变的本心和散发耀眼光亮的璀璨,会使它更具价值。

愿你我永远是那个少年,保持着一如既往追梦的模样,多年后再见,依旧果敢毅然。

愿你我永远是那个少年,保持着始终热爱未曾放弃的模样,即便生活困窘、面临困厄,多年后再见,依旧矢志不渝。

“路在脚下,其实并不复杂,只要记得你是你呀。”一如歌中唱到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一如书中写到的。请相信,只要还敢想敢做、保持赤子之心,一切皆有可能。

(摘自《经济日报》,有删改)

微评

作者列举鲜活的人物事例,加以丰富的佳句引用、观点清晰且引人共鸣的说理,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手法,言辞凿凿、层层深入地将“保持赤子之心,一切皆有可能”这一主要思想传达给读者。文章语言富有哲理性,有说服力,读来让人感触颇深。

清流映月今朝看

仇士鹏

我是听着抗洪的故事长大的。

爷爷讲1954 年的抗洪,父亲讲1991 年的抗洪,不同的是洪水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相同的是那滔滔大水也无法淹没的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凯歌,是那刻在中华儿女血脉深处的历经磨难却永不低头的不屈与自强。夺粮抢收、向险而行、封堵溃口、抢救灾民……成长于新时代的我无法想象抗洪一线上踩碎黑夜与白天的脚步声有多么急促、响亮,但每听到一条军民长城的筑成,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挺直腰板。

历史会带走许多事物,但更多充满光辉的事物会穿越时间,在热土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只需要一点星火,就能重新燎原。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题词。我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听任课老师讲到这句话时,心脏在我的胸膛里是如何激动地跳动,仿佛那两场洪水跨越时光,在我的血管里肆意冲泻。我突然理解了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宏伟志向时的心情。自那时起,“为修好淮河而求学”这句无声的誓言便磐石般地立在我的心中。

淮河,从名字上就归属于美。在《说文解字》中,淮字的词条为“从水,隹声”。隹为短尾鸟,所以从字形上看,淮就是短尾鸟在水边栖居、嬉戏。这条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桐柏山太白顶西北侧河谷的大河,在横跨中原的同时,也横跨了璀璨的唐诗宋词。“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河上有飞鸟盘旋,河边有百花盛开,河水在鸟语花香之间,勾勒出对尘世最深情的眷恋。更可贵的是,这条河,有着极为清亮的歌喉。“清淮无底绿江深,宿处津亭枫树林”,唯有清,才能酝酿出惊心动魄的绿;唯有清,才能以“清淮”为名固化成文学意象,让从巴颜喀拉山脉流出的黄河都忍不住羡慕。白居易曾在《渡淮》中写道:“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这把淮河的审美格调又往上抬了一层。这样的清澈,只有用来倒映月亮,才不会被辜负浪费。它太清了,一点儿不漏地保留下了月亮的光辉——如此晶莹,如此皎洁,恍若与月孪生。人在岸边赏月,恍若在天上俯瞰人间,若非偶尔的风吹起了涟漪,谁又能断言水中月只是一个美丽的影子?

我想,淮河的灵魂深处,始终辉耀着一轮明月,所以即使它曾“力拔山兮气盖世”地横推一切,最终也能归于优雅娴静。如今的淮河,随着水系连通、清淤疏浚和岸坡绿化等一系列工程的推进,已经重新长出了柔嫩的水草;双腿细长的水鸟伫立在水中,像是重新来此赏月的诗人,在水波间聆听千年的沧桑变化。有朋友住在淮河边上,在她的朋友圈里,我找不出父辈口中那条凶暴的淮河——它静静地流淌在城市的臂弯中,绕过岛屿,托起桥梁,树木在水面留下长长的影子。在岸边的草木间,我听见的不是波涛侵蚀的狞笑,而是清流润泽的呢喃。

得知我学的是水利后,这位朋友发来“表白”:“正是你们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让淮水安澜,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她的话让我倍感汗颜——那些用自己的血肉迎接洪水冲撞的人,不是我;那些用自己的才华磨平淮水性子的人,不是我。我只是踩着他们留下的脚印走在他们影子里的人,但这依然让我心潮澎湃。

求学的意义,不就是把自己所学书写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吗?又有什么比世人的肯定更能称赞生命的价值?“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是一个上句。“一定能把淮河修好”,这是属于今人的下句,也是义不容辞的回答。

我想陪伴在淮河的身边,记录它的每一次涨落,守望它每一年的汛期,以淮水为墨,以经验和智慧为笔,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修饰写在沿岸人民的生活中;我想在开闸放水的轰鸣声里,聆听一种感天动地的精神,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用无私舍弃成全了平稳大局;我想用十三个孔洞去讴歌一方水土与一方人的血性与担当;我想把我的未来折叠在水天一色的分界线中,大声地告诉我的父辈祖辈,那个听着抗洪故事长大的孩子,正在参与淮水的未来,用幸福的色彩描绘它在新时代的动人姿态。

我相信,未来的淮河,会延续唐诗宋词里的风雅和优美,它所流经的地方,会生出新的诗词歌赋。这些作品将在淮河两岸人们的口耳间流传,也将在鱼虾候鸟的种群基因里留下韵脚。

清流映明月,今朝敬请重吟看!

(选文有删改)

微评

听着祖辈的诉说,淮河水岸一代又一代人惊心动魄的治水故事浮现于眼前,作者的深情也宛如滔滔淮河水在笔端流淌。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铮铮誓言,到“一定能把淮河修好”的昂扬志气,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最美姿态,正是这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春力量,为我们带来最本真、最纯粹的感动和鼓舞。

猜你喜欢

抗洪淮河
抗洪精神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淮河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告别爱人》
————献给抗洪烈士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