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设计项目管理信息化与大数据管理、决策浅析
2023-12-11徐晨龙
徐晨龙
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00
引言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具有复杂性特点,所要处理的数据较多。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中,通常会运用各种管理系统,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但这些系统往往处于相互独立状态,所以导致管理数据分散于各个数据库中而难以被综合利用。为此,企业有必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1 项目管理概述
所谓项目管理,指的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在统筹规划特定时间范围﹑实施场所﹑实施人员﹑实施成本等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组织﹑协调﹑控制﹑评价等工作。从本质上讲,项目管理是不断调整﹑解决项目不同阶段资源冲突﹑资源不平衡问题的过程。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并展开分析,以优化调整项目和资源,从而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2 IC设计项目管理现状
就IC设计项目来讲,其在技术上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包括物理﹑数学﹑电子以及编程等。特别是在制程愈发先进的背景下,芯片尺寸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然而,这使得设计的难度越来越高。为使IC设计项目顺利实施,不仅要求设计人员经验丰富,同时还要保障外协﹑流片等资源充足。
通常情况下,执行IC设计项目需要开展市场调研,但由于芯片商务保密性较好且竞争产品较多,所以调研工作难度较大。同时,IC产品设计较为复杂,在研发和生产上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加之产品成本评估较难﹑市场预期不明确等因素,致使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现阶段,在IC设计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预算管理环节缺失;由于财务管理系统和项目生产系统未统一,使得项目运行管理缺少财务监管等。IC设计项目的实施通常涉及立项﹑方案设计﹑流片封装﹑测试验收等诸多环节,其中也会出现一定问题。比如,为缩短项目周期有意压缩芯片生产时长,再者生产人员未参与设计规划,导致项目延期;为使产品快速上市,对产品质量未进行反复打磨和测试等[1]。
3 IC设计项目管理信息化优势
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可有效转变工作形态。在企业以往经营管理中,管理者通常要汇总信息并处理,项目运营人员则需要规范项目实施流程。而信息化管理使其工作得到改变,管理者要在项目实施前期策划基础数据结构,并对信息化项目管理数据予以设计,参与决策模型规划,而项目运营人员要参与研发部门﹑财务部门等其他部门的业务活动,以保证数据质量,提高项目逻辑准确性。在信息化技术加持下,企业内部各组织活动会更为密切,相互依赖性增强,且不同部门数据资源可实现共享和传递,通过动态记录各部门数据,可使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从而保障项目顺利运行。
在项目管理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十分关键,然而这也为企业带来不小成本支出。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需要配置相应软件和硬件设施,同时还要培养一支具备较高信息化水平的专业队伍,所以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虽然相较于以往项目管理工作,开展信息化管理可加大成本,但在数据信息管理方面,信息化手段还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所以对于企业来讲,要对信息化建设的利弊予以权衡,正确认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而了解由其带来的附加价值。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站在企业利益角度,优化项目管理模式,让项目决策在数据支撑下更为科学合理,从而提高项目市场收益,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 IC设计项目管理信息化及大数据管理、决策分析
4.1 项目数据管理
芯片设计行业通常对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芯片项目管理也需要引用信息化手段,由于项目实际实施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不同,所以两者需要处理的数据也不同。芯片设计项目数据通常分布较广,其结构各异,且关联性较差,在工作开展中通常以电子表格制作的方式对相关信息予以收集,所以在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之前,电子表格具有重要作用。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数据拥有者需要在汇总数据的基础上将其制成报表。然而,在项目运营人员整理项目数据时,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运营人员缺少技术背景且对项目日常工作情况了解较少,因而难以判断数据是否准确;其次,由于项目越来越多,导致数据量逐渐增大,为数据的处理带来较高难度,在周期性数据过多的情况下不便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汇总;最后,由于数据无法及时录入﹑整理,致使管理人员的需求反馈延时。所以,企业为处理海量数据信息,应合理应用信息化系统,并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明确数字化目标,优化数据结构,以此治理数据。
