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生产过程全流程管控模式研究
2023-12-11李芳
李芳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89
引言
进入新世纪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管控效果逐渐受到国内外重视,发达国家的企业自动化水平逐渐提升,各种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被应用到企业日常生产和管理中。我国部分企业生产过程全流程管控模式落实效果有待提升,在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效率也相对较低,逐渐形成了被动管理的形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会对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效果造成影响,阻碍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管控效率的提升。所以需要根据我国企业的生产现状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法,逐步满足现代化安全生产的要求。
1 制造企业信息化生产概述
1.1 制造企业信息化生产定义
制造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企业生产流程,保障企业逐渐达成信息化生产目标,逐步推进现代工业化进程。企业信息化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流程的信息化﹑产品生产和发布的信息化﹑产品制造的信息化和商务信息的信息化等。这些内容的信息化需要从内到外由不同的层级构成,分别可以体现不同功能,互相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观察这些联系可以得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全流程管控意义重大。这些观念至关重要,各个信息化环节无法单独地发挥自身功能,保证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效果要各个信息化环节之间相互辅助,单一环节功能的提升并不具备较高价值,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然而,企业信息化属于一项比较大的工程项目,改造的周期漫长。一般而言,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例如,若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依旧以人工记录为主要方式,便需要先对办公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造,接下来再对生产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由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并不适合信息化管理模式,计算机的参与使得管理过程准确性得到提升,不会出现人工干预导致模糊不清的问题。因此,关注信息化的本质特点,提升企业生产过程全流程管控的信息化程度可以获取精准化数据。
1.2 制造企业信息化生产必要性
科学推进信息化管理需要以现代化设备为基础,智能化和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化管理决策的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逐渐提升,网络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运行管理任务也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特点,能达成信息化存储﹑提示﹑交流﹑共享和合作等功能,提升企业的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生产运行管控系统需要将生产中涉及的人物或是事件建立联系,将管理过程融合到标准流程中,形成系统的以生产设施﹑经营效果﹑信息提示﹑工作流程等多元因素为一体的生产运行管控系统。该系统将管理中的各个要素有机融合,可以达成生产运行中的信息周期管理,达成资源最大化利用,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的整体效果。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联系,努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并为企业综合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1]。企业信息化本身是现代企业运行制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企业现代化制度建立的基础。信息化是保证企业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的重点之路,也是维护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可以促使企业从传统经济向网络经济发展。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逐渐趋于明显,企业之间的产品竞争本质是科技竞争和信息化水平的竞争,属于企业提升经济效果和科技优势的重要方法。最后,企业信息化属于行业信息化的基础,行业信息化是我国走向信息化的保障。
2 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生产过程全流程管控技术
2.1 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指的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传感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技术形式。该技术能够展现出现代企业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监控”,可以有效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行的系统化特征。在企业生产和管理控制领域中产生重要作用,在多种总线标准进行选择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首先,需要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为目标,根据运行实际情况在不同领域中采用多种现场总线技术,在系统中的不同部分选择不同的现场总线产品。其次,在改造过后的系统中,需要秉持着实用和发展的原则,将现场总线技术融合到DCS和PLC中,保证配电综合自动化水平。最后,在流程控制领域中,需要以FF和Profibus为基础推进现场总线技术应用。
2.2 人工智能技术
21世纪初期,自动化控制的总体发展方向需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应用基础,包含神经元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模糊逻辑和控制技术﹑组合软件计算技术等。工业生产过程和控制领域中,模糊建模与控制技术属于一项比较有潜力的技术。特别是生产过程中数字建模技术的应用。因为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复杂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所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建模技术的融合方式可以将复杂工艺中的各个环节建立联系,方便达成优化控制的目标。部分影响经济技术标准的关键控制步骤落实时,要利用现代化控制技术建设优化控制的数字模型,利用相关控制软件达成工艺稳定﹑优化生产的重要指标。
2.3 RFID技术
生产过程中为了落实过程防错技术,需要运用条形码扫描防错技术。特别是针对产品关键零部件有质量需求的企业更需要推进这一技术的应用效果,达成系统监控和持续优化的目标。RFID技术属于新型信息化防错技术,其基本原理和条形码防错技术类似。不同的是其信息主要载体是由芯片构成,具备循环利用的功效,能够达成自动识别的特点。RFID技术多数被用在物流配送环节中,可以保障物流配送的整体效果。
3 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生产过程全流程管控策略
3.1 创新管控理念
对于现代制造企业来说,需要综合自身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管控的整体目标。以其中的管控成本为例,需要保证销售价格和利润之间存在差距。当达成目标成本后,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达成目标管控效果。企业管控的主要效果体现在能够调动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依据生产过程专业﹑业务进行划分,保证员工更主动地参与到产品生产中。所以需要采用责任分层的方法达成管理目标,调动单位内部的全体工作人员,保证全体工作人员达成全过程管理效果。企业需要以节省成本为基础目标,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经济效益能够看作企业最终的经营目的,但并不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管控目标。制造企业需要摒弃落后的管理理念,要创新管控理念,充分调动指标分解方式,深化管理和控制力度,发挥出企业管理的根本作用。
3.2 加强材料管控
加强材料管控需要从材料的价格着手。企业需要重视采购定位,节省采购成本费用,针对不同的原材料选择不同的采购制度。另外,针对不同采购厂商之间的权力划分,需要避免出现采购权力集中化的问题。采购不当会为企业带来采购成本上涨的可能,提升企业采购成本。需要综合考虑,从不同部门调度人员成立材料成本采购小组,要求小组成本专门为企业进行材料采购。强化各个材料供应商的材料质量和交货期限准确性,保障采购综合效益得到强化。利用对选商比价进行采购的方法,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供应商。此外,财务部门需要建立资金支付计划表,将全部款项支付在合同和规则中展现,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导致采购管理出现偏颇的问题。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计划表推进采购流程,有计划地避免采购环节出现问题。
3.3 完善组织结构
标准化组织结构是保证管控效果的基础,所以需要建设包含多个职业的专业管理团队,提升运营管理效果。该团队需要具备专业化特点,在企业内部吸取各个方面的人才,保证企业综合内部的人才包含制造﹑研发等多个专业领域。这一专业人才队伍在生产过程中的管控任务,需要以产品设计和制造开展。对于成本控制任务来说,其并非单纯的目标﹑标准或是计划制定。而是针对企业当前生产困境制定的针对性管理策略,能够提升企业管理质量提升,定期开展研究策略和研究工作。完善组织机构,各个部门需要根据上层管理者提出的要求,将任务逐层下派到各个部门中,监控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达成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的效果。通过强化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综合信息技术的实用效果,深化组织绩效考核内容,分析组织财务绩效和设计当前战略轨迹的方法。
3.4 推行生产例会制
针对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交付需求,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季度计划﹑年度计划﹑专题计划﹑滚动计划和短期计划等多层次计划,落实精准的生产管控方法。生产过程中,需要以层次计划为基础,坚持推进月度﹑季度和周次的生产例会。需要根据生产需求将计划分解成周计划和日计划,详细规范生产任务和生产工序中的具体安排。以周计划中形成的生产调度管控策略为基础保证生产信息的流畅度。通过月例会对生产资料和生产风险进行防控,提升生产过程的整体产品质量。针对重点生产任务,需要以专题调度令的方法进行统一安排,明确工作中的各个任务项目,落实各个岗位的职责,逐步形成任务高效管控制度,提升工作的整体效率。
3.5 多工位和单元化作业
综合不同生产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化需求和资源配置的实际需要,必须在多个任务生产批次背景下,促使企业单一工位生产作业满足任务需求[2]。但是部分重点设备和重要生产环节逐渐被生产设备限制,使得企业生产交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3]。以生产过程为基础,系统地满足各个生产流程中的资源需求,需要辨识好对生产数量和流畅程度产生制约的瓶颈因素,提前策划并制定针对性解决策略。将多个品种和小批次产品进行分类,选择工艺类似的零件生产构建生产单元;将原本的单一工位和串行生产改变成多工位和单元化生产,利用自动化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不断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以此满足生产的整体要求。
3.6 问题处置快速化
企业生产管理的任务管控需求有着较大的差异,管控过程中环节也比较复杂,会为生产和组织管控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些遇到的困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便会为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控制带来许多不良影响,甚至会对产品交付造成负面影响。综合传统生产经验,可以得出高效的问题处理机制,通过落实问题处理问责制度,向各个部门进行职责划分,强化问题处理的时效性特点,保障问题处理的闭环性和有效性[4]。综合流程化管理实现问题设计和处理的有效机制,明确各个单位和部门问题处理速度和权责划分的具体标准,达成问题处理的规范化特点,提升问题处理效果的同时,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畅性﹑精准性策略落实效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生产过程管理,保障管控策略中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地位,强化智能化管理建设质量,促使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同步发展,达成信息化建设达成协调发展的目标。此外,还需要重视生产过程智能化系统和当前现代化管控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重视多种技术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以信息集成共享为基础目标,做好整合规划和总体设计,构建生产过程全流程管控模式,达成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合规化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