通常来讲,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首先,需要结合项目工作流程构建数据架构,基于对项目组织结构关系予以调研,对数据字段进行总结,通过构建数据库,为数据共享的实现奠定基础。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数据导入系统中,以提高数据管理效率。其次,需要明确数据来源,保证源头可查,并对存有质疑的数据予以及时调整,从而使运营风险减小。在这项工作中,为使不同部门相互采集数据﹑实现各部门工作交互等,所以分别设计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的网页端和客户端,这种方式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最后,需要建立数据基础平台,结合项目管理实际,实现数据可视化,便于项目实施人员随时了解项目情况,从而为决策行为提供依据[2]。
4.2 项目权限管理
在项目数据管理中,需要在判断数据属性的基础上,对数据之间的关系予以梳理,并明确数据呈现方式,设置数据查看权限。通常情况下,在不同部门流转数据时,会涉及新数据的加入,因而使决策维度出现改变,以财务数据为例,预算评估﹑营收统计﹑采购计划等财务活动均会对项目决策造成影响。从研发部门的角度出发,其往往对技术能力更为关注,在设计项目阶段会注重考虑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以及外部流片封装﹑测试等环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这往往会影响芯片设计项目实施中的具象数据。而在项目管理中,则对项目实施质量和效率更加关注,会对项目可控性﹑人员工作情况以及资源使用等予以考虑。
本文以项目研发实施部门为例,探究基于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权限管理工作开展。首先,划分研发实施部门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为项目管理人员,其工作职责在于全面规划项目实施,统筹评估项目团队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能力,进而为其安排研发任务。第二层级为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前者需要把控市场方向,后者需要管控研制进度,两者共同管理设计项目。第三层级主要由前端﹑后端﹑测试以及应用方面的负责人组成。第四层级则为基层工作人员。由于四层级人员角色不同,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所以其拥有的权限也应不同。因此,在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建设中,首先应明确不同层级人员数据使用权限,并在登录系统时验证人员身份,通过各角色人员设置不同权限,为其呈现相应数据和图标[3]。
通常来讲,项目底层数据由设计人员﹑测试人员以及应用人员提供,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节点﹑持续时间﹑资源使用情况以及问题解决等。作为数据提供者,在系统中录入数据时,需要对数据质量予以保证。项目过程数据则由相关负责人提供,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状态﹑完成需要时长﹑资源协调情况等,需要在定期维护项目时,在系统中录入项目及时的实际情况。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要结合本职工作,对上述数据类型进行统计,由于两者工作内容不同,因而关注的数据也不同。前者对产品参数﹑应用领域﹑生产数量﹑供货时间﹑客户反馈等数据更为关注,而后者则更关心产品完成情况,需要了解项目完成率﹑人员配置情况以及外部信息供应等数据。而项目管理层在工作中主要涉及统计型数据,比如部门产品数量﹑项目总体情况﹑部门人员配置﹑部门工作预算等,其不仅要监控项目数据变化,同时也要综合规划人力﹑财务以及采购等外部资源。由于项目管理层数据之间有所关联,所以管理者可通过数据钻取和数据聚合发现新关系。例如,管理者可通过项目实施数据和项目人员配置数据,评估目前工作饱和度,并基于以往项目实施经验,判断项目完成所需时间,进而考虑是否增加研发人员或采取培训﹑激励措施等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
4.3 项目决策管理
在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中,不同项目角色拥有不同权限,这使得其在项目决策时参考的数据不同。项目实施人员侧重管理项目进度,通常需要使用甘特图。在部门同时开展多个项目时,往往会有多个甘特图形成,而项目管理人员要统筹管理这些项目,显然没有充足时间逐个研究甘特图以了解对应项目。所以在项目运营管理中,要统计概括项目信息,比如,正常开展的项目数量﹑存在问题的项目数量等。项目运营人员可合理建立数据统计指标,结合所有数据构建多维度数据集,通过表格和图形工具将其直观呈现出来,使数据易于观察理解,进而为项目决策提供支撑。其中,数据统计指标可包括总数﹑平均值﹑占比以及度量等,并采用直观展现方式,比如,生成柱状图﹑条形图﹑饼状图等,以实现数据可视化。此外,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应具备实时反馈项目信息的功能,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设计难度较大等原因,致使项目延期完成,但由于常规汇报不及时,导致项目管理人员未第一时间得到项目延期这一信息,因而使得项目实施风险加大。而系统的可视化功能,可随时反馈项目情况,为让管理人员立即处理项目问题,还可设置相应预警功能,在项目各实施环节出现不满足预期目标要求的现象时,运营人员可从系统中得到及时反馈,进而介入解决[4]。
通常来讲,决策模型种类较多,包括期望值﹑前景以及期望效用理论等,但不管是何种模型,都需要大量数据予以支撑。所以,通过构建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对项目内外部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分析,可使项目决策具有准确﹑完整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决策科学合理性。
5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IC设计项目管理现状与信息化优势的基础上,对信息化和大数据管理﹑决策进行重点分析,其中涉及三方面内容,即项目数据管理﹑项目权限管理以及项目决策管理。在数字经济社会,企业应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管理,通过构建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快速记录和传递,从而在数据共享背景下,提高项目运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